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1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8年7月4日,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面向90余名在校师生,在天津东丽湖地热科学钻探现场举办大型井场开放日活动。通过本次活动,让地热理论走出课堂,让钻探技术步入井场,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使在校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专业技术知识,激发了热爱地质事业、投身地质事业的热情。

    本次活动中,水环中心技术人员为全体学生讲授地热科学知识。从“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地热故事说起,通过讲述地热的由来、全球地热分布,到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基本格局,结合天津地热勘查开发实践,详细介绍了天津东丽湖独特的地热资源条件,揭开了地热的神秘面纱。使在校大学生对地热清洁能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地热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整个讲解过程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激发了广大同学探索和求知的热情。

    勘探技术研究所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例给同学们讲解了深井钻进过程中的钻探技术,讲解过程密切结合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让广大师生大开眼界。结合天津东丽湖CGSD-01井,讲述了钻探过程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进方法、风险防控措施;结合松科二井,介绍了7018米科学钻探工程取得的钻探取心方面的创新性成果。地热科钻现场还组织同学们分组参观石油40钻机的钻井平台,讲解钻探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天津东丽湖地热科学钻探”多学科融合在科研、教学、科普和成果宣传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引领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专业技术科普和思维拓展等方面提供了可借鉴模式,为大学生校外教学与实习提供了专业平台。

    天津东丽湖地热科学钻探现场举办井场开放日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的重要指示,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开展2017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地调局水环中心开展了“科技强国 创新圆梦”科技活动周主题宣传系列活动 。本届科技活动周活动主题鲜明,精彩纷呈。

    首先,水环中心给在校大学生开展了“可燃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下水监测技术”等专题讲座,展示了地质科技知识和水环中心地质调查业务成果。

    其次,通过开放“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水环中心产品展室,让在校大学生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第三,应重庆市巫溪县国土部门邀请,水环中心在重庆市巫溪县白鹿镇开展了“地质灾害科普下乡,让山区人民远离灾难”科普培训。针对乡镇主体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就地质灾害点的认识、早期识别、简易监测、防范预案及临灾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科普讲解和指导,并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地质灾害真实案例视频、图像资料播放,让基层地质灾害工作人员及群测群防监测员直观的看到鲜活的地质灾害案例和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切实亲身感受地质灾害就在身边和地质灾害造成的巨大危害。

    水环中心2017年度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内容广泛,新鲜,圆满地完成了科学普及任务。

     

    水环中心圆满完成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

    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为贯彻执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2017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进地质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地调局水环中心在地球日活动周期间面向小学生和大学生开展了系列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为普及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地学知识的兴趣,加深小学生对地球资源现状的了解,水环中心地质科普宣传队在保定前进小学举办了一场生动的地球日科普知识讲座。水环中心技术人员精心准备了生动活泼的地质科普宣传多媒体和标本实物,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关地球、地质灾害、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紧密联系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向学生们讲述了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善待地球珍惜资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事做起。并给学生现场展示了钟乳石、火山蛋、贝类化石、硅化木等实物。讲座通过现场演示、知识问答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听课学生热情高涨。

    为广泛宣传地质调查成果,提高社会公众对地质环境的认识,水环中心联合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为在校大学生举办了“保护环境 传感地球”、“绿色新能源——地热能”、“减缓温室效应的奇思妙想——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储存技术”等专题讲座,展示了水环中心地质调查业务成果,并向学生赠送百余本地质灾害防治避险自救科普读物。另外,通过开放“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水环中心研发产品展室,让在校学生对地质环境、地热能源、低碳生活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大学生对专业技术服务社会的了解。

    本次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共有60余名小学生和近200余名高校学生参与。

     

     

     

     

    水环中心开展“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系列活动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地调局水环中心开展“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系列活动

    在第47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地调局水环中心走进河北农业大学,通过发放科普读物、播放宣传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年轻的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地学常识普及课。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4月19日,地调局水环中心走进河北农业大学,为在校大学生开办“保护环境 传感地球”、“减缓气候变化的奇思妙想——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专题讲座,并向学生赠送“地质灾害避险自救科普读物”。活动首先播放了水环中心宣传片,向大家介绍了单位的发展历史、工作领域及取得的重要成绩。在随后的讲座中,从如今频发的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入手,列举了近几年发生的典型地质灾害事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并展示了水环中心在地质灾害监测、地下水监测、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方面的显著成果,特别介绍了“4.20”芦山地震灾区宝兴县冷木沟泥石流成功预警案例、我国首个煤基全流程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案例,以及水环中心在此方面开展的国际性合作交流。本次活动共有近150名高校学生参与,学生对讲座内容表现出较强的兴趣。

