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以下简称“物化探所”)组织专家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对“松辽盆地及周缘基础地质调查与成果集成”项目开展野外质量综合检查。

    检查组实地抽查了2个大地电磁测点和3个重力测点,并重点检查了仪器布设等。在室内,检查组对照年度项目设计,听取了项目汇报,并检查了已开展野外工作的原始技术资料和有关管理资料,主要包括野外工作阶段性总结、仪器一致性/性能试验、野外记录本、质量和管理检查报告、实际材料图等资料,并就野外数据资料对项目组成员质询。检查结束后,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各项工作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数据质量良好,资料完整,野外管理规范,项目负责人在统筹组织实施、质量管理、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总体质量评定为优秀级。

    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高质量某县幅1:25万区域重力及盆地1:100万、格架剖面大地电磁测深原始数据,为松辽盆地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和构造格架、断裂体系、基底结构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本底资料。

     

    “松辽盆地及周缘基础地质调查与成果集成”三级项目...

    为落实2015年中意合作水文地质填图项目工作内容,应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邀请,10月17-26日,意大利国家环境保护研究所(地质调查局)Lucio Martarelli 和Giovanni Conte 2位专家来华与中方项目组成员共同赴河北唐山滦河流域开展水文地质调查与合作研究。中意合作水文地质填图项目中方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吴爱民处长、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科技外事处李亚松副处长、滦河流域中下游地球关键带水文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马荣博士,以及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联合调查。

    调查合作期间,中方专家介绍了我国水文地质工作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走向,重点展示了我国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填图技术方法,包括野外定点、水位测量、岩芯编录、高密度电法、RTK测量、以及用于关键带研究的Hydro-wet探头和Guelph渗透仪等设备。意大利专家介绍了意大利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进展和技术标准建设情况,现场参与了水文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采样、高程测量等工作,向中方赠送了意大利1:50000水文地质相关成果和技术资料。

    双方就两国1:50000水文地质编图规范、编图技术方法和数据库建设等开展了深入研讨,达成合作共识。意方对我国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和使用的技术设备给予高度赞赏,意方提供的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成果图和数据库将为我国1:50000水文地质填图工作提供重要经验借鉴。

    据悉,此次合作是为落实今年5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意大利国家环境保护研究所(地质调查局)签署的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而实施的。双方商议,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将于2016年5月赴意大利列蒂平原(Rieti Plain)和韦利诺河谷(Velino River Valley)地区开展合作调查。

    中意联合开展野外调查

    中方向意大利专家介绍RTK测量与高密度 

    中方向意大利专家展示水文地质钻探岩芯 

    中意联合工作组合影留念

    中意合作1:50000水文地质填图取得阶段性进展

    谢文卫,男,46岁,博士,专业技术三级,广州海洋局局长助理、局基础调查部主任助理、勘探技术所科技处处长。专业方向:地质机械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组织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中的工程技术创新和应用,精心做好现场组织实施,成功应对现场多项挑战,创造了世界上试采时间最长、产气量最大的世界纪录,为水合物开发的工程技术探索做出突出贡献。研发出世界领先水平的YZX系列液动潜孔锤,显著提高了我国资源勘探的钻探技术水平,成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体系的核心技术,并参加了科钻工程现场实施、深部探测工程和松科二井等科学钻探工程技术工作,组织了首次深部观测仪器的安放,推动我国深部地球科学研究探索能力提升。参加部、局及国家能源局的钻探技术资料研究,撰写钻探技术方面报告和规划,推动技术进步、支撑我部中心工作。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主持研发的液动潜孔锤2011年以来累计销售液动锤超过1600余台套,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利润超500万元,在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应用效果显著,获国土资源部表彰。参与编写国内外钻探技术发展相关的调研报告获国家能源局表扬,编写专著,参与了近年来地质调查科技发展规划、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项申报等材料编写,组织大量钻探新技术成果的培训、推广和三口2000米深孔示范,推动了钻探新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支撑部、局相关工作。参与的首次水合物试采工程取得成功,党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部局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本人获得地调局表彰。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液动锤研究成果共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以及3项实用新型专利,荣获两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次入选探矿工程行业年度十大新闻。获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发明二等奖各1项。参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取得的成果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参与的《2000m以内全液压地质岩心钻探装备及关键器具》获得国家科技奖二等奖。水合物试采工程实施中,积极推进砾石充填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引导对泥质粉砂储层气水两相渗流理论的试验,探索出双管路举升系统控制技术平稳降压,摸索最佳举升技术方法,保证了60天试采的成功,获取了海量的科研数据,奠定了水合物开发技术基础。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通过传授专业知识、开展试验与研究、调研、讨论等方式,带动团队的建设工作。带领的液动锤研究团队,承担着后续研究和开发工作。钻探示范工程实施期间,建立的岩心钻探施工团队,编入了松科二井工程继续发挥作用。水合物试采工程组织实施中的工程组积累了大量知识和宝贵实践经验,成为我国第一支水合物试采的专业工程技术团队。

