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夏雨滋润,激情涌动”。2018年7月20-22日,“大兴安岭南段西拉木伦河-古亚洲构造域演化野外现场研讨会”在内蒙古赤峰市成功举办。这是为进一步贯彻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九大以来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切实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1+1+6”机制,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统一部署下,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成功举办的一次规模较大的野外学术现场研讨会议。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省级地调院、行业地勘单位、高校等单位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赤峰,围绕“大兴安岭南段西拉木伦河-古亚洲构造域演化”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所李锦轶研究员,吉林大学张兴洲教授等6位专家就“西拉木伦河构造带等东北地区古生代重要断裂构造带演化特征”及“大兴安岭成矿带突泉-翁牛特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前中生代重要地质构造单元研究新进展”做了大会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百余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热议。 

     “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首席沙德铭主持了开幕式。沈阳地调中心总工程师朱群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与各单位深入交流与合作,探寻国际前沿地质领域发展方向,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推进基础地质学理论研究创新发展”。 

    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始实施“大兴安岭成矿带突泉-翁牛特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地质调查成果,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团队。如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大泉子屯地区识别出24-25亿年新太古代TTG岩石组合,在乌兰浩特地区识别出18亿年古元古代变质表壳岩组合,首次确定了龙江地区和乌兰浩特地区存在前寒武纪基底残块;在西拉木伦河大板镇、海勒斯台、爱民屯和巴拉格歹地区新识别出多条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为进一步研究西拉木伦河构造带、贺根山-扎兰屯构造带和大石寨-蘑菇气构造带演化特征等提供了新的证据。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大兴安岭中南段洋陆转换以及兴蒙造山带东段早期地质记录的认知水平。 

    本次研讨会野外实地考察了赤峰市北部巴林右旗至通辽市扎鲁特旗一带近年来由沈阳地调中心实施“大兴安岭成矿带突泉-翁牛特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二级项目新识别出的石灰窑、吉林达坝和半拉山构造混杂岩等重要地质记录,来自多个地勘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现场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本次大会既让参会代表了解到了东北地区、特别是大兴安岭地区西拉木伦河-古亚洲构造域研究发展的趋势、最新研究成果,也加深了“洋板块地质学新理论”的认识。参会代表们既是一名倾听者,也是一名参与者,享受了大会带来的脑力激荡和视觉碰撞,圆满达到了会议的预期效果。会后,各位代表带着收获依依不舍地离开,期待着在下一次基础地质野外现场研讨会议上再次相聚。

     

     

     

    大兴安岭南段西拉木伦河-古亚洲构造域演化野外现场研...

    2019年3月26日至3月29日,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司(以下简称“矿保司”)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以下简称“环境监测院”)赴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调研“清江生物群”古生物化石管理情况。

    据西北大学张兴亮教授介绍,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发现了距今5.18亿年,地处中国宜昌长阳地区清江与丹江河交汇处的以软躯体生物为主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并将此生物群命名为“清江生物群”。3月22日,研究成果《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发表于《科学》杂志。本次共发现4351件标本,鉴定出101个后生动物属和8个藻类属,新发现的属种占据了总量的53%。由于“清江生物群”具有新属种的比例最高、相对多样性最高、化石形态保真度最优、原生有机质保存最好、软躯体生物类群最多五大优势,所以研究成果自发表以来,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调研组与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西北大学、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长阳县人民政府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就“清江生物群”化石管理工作进行了座谈。会后,对远安县“南漳-远安动物群”中的湖北鳄的化石产地和远安地质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考察,查看了化石产出的层位和产出化石的保护研究现状。同时,对鹿苑村周围出露的丹霞地貌、河流阶地等地质遗迹和鹿苑黄茶、鹿苑寺等文化点进行了走访。

    调研组指出,“清江生物群”是全人类的重要化石宝藏,要处理好化石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做好相关研究、科普工作。通过与地方经济的有机结合,助推长阳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要进行充分的调查评价工作,以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适时调整用地规划,及时制作宣传片,对“清江生物群”进行更为有效的宣传。

    调研组认为,湖北省宜昌市古生物化石调查成果突出,地质文化村推广条件充足,远安县和长阳县更是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沃土。特别是长阳县“清江生物群”的发现,具有难以估量的研究潜力,它将成为开展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最理想的顶级‘化石宝库’,能够显著提升湖北省地质文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调研组建议,可将新发现的“清江生物群”化石相关数据纳入到全国地质遗迹调查数据库中。下一步,环境监测院将依托“古生物化石与地质遗迹调查工程” 对“清江生物群”的调查、研究与保护等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撑与服务。

     

     

    调研组在“清江生物群”发现地与张兴亮教授进行交流

    “清江生物群”发现地

    清江生物群化石保护座谈会 

    调研组实地考察远安县湖北鳄化石产地

    调研组实地考察远安县湖北鳄化石原位保护馆

    调研组对旧县镇鹿苑村进行地质文化村踏勘

     
     