    此外,为提高职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水环中心在单位内开展了绿色简约生活倡议。倡议内容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方面倡议职工简约生活,具体包括在地球日当天停用地调楼电梯一部,鼓励职工步行走楼梯;地球日当天中心职工私家车停开一天,减少尾气排放;中心职工晚上自觉关灯一小时,节能环保;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拒绝二手烟的侵害;职工食堂就餐时酌量取餐,减少浪费;全体职工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参与环保科技实践,倡导科技改变生活。

    通过地球日主题宣传系列活动,提高了民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

     

    开放地质环境监测技术、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环境地质领...

    在第47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地调局水环中心走进河北农业大学,通过发放科普读物、播放宣传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年轻的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地学常识普及课。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4月19日,地调局水环中心走进河北农业大学,为在校大学生开办“保护环境 传感地球”、“减缓气候变化的奇思妙想——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专题讲座,并向学生赠送“地质灾害避险自救科普读物”。活动首先播放了水环中心宣传片,向大家介绍了单位的发展历史、工作领域及取得的重要成绩。在随后的讲座中,从如今频发的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入手,列举了近几年发生的典型地质灾害事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并展示了水环中心在地质灾害监测、地下水监测、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方面的显著成果,特别介绍了“4.20”芦山地震灾区宝兴县冷木沟泥石流成功预警案例、我国首个煤基全流程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案例,以及水环中心在此方面开展的国际性合作交流。本次活动共有近150名高校学生参与,学生对讲座内容表现出较强的兴趣。

    此外,为提高职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水环中心在单位内开展了绿色简约生活倡议。倡议内容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方面倡议职工简约生活,具体包括在地球日当天停用地调楼电梯一部,鼓励职工步行走楼梯;地球日当天中心职工私家车停开一天,减少尾气排放;中心职工晚上自觉关灯一小时,节能环保;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拒绝二手烟的侵害;职工食堂就餐时酌量取餐,减少浪费;全体职工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参与环保科技实践,倡导科技改变生活。

    通过地球日主题宣传系列活动,提高了民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IPRCC)组织,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承办的2015年国际讲座“前寒武纪地表过程”(Precambrian Surface Processes)于2015年10月16日至10月18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特邀请德国耶拿大学地球科学系修贝克(Christoph HEUBECK)教授、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地质学系贝克斯(Nicolas BEUKES)教授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地球与大气科学系孔豪瑟(Kurt KONHAUSER)教授担任主讲。讲座中介绍了最前沿的、有关地球早期(早前寒武纪)地表演化过程的研究及其动力学机制,并着重讲解早前寒武纪固体地球表面过程、微观古生物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并探讨地球成为生物宜居星球的基础。参加讲座的人员包括国内外各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学者及研究生等70余人。

    通过对讲座内容的学习,与会者更好地了解到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之间大范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和历史,并将包括人类起源过程在内的近期变化放在一个更深入和更广阔的背景中来认识。

    为了帮助我国地质工作者系统了解地球科学近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国际学术前沿动态,促进中外学者在前寒武纪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自2010年起,每年均邀请数位国际知名学者来华举办专题学术讲座,迄今为止已举办了6次,受到了国内地学界同仁,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科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已成为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最具有代表性的年度学术活动之一。



    2015年度国际讲座前寒武纪地表过程在京举办
      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更好落实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五个服务,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水环地调中心在地球日活动周期间针对小学生和大学生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主题宣传系列活动。

      水环地调中心地质科普宣传队走进小学校园。为普及地球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地学知识的兴趣,加深小学生对地球资源现状的了解,在保定冀英小学举办了一场生动的地球日科普知识讲座。水环地调中心技术人员精心准备了生动活泼的地质科普宣传展板和多媒体,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球、地质灾害、环境保护等基础知识;紧密联系学生们身边的生活事例和所见所闻,向学生们讲述了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善待地球珍惜资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事做起。讲座通过现场演示、知识问答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听课学生热情高涨。