     

    谢文卫

    2018年4月26日-27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波谱-能谱复合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初步验收会在京召开。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波谱-能谱复合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由地调局实验测试中心牵头承担,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等8家单位参加,项目总经费超5千万元。

    专项的目标任务是研制、开发一种大功率、多功能(波谱、能谱和元素分布分析)的新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器,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对无机元素分析测试日益增长的需求,搭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系列化XRF仪器研发创新平台,打破国外高端XRF仪器的长期垄断,总体功能达到当前国外X射线荧光仪器技术水平,并拥有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

    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负责人及各任务负责人的成果汇报,查看相关技术资料,并在现场对工程样机的演示和运行情况进行了考察,一致认为项目所研制的“波谱-能谱复合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CNX-808 WED XRF)”以及建立的定性、定量以及元素分布分析的专家系统和应用方法,实现了“两谱组合、三项功能”,拥有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任务书的考核要求,一致同意项目通过初步验收。专家组建议进一步优化仪器性能,加快产业化进程,早日实现高端X射线仪器的国产化。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地调局实验测试中心领导、相关任务承担单位负责人及部分研发人员参加了会议。

    波谱-能谱复合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2018年4月16日-17日,由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主持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岩心光谱扫描仪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初步验收会在宁召开。

    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岩心光谱扫描仪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牵头,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紫金矿业集团和中科遥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专项的目标任务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岩心光谱扫描仪,实现产业化,为地质勘查提供技术支撑。

    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负责人及各任务负责人的成果汇报,查看相关技术资料,现场考察了仪器实物,认为“项目圆满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目标”,项目研制了岩心波谱扫描仪和岩心成像扫描仪两种类型的仪器及其配套软件,研制成功小型成像光谱仪和地物波谱仪两个关键部件。“项目成果在23个矿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重要应用成果”、“基本具备了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能力”,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加快该项目产业化进程,加强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南京地调中心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岩心光谱扫描仪研发...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开展2017年度地质调查项目质量和管理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和指定管理原则,2017年9月4日-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项目办检查组对地调局环境监测院2017年度地质调查项目质量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此次检查包括“承担单位项目质量管理运行情况检查”和“京津冀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调查及地质环境监测二级项目质量抽查”两部分。

    环境监测院向检查组一行介绍了环境监测院2017年地质调查项目承担情况、项目质量管理落实情况以及两重工作推进情况。科技处负责人、二级项目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单位和抽检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情况。

    检查组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对提交的地质调查项目各类管理及技术资料进行了审阅,并赴沧州对抽检的“京津冀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调查及地质环境监测”二级项目进行了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检查组一致认为,环境监测院地质调查项目管理规范,项目质量管理相关文件和记录齐全,两重工作分解落实到位,政府采购符合有关要求,项目质量体系运行正常,二级项目任务目标分解合理,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符合设计书及相关规范的要求,成果转化应用与服务成效明显。经专家组评议,环境监测院项目管理和抽检项目质量等级均为“优秀”。

    此次检查对环境监测院进一步加强地质调查项目质量监督管理,提升项目工作质量,确保项目成果顺利实现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下一步,环境监测院将对照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整改,进一步规范项目运行各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各项目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华北项目办检查组来环境监测院进行项目质量检查

    华北项目办检查组组长介绍检查重点

    介绍环境监测院项目质量管理情况

    工程地质孔岩芯野外检查

    环境监测院2017年度地质调查项目质量和管理检查获优...

