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0月23日-28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拔尖人才南方现代岩溶地质培训班在桂林举办。此次培训班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主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协办,培训学员来自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厂、采气厂、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一线科研管理骨干20余人。

    培训班分室内学术交流和野外岩溶现象研讨两个部分。室内授课环节,岩溶所夏日元所长助理和梁彬研究员围绕“中国南方典型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碳酸盐岩岩溶作用与岩溶特征”做了丰富的针对性极强的学术报告。野外岩溶现象研讨阶段,在岩溶所李景瑞博士带领下学员们先后参观了中国岩溶地质馆、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试验基地、草坪乡大田村大型逆冲断裂、兴安县漠川乡典型断溶体剖面等。专家与学员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大家各抒己见,谈认识、提疑问、讲结合。

    近年来,围绕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研究,岩溶所油气古岩溶团队主动靠前服务,以需求为导向,积极为中石油、中石化油田一线科技骨干提供技术支持与专业培训,做到了产研结合,为支撑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全力贡献力量。

    桂林典型断控岩溶野外研讨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拔尖人才参观岩溶所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拔尖人才岩溶地质培训班在桂林...

    为更好推进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国地质资料馆于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了全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研讨会。会议以“互联互通,协同服务”为主题,聚焦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际工作需求,谋划“十三五”地质资料服务工作,补齐短板,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会上,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总工程师谭永杰总结了2005年以来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绩,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下一步要加强的重点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提升对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认识,准确把握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定位,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在传承知识、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地质资料工作者的价值,增强自信心。二是建立规范的地质资料服务,强化以提供方便、快捷的馆藏资料为主的基本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三是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在提供规范、方便、快捷的基本服务基础上,加强产品开发,从地质资料的一次服务到二次服务,从初级产品制作到高级产品开发,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专题服务产品。四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强化互联互通,协同服务,提升在线服务和主动服务能力。五是积极开展地质调查成果的及时服务,理清地质调查成果的基本单元,及时提供阶段性成果服务,加强地质调查服务结点建设,着力提高地质调查成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共同推进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金根介绍了浙江省近几年地质资料在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会议还特邀国家保密局指导管理司副司长张予西介绍了信息共享时代如何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地质资料工作中保密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服务室李景朝、郑啸、孙克峰分别就“十三五”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国家地质信息协同服务平台建设、《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国土资发〔2008〕69号)》中涉密地质资料服务部分的修订情况进行了介绍,江苏、陕西、内蒙古、新疆、地调局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等5家馆藏机构代表介绍了各自的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情况,与大家交流了工作经验。

    参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就如何加强互联互通,有效开展协同服务,私营企业和社团组织如何利用涉密地质资料,涉密地质资料复制证书管理,地质资料服务评估及服务效果跟踪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发言,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部分参会代表特别表示,此次参会收获很大,领导们的讲话和代表们的发言对自己有很大启发和帮助,介绍的很多经验可供借鉴。

    一年一度的全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研讨会已经成为全国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得到了部储量司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办的肯定和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支持。本次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将对“十三五”地质资料服务整体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全国31个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有色、铁路、煤炭等行业部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总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六大区中心、水环所、环境监测院、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物化探所、地质文献中心、实物资料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等51个单位的近11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全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研讨会成功召开

    为更好推进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国地质资料馆于2016年10月26—2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了全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研讨会。会议以“互联互通,协同服务”为主题,聚焦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际工作需求,谋划“十三五”地质资料服务工作,补齐短板,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来自全国31个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有色、铁路、煤炭等行业部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总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六大区中心、水环所、监测院、航遥中心、物化探所、图书馆、实物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等51个单位的近11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副总工程师胡小平主持会议。

    会上,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谭永杰总工程师做了主题发言,总结了2005年以来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绩,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下一步要加强的重点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提升对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认识,准确把握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定位,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在传承知识、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地质资料工作者的价值,增强自信心。二是建立规范的地质资料服务,强化以提供方便、快捷的馆藏资料为主的基本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三是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在提供规范、方便、快捷的基本服务基础上,加强产品开发,从地质资料的一次服务到二次服务,从初级产品制作到高级产品开发,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专题服务产品。四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强化互联互通,协同服务,提升在线服务和主动服务能力。五是积极开展地质调查成果的及时服务,理清地质调查成果的基本单元,及时提供阶段性成果服务,加强地质调查服务结点建设,着力提高地质调查成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共同推进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金根出席会议并致辞,介绍了浙江省近几年地质资料在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会议还特邀国家保密局指导管理司副司长张予西介绍了信息共享时代如何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地质资料工作中保密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服务室李景朝、郑啸、孙克峰分别就“十三五”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国家地质信息协同服务平台建设、《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国土资发〔2008〕69号)》中涉密地质资料服务部分的修订情况进行了介绍,江苏、陕西、内蒙古、新疆、地调局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等5家馆藏机构代表介绍了各自的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情况,与大家交流了工作经验。

    参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就如何加强互联互通,有效开展协同服务,私营企业和社团组织如何利用涉密地质资料,涉密地质资料复制证书管理,地质资料服务评估及服务效果跟踪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发言,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部分参会代表特别表示,此次参会收获很大,领导们的讲话和代表们的发言对自己有很大启发和帮助,介绍的很多经验可供借鉴。