      为进一步宣传地质调查工作,提高高校学生对地质环境的认识,水环地调中心联合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学院,为在校大学生开办“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研究”专题讲座,展示了水环地调中心地质调查业务成果,开放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水环地调中心产品展室。本项活动,增强了大学生对专业技术应用产生的社会效益的了解。

      在上述活动中,共有近200名小学生和近70名高校学生参与。我们组织的科普宣传和专题讲座,普及了地球、环境、资源的基本知识,提高了资源与环境珍惜保护意识。同时,推动了中心实验室面向社会、实现专业实验室面向公众积极主动社会化服务的进程。



    给小学生开展地球日科普知识讲座


    开展知识问答现场气氛热烈


    向学生展示中心仪器产品


    向学生展示地质灾害监测仪器


    向学生展示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实验室仪器设备
    水环地调中心开展“第4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系列...

    8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实践团师生一行17人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参观学习。青岛海洋所精心安排了科普展览、学术报告和座谈交流等环节。

    首先,科技人员在一楼展厅向来访师生介绍了青岛海洋所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领域、重要研究成果等内容,以及青岛海洋所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支持下,对我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发挥的重大作用。随后,科技人员带领参观了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讲解了可燃冰的基础研究、微观测试、资源勘查以及试采技术等方面知识,使学生们认识了解我国在可燃冰研究领域取得的众多成果。针对学生们的专业特点,实验室两位博士后介绍了微生物在可燃冰领域的有关研究。最后,孙治雷研究员以《深海冷泉概述及探测》为题作了学术报告,重点讲解了深海冷泉的定义、分布、特征、资源与环境效应以及如何探测等内容。海底冷泉与水合物息息相关,对于微生物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们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

    此次参观学习,使大学生实践团对我国深海探测、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现状有了一定了解,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增强了专业方向学习的目标性,激励了在校大学生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奉献奋斗的决心。

     

     
    上海交大生命学院实践团到青岛海洋所参观学习

    7月6日-13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成功举办为期8天的第二届大学生地学夏令营暨燕山地学夏令。来自全国各地15所院校的20名优秀地质专业大学生相聚在一起,以中国基础地质研究的基地和摇篮燕山地区为主要考察地区,考察路线包含地质学多个领域,以及辽沈战役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内容丰富多彩。

    7月6日,开营仪式简朴而隆重。地质所主要负责人简要介绍了地质所的学科设置、人才队伍和科技成果等基本情况,并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理论实践的统一,提升自我修养,成为德才兼备,胸怀远大理想和报国志向的人。二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同学们记住参加夏令营的原因,明确奋斗的目标,坚持下去。最后希望同学们因为了解地质所而喜欢上地质所,希望有梦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学子们能加入到地质所科研队伍中,一起共建一流地质研究所,描绘地质科学蓝图。科技处、人教处分别介绍了地质所科技概况及研究生招生培养政策。任纪舜院士给大家亲切讲述了老一辈地质人的工作经验与科学精神,同学们被任纪舜院士的敬业精神和对青年成长的的关切深深感动。丁孝忠、周喜文、杨志明、旷红伟、刘建峰等研究生导师和大学生营员面对面进行了交流。仪式结束之后,营员参观了自然资源部同位素重点实验室、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和京区新基地,相关专家详细介绍了各类仪器与用途以及已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

    7月7日-13日,燕山地区野外考察按既定路线顺序开启,从河北滦平盆地白垩系大北沟组(湖相-河流相)沉积剖面的观察开始,经过内蒙古宁城道虎沟生物群(地层和化石)、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的热河生物群(地层和化石),顺序观察和感受那些生灵活现、品相精美的古生物化石标本,理解从侏罗纪到白垩纪古环境的变迁和生态环境演替,探寻了1.6亿~1.2 亿年侏罗纪-白垩纪恐龙时代热河流域陆地生物群的兴衰及恐龙演化为鸟类的迷踪。从渤海之滨的兴城-秦皇岛,最后抵达中上元古界研究圣地-天津蓟县,考察穿越了整个燕山山脉,既感受了燕山深处、长城内外至渤海之滨的远古地球16亿年以来沧海桑田变迁的神奇,还欣赏了燕山山脉的地域文化、历史沿革和壮美河山,跨越明长城,领略北京古北口、河北金山岭、山海关等长城遗址。

    爱国主义教育是夏令营活动的重要主题之一,同学们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了解辽沈战役对中国解放战争的重要性,深切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世界和平与祖国统一做出的巨大牺牲。营员中3名正式党员、8名预备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张海风带领大家重温了入党誓词,嘱咐同学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建设和地质事业添砖加瓦!