    工区海拔4700米,每天穿越颠簸的坑洼路,早出晚归,为了抢占地质调查野外工作的黄金时段,他们常年累月奔波在荒漠戈壁数百公里的高原无人区,工作实属不易……这是青海大场金矿稍日哦—旁海矿区环境地质调查工作者每天野外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8月1日-6日,由来自地调局成都综合利用所、科学技术处(项目管理办)、资环中心、西安地调中心项目管理办、106地质队的领导、专家组成的联合检查组一行前往青海玉树自治州曲麻莱麻多乡野外驻地看望慰问奋战在野外高原一线的青海大场项目组全体队员。

    联合检查组深入矿区,逐一对照项目质量管理打分表,对成都综合利用所承担的地调二级项目《青海大场金矿矿集区技术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价》下设的子项目、外协项目进行了质量检查,对青海大场项目野外工作进度,野外地质调查实际资料和工程施工质量做出质量考评。

    检查组听取了项目组2017年野外期间工作汇报,查阅了地质工作野外记录本、地质野外工作手图、实际材料图、遥感解译图及专题报告等技术资料,对项目设计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管理运行情况,野外安全生产和保密情况、野外党小组建设和党小组学习活动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通过矿区现场考察和查阅资料,联合检查组对项目工作进度、工作量完成情况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项目野外安全生产作业、安全用车、保密计算机使用等管理能做到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执行,检查组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期间,项目组在驻地青海玉树自治州曲麻莱麻多乡场镇开展了“麻多乡黄河源区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活动”,制作的科普宣传展板吸引了当地青少年、学生、牧民群众的驻足观看,积极参与的热情高涨。

    同时,为了丰富野外工作期间党员组织生活,抓好党员学习教育,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成都综合所与外协单位106地质队联合成立了青海大场项目野外临时党小组。

     

     

     

    成都综合利用所项目联合检查组完成青海大场野外项目...

    7月31日-8月9日,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质量检查组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和山阳县对“秦岭及天山等重点成矿区带航空物探调查”下设的4个子项目开展了质量检查。 

    检查组依次对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承担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航空物探(磁、放)调查”和“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航空物探(磁、放)调查”子项目、中心自行承担的“北秦岭华阳川地区1:5万航空物探(重、磁)测量”和“丹江口地区航空物探(磁、放)测量”子项目进行了质量检查,对照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在听取各子项目组汇报基础上,查阅了自检互检等质量管理记录、阶段性成果图件等相关管理和技术资料,抽查了野外飞行原始数据和记录,对子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并就下一步工作重点与各子项目组进行了讨论。

    检查组要求各子项目围绕项目任务目标,加快推进工作进度,进一步加强子项目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确保成果质量,同时要加强成果的总结和宣传工作。各子项目组均表示要按照检查组意见立即进行整改,继续做好子项目质量控制各项工作,在确保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野外生产工作进度,争取早日完成生产测量任务。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开展项目质量检查

    根据新时期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定位,为适应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新要求,地调局水环中心结合对“三峡库区巫山段危岩体调查”和“三峡库区巫山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的项目质量野外检查,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方法研讨,着力提升调查成果质量与服务水平。


    研讨过程中,项目组首先汇报了野外工作进展和取得的第一手技术资料,包括调查表格和记录本的使用、工程地质实测剖面成果以及钻探、物探、遥感等技术方法的应用;实地分析了龙溪镇夏家湾滑坡、谭家湾滑坡、狄家坪滑坡、铁炉坪滑坡等滑坡的发育特征、孕灾条件及变形趋势,更加明确了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的思路和调查要点。


    野外质量检查组专家与项目组技术人员共同讨论了机载激光雷达测量、三维激光扫描、高精度遥感、岩体三维不接触测量、地球物理勘探、红外探测等技术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检查组肯定了各项目组的野外调查工作,认为野外和室内工作扎实,符合有关规定与技术要求,取得的资料翔实可靠,同时对项目三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及野外作业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查。


    检查组提出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应符合三点要求:第一,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对接沟通,提高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服务质量,重点放在防灾预案、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图等服务性成果上;第二,各类技术资料要规范,技术方法的应用要明确其目的性,充分发挥不同技术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过程的作用,切实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第三,成果总结要及时、到位、全面,要充分利用前人工作资料,并以图件的形式表达,使成果更加直观。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研讨地灾调查技术方法

