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5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九届国际培训班召开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主持召开了岩溶关键带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巴西、泰国、南非等17个国家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建华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与岩溶关键带研究密切相关的、由岩溶所/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推动实施的“全球岩溶动力系统与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随后,美国佛罗里达地质调查局Jonathan Arthur局长、印第安纳大学Zhu Chen教授、河海大学陈喜教授、云南大学郑洪波教授、斯洛文尼亚岩溶研究所Mitja Prelovsek博士、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Sasa Milanovic教授、埃及亚历山大大学Anwar Elfiky教授以及伊朗德黑兰大学Mehran Maghsoudi教授就关键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高水平的学术汇报,包括:国际地球关键带研究进展、岩溶系统中地球化学模型、关键带监测研究、水文过程等。各国专家及青年地质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彼此间交流了研究经验。

     
    岩溶关键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2月25日,援尼泊尔油气资源调查双边合作计划研讨会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召开。双方就援尼泊尔油气资源调查项目的合作计划进行了研讨。

    据了解,援尼泊尔油气资源调查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亚地区开展的首个的双边合作项目,由成都地调中心负责实施。尼泊尔地质矿产局局长萨马•纳斯•萨普科塔表示,尼泊尔境内油气显示点很多,同地理位置国家均有油气发现,但尼泊尔石油天然气始终没有突破,一直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尼方十分期待此次合作。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同样给予此次合作高度重视,派遣了成都地调中心具有多年从事青藏高原及四川盆地油气地质调查的研究人员与尼方人员共同开展项目工作。

    会议介绍了双方业务基本情况、技术优势及彼此间的国际合作情况,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坦诚地交换了意见。会议确定了援尼泊尔油气资源调查项目合作计划。成都地调中心表示将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下,尽最大的努力推动与尼泊尔务实合作,为尼泊尔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尼方也表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加强与中方联系协调,灵活务实地帮助中方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推动尼泊尔油气地质调查取得重大成果。

    会后中尼双方代表参观了成都地调中心地质实验室。

    尼泊尔地质矿产局相关人员,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成都地调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和有关业务领域带头人参加会议。

     会议代表合影

    尼泊尔地质矿产局到访成都地调中心 研讨中尼首个双边...

    三月沐风,空山凝云,春归大地,万象更新,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的高潮中,地调局水环中心广大女职工迎来了第108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为激励女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增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展示女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党委及工会组织开展了“亲近自然山水 ,共享美丽和谐”的狼牙山登山活动。

    上午8:00出发,于9:30到达目的地。狼牙山五勇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了掩护部队撤离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的壮举深深的震撼着大家的心灵。站在山脚下,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的群山映入眼帘。大家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登山之旅,有三五成群的、有二人一组的,沿途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深深的吸引着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或自拍,或相互之间拍照,仿佛要把眼前这美好的景象永久留下。蜿蜒曲折的登山路有很多台阶,经过一段时间的攀登,很多人都开始气喘吁吁,身体很疲惫,但是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搀扶,经过2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1105米高的峰顶。站在峰顶,看着远处的群山,心中有颇多感受,狼牙山不仅有气吞山河的雄伟壮丽景象,又有着女子一般的秀美山川,让人在红色的革命地区不仅仅了解到当年先辈们的悲壮故事,还能近距离的接触到大自然。当地政府为了让大家记住呼应“英雄山”和“狼牙竞秀”这一主题让游客们记住来到狼牙山景区的深刻意义,特意在山顶修建了悬空玻璃观景台,很多女同志都鼓起勇气尝试了起来,突破了自己,迈出了勇敢的步伐。

    这次“三八”妇女节活动,得到了水环中心领导班子、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要求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活动安全顺利的开展。通过这次活动,广大女职工们放松了身心、增进了友谊、提高了凝聚力,为更好的投身各项工作积蓄了力量。

    水环中心女职工欢度“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为赓续妇女百年运动精神,展现新时代巾帼风采,推进妇女事业不断迈向新水平,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了以“享生态和谐之旅 筑美好水环明天”为主题的庆“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中心党委书记以《落实妇女工作精神 谱写新时代水工环地质事业的巾帼华章》为题,从4方面为参加活动的妇女同志作了一次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立意深远、催人奋进的专题报告。