    本次夏令营得到了所领导和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季强研究员、刘鹏举研究员、姬书安研究员和王旭日副研究员在野外针对每条路线的考察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和耐心的解答。营员们通过亲身感受燕山亿万年前栩栩如生的生物景观和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观,塑造了考察旅行的地学思想和生态环保意识,进一步深化了对地球科学的认知。

    此次夏令营活动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校大学生们献上了一次丰盛的地球科学知识的盛宴。营员们翻山越岭、越山向海,听讲认真、思考深入、提问积极,互相切磋,经受住了体能与意志的考验,既让营员们充分了解了燕山地区在全球造山带研究和古生物、古环境研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加深了对地质事业的宏观认识,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阅历,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同时展示了地质所地质科学研究底蕴以及专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营员们纷纷表示回去后将争做地质所的宣传大使,为地质所的改革与发展做好宣传。

    此次地学夏令营活动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收获和认识。一是,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野外体验为一体,地质所作为公益类、基础类科研事业单位,更应该积极投身于理论研究与教学融合工作,地学夏令营是开展并实现这一工作的最佳形式之一。二是,地学夏令营活动是向外传播地质科学知识、向内汇聚人才的一种好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直接地扩大地质所研究生生源范围,提高生源质量。三是,对地质所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本次活动共计收到全国各地30所院校40多名在校大学生的报名申请,影响面广。20名同学入选,其中4名同学来自基地班(菁英班),14名同学的三年综合成绩排在本专业同年级总人数排前五。相比去年,本届报名的营员来自多所地学专业的高校,其中包含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大学(武汉)、长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等。进一步扩大了地质所在高校大学生中的知名度,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地质所、地震局地质所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广泛关注。四是展现了地质所专家们的魅力、实力与凝聚力。地质所专家们在地质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此次活动得到了所内专家们业务上的大力支持,展现了地质所的科研实力和社会责任感。让营员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开营仪式

    颁发证书

     滦平榆树下白垩统大北沟组剖面景观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颁发结业证书

    地质所2019年第二届大学生地学夏令营在燕山地区成功...

    为进一步实现“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1:5万区域地质填图”的科学意义、实用意义、示范意义、科普意义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7月4日-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利用“宁夏石塘岭幅、新庄集幅、红寺堡幅三幅1:5万联测区域地质填图”成果,针对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55名本科生开展了野外典型剖面生产实习及典型地质剖面培训。地质力学所李振宏副研究员向参加本次生产实习的本科生详细介绍了1:5万石塘岭幅丁家二沟古近系-新近系剖面的沉积特征、沉积序列、沉积相、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化石特征、新生代磁性地层年代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在校大学生们充分了解了青藏高原隆升向东北方向推挤的过程、关键时限及其地质意义,充分提升了学生对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在校大学生的基本地质技能,积极助力于西安石油大学优秀后备地质人才的培养。

    持续开展科教合作,强化高校后备地质人才培养

    2019年5月19—22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二十八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于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两周一展”以“科技支撑发展,建设壮美广西”为主题,精心打造创新成果展示、技术成果推荐、科普互动体验、科技故事宣传等系列活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应广西科学技术厅邀请参加了此次科技成果展出活动。 

    岩溶所承担的发展中国家援助项目“全球岩溶资源生态联合实验室——中国和斯洛文尼亚经典岩溶区对比研究”、国际大科学计划“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等项目的国际合作成果以及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世界遗产申报和深部地球探测等社会服务项目成果在本次活动中进行了重点展出。展出得到了相关领导和同行业专家的肯定。岩溶地貌、岩溶环境问题、石漠化治理等科普知识受到广大在校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的关注。

    展出期间,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广西交通设计院等单位与岩溶所进行了初步的项目合作意向洽谈,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岩溶所参加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