    11月上旬,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张旺驰带队赴湖南吉首、隆回和涟源,对“中扬子地区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委托业务开展中期检查。

    检查组采取“听、看、查”的方式,分别对核工业230研究所、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承担的地质调查井工程及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江汉分公司承担的二维地震测量和解释进行室内和野外检查。在认真听取工程施工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后,对野外施工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着重从项目管理文档、技术资料完备程度、项目工作量完成情况、项目安全生产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检查。 

    检查组对上述委托业务承担单位的项目质量、安全和进展等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各项目管理制度健全,安全、质量培训全面,资料记录和小结齐全,人员匹配合理,能够保障项目施工。张旺驰要求各单位要统一思想,集中人力、物力,以找到油气为目标,力争取得页岩气调查的新突破。参加中期检查的还有中心总工室、油气室负责人和中扬子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子项目组负责人等。


    检查组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野外检查

    武汉中心开展页岩气调查委托业务中期检查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组织专家组,由史长义副所长带队,在安徽铜陵对所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铜陵深部矿原生地球化学多维异常评价与定量预测研究和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主要类型地质体中镓铟铊元素分布特征年度野外工作进行质量检查。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核实了原始资料文件;对照项目设计检查了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人员投入情况、阶段性工作成果和质量情况,核查技术资料5类31份,质量管理资料3类6份。

    铜陵深部矿原生地球化学多维异常评价与定量预测研究项目,自2015年5月6日开始项目野外工作,截至9月底完成铜陵大成山试验区、铜陵矿集区朱家山、江家冲、五贵桥等22个试验区、冬瓜山试验区和小冬瓜山竖井中样品采集工作,共采集钻孔岩石测量样品1335件、地表岩(屑)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样品350件、岩石鉴定样品40件、岩矿测试(硫氧铅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单矿物原位成分分析)样品150件,圆满完成年度野外工作任务。

    主要类型地质体中镓铟铊元素分布特征项目在安徽香泉试验区主要开展岩石测量和土壤剖面测量,同时选取主要勘探线的5个钻孔采集岩心样品170件、岩石样品71件、土壤剖面测量样品42件。

    经过室内检查、质询、研讨和室外实地抽查,并对照任务书、设计书和技术规范要求,专家组认为两个项目野外工作布置合理,采用的方法技术正确,原始资料齐全、准确,工作质量可靠,各项技术指标和质量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

     

     

    地科院物化探所在安徽铜陵检查2015年度野外工作

    为了解和掌握时间域航空电磁技术前沿和动态,以及航空磁法、航空放射性、地面电磁法仪器设备、方法技术的国外现状,学习国外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先进研发经验,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所国家863计划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实用化课题组骨干研究人员,赴意大利都灵参加了EAGE近地表地球物理会议及第一届欧洲航空电磁会议。此次会议共举办140场学术交流讲座,有约25家企业、组织携实物参加商展。

    参会期间,出访人员主要听取了针对航空电磁法及航空物探相关技术的学术报告,收集相关研究成果学术论文220余篇;参观了会议组织的商展,与10多家参展企业、组织进行了交流,收集10多份技术材料。通过听取会议报告和分析收集到的技术资料,代表团了解到国外两家公司正在研发的新型固定翼航空电磁测量系统——Xcite系统和TEMas系统,前者最新面世的商用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主要应用于在澳大利亚和非洲开展矿产勘查,后者应用于浅层电性勘查、环境监测,重点了解了Xcite系统和TEMas系统的性能,并与研发企业和组织建立了联系。

    参展期间,研究人员在“软硬件新技术”分会场做了题为“iFTEM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研发”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和宣传了课题组在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现场回答了与会人员关于该系统的设计性能、试验数据等系列问题,得到了参加人员和单位的认可和肯定。

    本次在意大利的会议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完成了各项预定的考察任务和目标,了解了国外正在研发的新型固定翼航空电磁测量系统的性能,掌握了时间域航空电磁技术前沿和动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将对所的航空物探先进仪器设备和方法技术研究的进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地科院物化探所赴意大利参加2015年欧洲地质学家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