    报告指出,全体女职工在工作中发扬了团结协作、共同进取、勇于奋献的精神,为单位的发展积极献计献策,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大无畏精神,并对广大女职工提出希望,要求女职工自觉把个人的追求同中心发展的大局相结合,把自身奋斗同工作岗位需要相结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水环中心保定基地六十余名在职女职工与离退休女职工共同游览了环境优美、空气湿润的热带雨林科普园,共同在科技农业馆内体验了亲手采摘小西红柿和水培生菜的乐趣,并得到了自己节日的专属礼品。在职女职工还参与了志愿植树活动,大家干劲十足,将一颗颗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树苗植入土里。同时,天津基地的女职工在当地开展了蔬菜、水果的采摘活动,大家不仅收获了采摘的乐趣,更收获了心灵上的藉慰。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女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彼此间的友谊和情感,激发了女职工爱岗敬业,担当作为的工作热情,也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水环大家庭”的温暖。

    大家纷纷表示,要把中心对女职工的关心关爱转化为工作动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昂扬的工作斗志、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展现新时代女性的巾帼风采,作出女同胞们新的更大贡献。

     

     

      

     

     
     
     
    享生态和谐之旅 筑美好水环明天

    2021年9月27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2021年秋季职工运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场成功举办。本次运动会以文明、友谊、安全为宗旨,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优良传统,拼搏进取,充分展示个人风采,体现出文献中心职工优良的精神面貌。

    运动会以保证职工最大参与度为原则,设有广播体操、呼啦圈过山车、抛绣球、推铁环、仙人指路、踢毽子等项目,比赛项目从团队合作到个人竞技,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参与者拼尽全力,旁观者助威声此起彼伏,大家竞技术、赛风格、争士气、展风貌,通过运动会职工之间交流了感情,彼此间更加熟络,团结干事氛围更加浓厚。工会委员和裁判尽职尽责,现场安排、组织比赛井然有序。

    本次运动会得到中心领导和职工的广泛支持与热情参与。地学文献中心相关负责人致闭幕会辞,充分肯定了运动会获得圆满成功,号召大家要把此次运动会焕发出来的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争创第一的拼劲与爱馆、敬业、图新、奉献的图书馆精神结合起来,投入到紧张、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去,为推进“研究型文献中心、智慧型图书馆”做出我们不懈的努力。

    本次运动会不仅陶冶了干部职工的情操、愉悦了身心、也赛出了团结,比出了干劲,达到了振奋精神、加深交流、增进团结和提升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集体合影

    呼啦圈过山车项目考验团队协作

    地学文献中心成功举办秋季职工运动会

    5月21日-6月4日,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邀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Jörg Maletz教授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Svend Stouge教授访问武汉地调中心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围绕华南下志留统笔石序列发育特征与黑色页岩的时空分布、吉林白山大阳岔地区小料荒地剖面下奥陶统牙形石序列的建立、宜昌地区中上奥陶统典型剖面的综合研究和“中国志留系区域地层标准建立”的工作重心和研究方向等科学问题,武汉地调中心地层古生物专家和两位外国专家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并赴湖北宜昌、秭归等地对典型地层剖面进行了野外考察,补充采集了部分化石标本。

    期间, Jörg Maletz教授和Svend Stouge教授于5月28-29日应邀参加了宜昌地区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研讨会,分别作了题为“宜昌地区志留系笔石研究新进展”和“华南中奥陶统牯牛潭-中上奥陶统庙坡组:从碳酸盐岩到硅质碎屑岩的转变”的主题报告,分享了近年来他们在宜昌地区志留纪笔石和奥陶纪牙形石生物地层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新认识以及近20多年来宜昌地区在古生物研究方面对于国际古生物学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6月3日,两位教授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邀请,在该校分别作了题为“宜昌地区志留系笔石研究回顾和进展”和“吉林白山大阳岔剖面寒武-奥陶系界线综合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及意义”的学术报告,并参观了“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地层古生物研究室还和两位专家讨论了下一步开展合作研究的计划,并初步确定把研究重心集中放在扬子地块的早志留世和川滇交界处的中晚志留世生物地层的研究方面。两位专家均表示要继续保持彼此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中国古生物学的研究。

    在宜昌地区考察奥陶系庙坡组剖面 

    Jörg Maletz教授在秭归鼓锣坪剖面采集笔石化石

    德国及丹麦古生物学家来武汉地调中心开展学术交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