    一年一度的全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研讨会已经成为全国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得到了部储量司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办的肯定和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支持。本次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将对“十三五”地质资料服务整体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全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研讨会成功召开
    所在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完成人员:梁彬,张庆玉,曹建文,夏日元,邹胜章,潘文庆、邓兴梁,淡永,李景瑞,郝彦珍等。
    项目来源: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973”项目课题专题、中石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起止时间: 起止时间: 2012—2014年

    主要进展

    项目以塔里木油田三大隆起储油构造(即塔北隆起、塔中隆起、塔西南隆起)作为研究区,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

    1.针对塔里木油田三大隆起储油构造特点,在厘定古潜山面沉积间断基础上,根据沉积间断面上覆、下伏地层特点,利用地震构造层位数据,恢复了不同沉积间断类型的古潜山岩溶地貌。在恢复古岩溶地貌基础上,以现代岩溶理论为依据,提出了相对应的古岩溶地貌类型划分指标体系,进行了二级地貌单元、三级地貌单元划分及岩溶古流域、古水动力条件刻画,建立不同地貌单元岩溶发育模式。同时建立了岩溶古地貌、地表河流、地下暗河地震响应机制,对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寻找大型缝洞体及高产高效井的井位布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系统分析了奥陶系古潜山风化壳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发育特征,完成了180口井的单井岩溶缝洞剖析,根据古岩溶流域地下水运动方式、岩溶作用方式及岩溶发育强度,结合野外地质建模、地震反射振幅属性特征,对井下岩溶缝洞进行了垂向分带划分: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滤溶蚀带、径流溶蚀带、潜流溶蚀带;不同岩溶分带岩溶缝洞发育及其充填特征不同。因此,掌握不同岩溶带的岩溶发育规律对岩溶储层预测、寻找有效储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在岩溶垂向分带研究基础上,对不同微地貌形态下(溶峰、溶丘、岩溶沟谷、岩溶洼地等)表层岩溶带岩溶发育及充填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建立了不同微地貌表层岩溶带岩溶缝洞形成地质模型。利用表层岩溶带理论救活老井2口(LG3、LN39-1),即:在直井基础上打水平井,控制表层岩溶带有效储层;上钻新井4口(LG2-H1、LG701-H1、LG4-H1、LN171),侧钻井6口(LG7-7C、LG7-9C、LG16C2、JF124C2、LG101-4C、LG100-H1C),均钻遇表层岩溶缝洞体,或经酸压沟通表层岩溶缝洞体,均取得高效(单井出油2万方以上)。

    4、在古岩溶地貌及古水动力条件研究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岩溶缝洞结构模式研究,对岩溶缝洞及其充填特征、岩溶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岩溶层组、古岩溶地貌、古水系及古断裂构造共同控制岩溶缝洞的发育,不同地貌单元其岩溶缝洞结构模式、岩溶缝洞充填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结合岩溶缝洞系统垂向分带及横向展布规律,建立了主要古岩溶地貌单元的岩溶发育结构模式与岩溶储层形成地质模型,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地质依据。

    5.系统分析了轮古-塔河奥陶系潜山风化壳不同类型岩溶地貌单元与油藏的关系和古岩溶垂向分带与试油、生产动态的关系,认为:高产高效井主要位于峰丛垄脊沟谷及丘峰洼地上的溶丘和溶缝部位;表层岩溶带和垂向渗滤带的上部开发效果较好,开采无水期较长;水平径流带开发效果较差,一般投产即见水。结合以上理念对轮古地区进行了岩溶储层有利区块评价与预测,识别出五个岩溶储层有利区块,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意见:项目以塔里木油田塔北、塔中、塔西三大隆起储油构造为研究区,根据沉积间断面上覆、下伏地层特点,利用地震构造层位数据,恢复了不同沉积间断类型的古潜山岩溶地貌;系统分析奥陶系古潜山风化壳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发育特征,对井下岩溶缝洞进行垂向分带划分;对表层岩溶带岩溶发育及充填特征进行精细刻画,建立了不同微地貌表层岩溶带岩溶缝洞形成地质模型;结合古地貌、岩溶垂向分带与油气关系研究,建立岩溶储层形成地质模型;在轮古地区发现五个岩溶油气有利区块,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塔中油田鹰山组顶面古岩溶地貌特征图(第二期海平)


    轮古西G42井区古岩溶缝洞发育模式图
    2-1 塔里木油田古潜山岩溶储层评价与预测

    2019年5月27日-5月31日,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南方现代岩溶地质培训班在桂林举办。此次培训班由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主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协办。 

    培训班分室内学术交流和野外岩溶现象研讨两个部分。室内授课环节,岩溶所梁彬研究员围绕“碳酸盐岩岩溶作用与岩溶特征”和“碳酸盐岩型油藏古岩溶与岩溶储层研究方法”做了丰富的学术报告。野外岩溶现象研讨阶段,在岩溶所李景瑞博士带领下,学员们先后参观了中国岩溶地质馆、自然资源部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试验基地,以及草坪乡大田村大型逆冲断裂、唐家湾生物礁剖面、四塘白云岩剖面等岩溶地质现象。

    近年来,围绕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研究,岩溶所油气古岩溶团队主动靠前服务,以需求为导向,积极为中石化、中石油油田一线科技骨干提供技术支持与专业培训,做到了产研结合,支撑国家能源安全保障。

    来自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一线科研管理骨干2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学员参观中国岩溶地质馆 

    南方现代岩溶野外研讨 

     
     
    岩溶所助力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南方现代岩溶地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