     
    自然资源部矿保司和环境监测院调研宜昌“清江生物群...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加强城市地质工作正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城市地质工作会议上,代表们畅谈如何加强城市地质工作,分享在本单位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思路,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转变发展理念方式、强化资源整合、强化精准服务、加强宣传交流……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昆在总结中提出,要做好传达贯彻,坚持创新引领,狠抓落实,并加强指导。

    “这是一次对推动城市地质调查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会议。”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庄少勤感慨道。对于如何推动城市地质工作,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树立新时代的地质资源观;构建新的城市地质调查体系;促进形成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数据互动的信息平台;构建城市地质工作的新机制;构建新时代的法律法规体系。

    现选登部分代表的发言,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分组讨论现场  武海炜 摄

    观点一:城市地质调查将大有作为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周锦来:

    城市地质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必要。一是有助于城市建设规划,了解哪些地方可以开发、哪些地方不适合开发;二是有助于节约集约用地,科学开发地下空间;三是有助于整个城市的建设安全,比如,了解城市土壤的安全性等。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树民:

    开展城市地质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城市规划中的盲目性。一是使重大项目的选址更加具有科学性,减少资源浪费和决策失误;二是有利于地下水及地热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三是推动优质农田的发现和保护;四是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意义重大。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赵玲房:

    此次会议召开得很及时,无论是对于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到甘肃省来说,目前地勘队伍面临找矿空间基本没有的困境,会议提出的城市地质工作正好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扩展了领域。

    南京地调中心科技处处长程光华:

    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个调查、三个评价、一个监测、一个系统。调查即在一定尺度下,对地层、岩石以及各种水文工程参数等全要素的调查。评价分别是:全空间下的全资源评价,区分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全环境评价,包括生态、水土等环境评价;关键要素评价,摸清楚哪些是该地区需要保护的。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监测资源、环境变化情况等,一旦变化超过阈值就要进行调整。最后,建立一个各部门都能应用的三维可视化系统,使城市“智能化”。目前,我们缺少一支长期为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的队伍——这也是地勘单位的出路。

    观点二:工作向前推进仍有待解难点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地质与矿产资源管理处副处长付立恒:

    在北京市开展城市地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难点,即地质资料的汇交。开展城市地质工作需要很多资料做支撑,但目前缺乏相关资料的汇集整理,急需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推进。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周锦来:

    城市地质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局限性:一是影响力不够,很多地方都没有意识到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二是调查与地方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很多调查材料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政策层面支撑不够,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

    中国地调局水环所所长石建省:

    城市地质工作要避免几个倾向:一是单纯的技术导向,只考虑纯业务,不考虑应用;二是单纯的行政导向;三是过分求全,忽视各自的重大关键问题。

    我建议,除了规范之外,尽快编制一些工作手册,推荐优秀工作方法;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在地质云建设的基础上,将所有的城市地质工作都统一到一个平台;形成长效机制,确保项目、资金、技术单位的稳定性;做好结合,包括中央地方技术队伍的结合等。

    中国地调局环境监测院副院长张作辰:

    总体方案提出,城市地质工作要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是真正适合做城市地质工作的城市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是给地方政府用的,地方政府对其认识程度决定了地调成果发挥的效力;而地方真正的需求城市地质工作的时候是发展遇到问题的时候,感到没有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支撑城市运行就会遇到困难。此外,每个城市处在特定的地质单元,其城市地质工作内容是独一无二的。地方政府应明确对各类地质调查的需求,同时作为出资主体做好资金安排。

    观点三: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开展工作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赵春:

    杭州是经济大市、资源小市,城市地质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必要。目前,杭州的城市地质工作主要是围绕地下空间建设开展的,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接下来,我们将深化城市地质工作:一是要与城市需求相匹配,强化地下空间的利用;二是要与绿色生态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是要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统筹地上地下开发。

    地质研究所副所长高锦曦:

    城市地质工作对于中国地调局地质所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但之前我们也做过一些相关工作。一是凭借科研力量,开展地质构造研究,支撑雄安新区建设;二是开展活动断裂探测工作,助力城市地震研究;三是开展了三维地质调查,摸清地下结构。今后,我们非常愿意与各地政府合作,继续开展城市地质工作。

    北海市副市长李克纯:

    对于北海市的城市地质工作,我有以下建议:一是重点加强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海绵城市对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等领域的项目实施;二是尽快编制项目发展规划,服务北海“向海经济”发展;三是优先开展城市地质工作,北海市政府将为相关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高效率、全方面的服务和支持。

    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付晶泽:

    在城市地质工作中,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大有可为。比如,在金刚石钻探工具、钻井化学材料等方面的研发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城市地质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巡视员王晓立:

    山西在城市地质工作方面有一定基础,特别设立了浅层地温能示范点。目前,山西正在编制相关方案,并专门立项投入50万元资金。我们将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一项一项做好对接,同时建议中央资金倾斜。

