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和保护意识,营造地科院水环所参与节能减排的浓厚氛围,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节能自觉性和紧迫感,6月14-18日,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2016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的通知》要求,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紧紧围绕“节能领跑,绿色发展”主题,在全所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周活动,积极倡导绿色办公和绿色出行,大力宣传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活动期间,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了“携手绿色出行,乐享创新生活”为主题的健步走骑行活动,号召大家积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工作时间及时关停办公楼门厅、走廊、卫生间等场所照明,晚上关闭办公楼外霓虹灯,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增强和养成干部职工节能减排的自觉性。通过制作节能减排宣传橱窗、海报,滚动播放大厅电子显示屏节能低碳倡议书,开设节能宣传周专题网站等方式,普及节能和低碳常识,树立节俭文明生活理念。

    通过系列活动,全所广大干部职工对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增强了建设节约型单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每一位干部职工都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将节能环保意识传播至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节能减排,认真开始低碳生活,促进形成绿色办公、勤俭节约的新风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自行车骑行队伍出发

    低碳环保 快乐出发

    低碳环保 快乐骑行

    携手绿色出行 乐享创新生活健步走骑行活动

    网站开设节能宣传周活动专题

    制作节能宣传周橱窗

    显示屏滚动播放节能环保倡议

    水环所多种形式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地图作为国际三大通用语言之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可以说,人们日常的出行、工作、旅游、学习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地图产品。

    地图通过丰富的线条、颜色、符号和文字等信息,描绘出地表的整体风貌,可是你知道它是怎么制作的吗?

    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古代制图学家裴秀就提出了“制图六体”理论,通过分率(比例尺)、望准(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和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等理论总结了地图制作的经验和方法。裴秀的“制图六体”对后世制图的影响十分深远,直到明末西方的地图投影方法传入中国,中国的制图学才迎来再次革新。

    如今,一张纸质地图的制作需要通过测、编、绘、印四个步骤,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第一步“测”

    地图制作的第一步是“测”,主要目的是获得地物的位置信息。由于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体,其表面高低起伏变化大,确定地面点的位置,需要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确定它的水平和高程的零点,也就是起算点(X、Y、Z)的(0、0、0)点。其中,大地原点是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水准原点是高程的起算点和基准点。在我国地图测量的起算点中,大地原点在陕西省永乐镇,水准原点在青岛。

    我国当前使用的最新国家大地坐标系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其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是 测制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基础。

    确定坐标系统之后,利用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以及集成系统,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并且通过关联各类型地物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居民地、道路网、通信设备、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和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形成基础地形图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目前获得地物空间地理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外业测量、航空遥感测量、街景采集、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等,由于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多样便捷,所以数据的类型也更加丰富。

    第二步“编”

    地图制作的第二步是“编”。通过测量获得各类数据和信息后,如何在此基础上制作成各类用途的地图呢?这就需要为地图的绘制设计规则,并且遵循相关地图编制行业规范。

    编制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首先要确定地图制图区域和尺寸大小。

    制图区域关系着地图内容的范围大小和制图核心,一般有全国、省、市域、县域和城区范围,有时还会因工作需要定制特定区域范围的地图。

    尺寸大小关系着地图的载体大小和应用场景,一般有全开、对开、4 开、8 开、16 开等常规尺寸。景区旅游地图通常采用 2 开或 4 开的尺寸,这样更方便携带和手持查看,办公挂图或作战图则采用全开或更大尺寸,便于更全面详细地展示图中各类地理要素。

    不同的制图区域和地图尺寸决定了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也同样决定了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比如,一张实际比例尺为 1:3200万的中国地图,图中表示内容主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界线,特别行政区界线、省级行政中心等信息。一张实际比例尺为 1:1600 万的中国地图,与 1:3200 万的中国地图相比,在内容上增加了地级市行政中心、县级行政中心等信息。

    一张实际比例尺为1:740万的城区地图,与1:1600万的中国地图相比,在内容上增加了地区界以及更多的县级行政中心。

    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表示区域范围越小,比例尺就越大,地图所能展示的内容就越详细。

    其次是确定地图的内容表示。

    除了基础地图外,根据需要还会编制专题性地图,地图内容的主次信息表达会更加分明,地图设计的层次感也会更加强烈。

    最后是确定地图表达方式。地图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数学基础、地图符号、图例和图面视觉效果设计四个方面。数学基础设计即地图投影、制图网格密度及地图比例尺的设计。地图符号设计是专题地图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艺术性。图例是地图上使用符号的归纳和地图内容的必要说明,便于读图和理解地图内容。图面视觉层次主要体现在专题要素突出、有层次差别。地图构图要保证地图主题得以充分表现,图名、图例、比例尺、文字说明、图片、图 表、附图等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第三步“绘

    地图制作的第三步是“绘”,就是依照设计好的规则利用数据成果绘制成地图。在传统制图时代,制图者使用专业绘图工具以手工绘制的方式制作地图,制作一张地图往往需要大半年时间。由于传统地图制作工艺复杂 、耗时较长,所以每一幅地图都十分珍贵。在古代,通常能使用地图的都是帝王,甚至大部分官员都没有资格使用地图。

    不过,到了数字化制图时代,依靠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提取、综合取舍、分层符号转化、图外整饰,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地图数字化绘制。

