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据中国地震台网报告,北京时间2017年11月18日,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发生Ms6.9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95.02º,北纬29.75º,震源深度约为10km。地震发生后,地调局地质力学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迅速派出由刘锋博士和哈广浩博士生组成的震后地质灾害考察组,于11月26日深入震区开展地震地质灾害调查研究。

    此次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地形切割强烈且起伏极大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区,地质上属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挤压形成的东构造结区域,地质构造非常复杂。考察组沿雅鲁藏布江进入大峡谷最深处加拉村,后沿318国道一路调查,并进入墨脱县。返回途中,又进一步在排龙乡至扎曲村沿帕隆藏布江拐弯处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共计历时14天。重点调查典型灾害点18处,主要包括地震落石、崩塌、滑坡及堰塞堵江等地震次生灾害类型,并对典型区域进行了无人机航摄,获取了丰富的震后地质灾害的实地考察资料。此次调查为深入认识强活动构造区复杂山地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科学制定灾后的次生灾害风险防控措施等积累了重要数据,并有助于推动对高山峡谷区地震次生灾害发育规律的更深入研究。

    201712270402

    排龙拉月曲右侧地震引起的基岩滑坡

    201712270403

    a-震后直白村西无人机航拍地震崩塌滑坡影像;b-地震引起的松散沉积物滑坡

    沿帕隆藏布调查途中

    地质力学所开展米林Ms6.9级地震震后地质灾害调查

    2020年1月12日起,为有效降低疫情扩散风险,廊坊市官方宣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免费核酸检测。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面谋划部署,青年志愿者全力全程协助,高效规范地完成了勘探技术所核酸检测工作。

    “主力军”尽职尽责显担当。四名医护工作者从下午一点到晚上八点,无轮班无休息,认真细致,紧张忙碌。累的说不出话,就用手势和志愿者传递信息;站不住了,就在桌子边靠一下。当得知还有九名老弱幼小无法来现场检测时,二话不说就主动上门检测。他们的行动让我们震撼,虽然不知道他们是谁,但知道他们为了谁。

    “信息员”主动作为定人心。为及时录入电子版台账,避免居民长时间等待,信息员们提前划分为四组,每组两人,一人负责核实信息一人负责录入。录入信息的志愿者手冻僵了,就换到秩序维护组,跑跑就不觉得冷了。秩序维护组负责收集居民核酸检测信息,字迹不清楚的及时核对,保证做到一人一账精准管理,并及时回应居民关切的问题,缓解恐慌情绪。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因为凡凡点点的“红袖章”,瞬间温暖了许多。

    “先锋队”奋勇向前作引领。为避免居民扎堆聚集、交叉感染,先锋队们按楼栋逐户通知,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应检尽检。所里老人居多,行动不便,志愿者们敲门时里面没人应声,为了节省时间,抓赶进度,他们迅速记录下来继续去楼上通知。有时候刚走到楼梯拐弯处,门又打开了,就又赶紧返回去。就这样折折返返,原本不太长的楼梯结果被拉长了一倍。但是,他们没有一人表现出不耐烦,依旧很细心地为老人解释。这群可爱的90后,因为疫情也多了几分成熟的底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核酸检测顺利结束,但是疫情尚未结束。相信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勘探技术所志愿者们这三支“队伍”协同作战、群防群控,勘探技术所定会安然如初,廊坊也会重新按下启动键。

     

     

     

    勘探技术所完成全员核酸检测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为落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脱贫攻坚要求,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物探团队于3月底在确保安全防疫的同时,赴江西赣南地区开工复产。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治,责任重于泰山”,这些话语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天天强调、刻刻防范,试问,我们确实落实了吗?梅雨季节高山峡谷道路有哪些危险?遇到毒蛇怎么办?山洪、崩滑流地质灾害怎么应急处置?带着诸多难题,团队成员克服困难,边复工,边完善预案,边学习、边防范,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以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安全高效、高质量完成。

    针对工作区路滑、弯道多、坡陡、路窄等山区复杂道路路况,邀请赣南地质队有经验的野外一线员工对我们的司机进行现场讲解培训,特别是薄泥条件下的刹车、不稳定土体边坡通过、锐角拐弯和不同水深、不同流速环境下涉水驾驶等应急情况,使每名驾乘人员清晰了解路况,确保行车安全。

    赣南地区梅雨季节,长时间的降雨导致沟谷河水上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由于地表多为花岗岩和变质岩的风化壳,在降水作用下,表层岩土体极易失去稳定性,多呈滞后发生性,多发育在公路边、河流急剧拐弯处、河流堆积岸、民房边缘等人类活动集中区域,在规模上多以小型为主,但其突发性的特点导致其高发性、高危性。为此,我们在灾害现场由地质灾害防治经验丰富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母海东进行现场讲解和应急处置演练。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发生前兆识别、灾害评估、应急逃生、应急处置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项目组成员学会了应急避险,确保了生命财产安全。

    天暖了,雨停了,遍地的鸡、鸭跑出来了,青蛙也在池塘边张望,五步蛇、竹叶青蛇、腹蛇也出来觅食了……。老乡说,现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好,野生蛇明显多了,初夏的蛇刚刚醒,还比较“懒”,但积攒了一冬的毒性正强,危险性更大,时常有伤人事件发生。工作组成员都是北方人,哪里见过这阵仗,一时情绪都有些波动。“全国大地热流值测量”野外临时党支部,召集大家进行了“如何作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质人”的讨论学习,同志们重新学习了地质人的“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深切体会到了老一辈地质人的地质之魂,想一想我们的老一辈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没有先进测量手段的条件下是如何实现的,地质工作强调的是感知科学,不到现场哪能获得真实的样品和数据,在当地向导的引领下,我们配备长筒雨鞋、长袖衣、雄黄、口服药等应急物品,克服“恐惧”,背起物探设备,踏上征程。

    安全生产不只是口号,而在于落实,在于执行,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我们的地质事业,克服麻痹大意,时刻紧绷“安全无小事”这根警弦,把各种隐患扼杀在源头,切实为地质工作保驾护航。

     

    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治 责任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