    观点四:多路径发力才能确保目标实现

    广州海洋局党委书记、副局长温宁:

    城市地质工作要做好,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起到关键的带动作用;二是吃透城市地质工作会议精神,明白怎样去开展工作;三是要统筹规划,做到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韩生福:

    对于青海省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我有以下建议:一是应该让政府部门认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主导;二是加强宣传城市地质成果,让大家了解地质工作的重要作用;三是对西部地区实施政策倾斜及资金支持;四是把西宁市作为中国地调局实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示范城市,以此推动青藏高原的其他城市地质工作。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朱明仓: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我建议:扩大试点示范,加快进展进度;确立相关法律,出台相关文件;加大对西部的资金支持,探索建立资金投入长效机制;撬动社会资金,出台激励机制政策;加大科技集中攻关,如地底层构造、复杂的地质条件等。

    四川的很多城市都处在地震带上,加强城市地质工作对四川的城市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目前,我们在发展城市地质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如,各级政府部门意识有所提高;城市的经济化管理水平、科学化管理水平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等。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侯克常:

    我希望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能在江西设立一个城市地质工作示范区,范围是赣江新区。目前,合作方案初稿已经出炉,先期安排资金1亿元,申请中央财政出资六七千万元,其余的依靠地方筹集。

    同时,希望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文,协调各方共同推进;实行差别化政策,加大对江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吴迪:

    黑龙江的城市地质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哈尔滨市于2007年投资5000万元(市财政1500万、省财政3500万)开展相关工作。我建议,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支持的量大一点,同时明确资金渠道;此外,不同的城市,标准不能都一样,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标准。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黄发儒:

    指导意见战略定位高,但在推进层面不应只是由国土资源部门来做,建议上升到国家政府层面,这样力度更大,效果会更好。

    此外,要理顺关系。此次会议明确在地方执行层面由规划处来牵头,这样更有利于成果转化应用。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陈伟:

    我们计划制订一个推动城市地质工作的方案,各方推动形成合力,把城市地质工作作为地勘转型发展的一种方式,在地勘基金里拿出一部分资金做引导,选择一两个城市开展试点示范。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兴辽:

    一是提高站位,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合作,首先是国土资源部门间协作,然后扩展到住建、发改等部门。二是统筹布局,先慢后快,集中力量先把示范点的方法、路径、要求制定得详细规范。三是开展综合研究,把各部门的有关地下工程的资料汇总,增强成果的针对性。

    中国地调局航遥中心主任韩子夜:

    城市地质工作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城市,城市的主导者是政府,政府应明确本地的需求、问题;其次是地质工作,主体是地调单位,要根据城市需求拿出看家本领,做好服务支撑,注重高技术手段的应用。总之,做好城市地质工作,需要城市和地调部门结合好,缺一不可。

    摸清城市根基 呵护美丽家园

        为加强勘查技术集成应用,推广我国自主研发的勘查技术装备应用,2009年12月10-12日在重庆召开全国矿产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方法培训交流会。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办,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重庆地质仪器厂承办,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和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协办。 
        来自地调局直属单位、地勘单位及相关科研院所20家单位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冯安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金昌,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长陈炳炎,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罗立强、河南省国土厅总工程师张兴辽,部储量评审中心副主任杨强,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副总经理、兼重庆地质仪器厂厂长周寅伦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王晋年等出席了会议。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新技术处处长李志忠作了热情洋溢的开班动员报告。勘探所的张金昌和冉恒谦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的张振海研究员,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周坚鑫教授和杨日红副研究员,罗立强教授、冯安生、张兴辽和杨强教授等分别作了题为“2000米全液压岩心钻探装备与技术集成”、“国内外地质钻探技术现状”、“物化探技术研究进展”、“航空物探测量技术及其应用”、“高光谱卫星及其地质应用系统研建进展”、“地质分析测试技术进展”、“矿产综合利用技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常用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可行性评价”的专题报告。12日下午专家代表围绕着立体勘查集成技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热烈讨论,来自北航、地大、成都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就如何配合勘查技术和综合利用开展人才培养提出积极建议。
        会议研讨了我国地质勘查“星-空-地表-地下”四位一体探测新技术方法,交流了综合“星-空-地表-地下”一体化作业的可行性。代表们一致认为自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为了提高我国综合地质勘查和综合利用能力和技术水平,局科技外事部部署各相关专业单位开展的地质勘查新技术方法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了培训和指导,使研究出的成果尽快得到了推广应用,为全国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素有我国地质仪器研发基地制成的重庆地质仪器厂,厂领导全面介绍了今年研发的各类物探仪器,重点介绍在我局大调查项目支持下新研制的磁三分量测井仪,引起了代表们的浓厚兴趣,该厂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给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

    培训交流会开班仪式

    全体会议代表合影留念

    代表们怀着浓厚兴趣参观重庆地质仪器厂系列物探仪器

    全国矿产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方法培训交流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