    第四步“印”

    地图制作的第四步是“印”。地图绘制好之后,在印刷出版前,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自然资源部门的地图审核,审核通过的地图 ,就可进行制版印刷了。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最终我们才能看到一张精美的地图。所以,一张地图的诞生并不简单,它的背后凝聚着测绘专业人士的汗水和智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的内容、形式、载体也在不断变化,除了传统纸质地图,目前还有电子地图、手机地图、互联网地图等各类地图产品,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服务于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

    一张地图这样诞生

        6月12-18日,2016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地调局成都综合所在全所启动了“节能领跑绿色发展”主题宣传活动。在职工活动中心张贴了节能宣传挂图,利用内网、微信等平台宣传节能环保科普知识,向全所职工发出“节能宣传活动倡议书”,倡导节能理念,低碳出行,要求全所职工增强节能主动性、自觉性,树立“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方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升油”的思想,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合理利用资源,自觉成为节能宣传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保障全所节约工作取得实效,真正将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努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用矿、服务生态文明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成都综合所在这一领域有很多优秀的科研成果,比如利用选矿尾矿制作标准建筑用砖、彩色人行道砖和尾矿空心砌块,达到了消除尾矿占用土地和影响环境的目的,实现了尾矿的资源化。又如选冶生物浸出技术,具有能处理低品位复杂矿石、经济安全和低碳环保等优势,工业应用前景广阔。在鮞状赤铁矿高效清洁利用技术方面,开发了无毒无害新药剂,解决了我国宁乡式鮞状赤铁矿降磷提铁难、工艺成本高、回收率低及设备缺乏等问题,达到了绿色环保清洁生产,研究成果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等等。

        在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在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环保方面,成都综合所下一步还将着重加强选矿新工艺、新技术、新药剂、新设备等方面的创新,充分利用低品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伴生资源、防治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的破坏,对矿山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

    成都综合所开展2016节能宣传周活动

    为广泛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节能低碳浓厚氛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组织开展了“节能降碳,绿色发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为8月23日至8月29日,全国低碳日为8月25日,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低碳生活,绿建未来”。本次活动通过LED大屏播放、宣传展板等方式开展宣传,倡导地学文献中心干部职工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从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做起,减少能耗,保护环境。

    节能宣传周活动,号召地学文献中心干部职工要培养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为实现我们的碳中和目标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地学文献中心组织开展2021年节能宣传周活动

    2020年8月2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响应“科技战役 创新强国”活动主题,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精心组织了《乘风破浪的孢粉》研学课程直播活动。课程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李杰博士主讲,通过地调科普“微吼”平台面向全网直播,青岛市枣山小学二十余名学生和老师现场参加了活动。

    本次研学直播活动以“孢粉”为主题,科普基地设计了研学报告手册发放给学生,设计了植物标本制作的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观察身边的植物,预习相关内容。活动分为科普讲座、科学实验、互动交流三个部分。

    在直播间,李杰博士从生活中常见的开花植物讲起,从花的结构引入孢粉的概念,介绍了花粉的发育过程和繁殖功能,以及植物的分类,从地质学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20多亿年以来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演变历程,各类植物对应的孢子或花粉的微观特征,包括孢粉的形态、结构、大小、纹饰等,并利用3D打印模型和显微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孢粉。李博士重点讲解了孢粉学的应用,介绍了孢粉乘风破浪进入海洋,以及科学家采样、制备样品、镜下鉴定和分析研究的科研过程,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展现了孢粉学在分析植被与气候变化,揭示自然灾害以及考古学方面的研究应用。小小孢粉故事多,通俗有趣的讲解让现场同学听得兴趣盎然。在报告过程中,李老师为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历史演化,认识显微镜的放大作用,提出了“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时期,动物界的主角是什么?”“城市间距离、人的身高脚长、一张纸的厚度、一粒孢粉的直径”长度对比等问题,学生们踊跃回答,积极思考,认识了生物进化过程,也更容易地实现了观察事物的视角从宏观到微观世界的转换。

    科学实验环节,同学们排队到显微镜下观察孢粉,向老师请教问题。李老师讲解了家庭植物标本制作实验,介绍了标本制作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强调了野外信息记录以及植物标签信息的重要性。现场的学生分成小组在李老师带领下动手制作标本,学习用标本夹对新采集的植物进行压制,将干燥好的植物装订固定在标本纸上,给植物标本制作标签。最终,每个小组都顺利完成实验各个环节的操作,成功制作了植物标本。

    在成果交流环节,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介绍研学成果,分享研学感受,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制作标本认识了更多的植物,学到了很多有关孢粉的知识,原来每一朵花都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以后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本次全国科技周期间“乘风破浪的孢粉”研学课程直播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暑假期间为青少年举办的第二场线上现下相结合的科普活动,为他们的暑假生活增添了科学的色彩。活动利用网络融媒体平台资源,更广泛地传播了海洋地质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形式灵活生动,取得了很好的科普传播效果。

    学生排队观察孢粉 

    显微镜下放大40倍的石松孢子 

    学生向李杰博士请教问题

    李博士指导学生制作植物标本 

    分享研学体会

    青岛海洋所在全国科技周期间成功组织研学课程直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