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0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20年4月22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共同承办的“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在线上开播。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科普讲座的品牌活动,也是自然资源部第51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周的示范活动。

    本次讲坛利用地调科普公众号直播平台,以网络公开课的形式,举办3期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直播以“追寻三叠纪海洋霸主的足迹”开篇,程龙教授通过讲解一条远古时期海生爬行动物的海上“丝绸之路”向公众展示中国海生爬行动物在世界海生爬行动物演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科学研究价值。局科普传播专家杨建国、优秀科普讲解青年代表陆红峰两位高级工程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公众对页岩油的形成、储备,开采以及可燃冰勘查开采现状、商业化展望以及关注热点等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讲座过程中各位专家与观众进行互动,解答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直播形式受到广泛好评,中小学生留言认为网络讲座生动活泼、参与性强,开拓了新的视野。地学文献中心第51个世界地球日“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本次线上直播,预约观众达1700余人,直播浏览量1.3万次。通过线上科普活动,让更多的社会大众知道了“世界地球日”极其重要意义,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可以从身边做起、从自身工作做起的全民意识,真正做到“珍爱美丽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次创新性的科普宣传模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提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社会影响力。

     

    自然资源部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示范活动“李四光地...

    4月22日19:30开播“博物馆奇妙夜”活动!

    2020年9月19日是第16个全国科普日,今年的主题是“决胜全面小康 践行科技为民”。为了响应中国科协关于科普日的号召,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矿产资源研究所承办的“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十九期)”在地调科普网科普讲堂成功开播。活动邀请资源所研究员李厚民做“矿产资源知多少”专题科普讲座。部、局定点扶贫共建小学江西赣州五云镇中心小学及在京相关院校学生150人在线收看。

    李厚民老师用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案例、深刻独到的见解给大家带来一堂网上科普课。他以讲解和问答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矿产资源的形成、分类等内容,通过详实的考古资料说明了矿产资源与人类进化的关系,阐述了矿产资源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挥的推动作用,展现了矿产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地质调查工作在该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脱贫攻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讲座,同学们获得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知识,了解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形势及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的客观因素,认识到合理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李厚民老师在线授课现场

    江西赣州五云镇中心小学学生在线听课

    “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十九期)成功举办

    2020年9月19日是全国科普日,今年的主题是“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矿产资源研究所承办的科普盛宴——“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十九期)”,在地调科普网科普讲堂开播。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厚民研究员作了题为“矿产资源知多少”的主题讲座。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进步深深地烙下了矿产资源应用的印记,影响了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矿产资源是什么?矿产资源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开展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什么因素影响了矿产资源利用?怎样用好矿产资源?李厚民研究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实地资料,全方位揭示了“矿产资源”的神秘面纱。最后李厚民研究员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资源所成功承办第十九期“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主办的“全国科技活动周 ”线上研学课程,在地调科普公众号的科普讲堂栏目开播。这次活动邀请中国科普研学联盟导师刘福江教授,以“愤怒的地球”为主题,带领中小学生体验在线研学。部、局定点扶贫、共建小学赣县城关第四小学和赣县五云镇中心小学及在京相关院校多个班级的师生在线收看讲座。

    研学直播中,刘福江教授借助三峡大坝踏勘区域现场照片,结合卫星影像技术,展示了该地的实际面貌,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真实的地质环境。刘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逐渐对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灾害发生前的征兆有了基本认识;通过三维模拟场景、灾害发生时的现场录像和火山与滑坡的模型实验,使同学们对灾害有了更清晰的直观认识。刘教授通过实例展示了近年来该区域各类地质灾害的预警成果和灾后应对措施,普及了应对各类地质灾害的紧急避险常识,提高了学生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精心设计的研学活动虽然全程在线上完成,但活动仍然保留了研学的实践性,通过多种方式营造了研学的现场感,学生们既学到了地质灾害知识,同时也对地质工作者的野外工作有了初步了解。趣味盎然的线上研学之旅,激发了学生们探索地球奥秘的热情,扩大了地质调查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赣县五云镇中心小学在班级观看研学课程

    赣县城关第四小学在班级观看研学课程

    地学文献中心组织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线上研学活...

    2020年8月31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的“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十八期)”在地调科普网科普讲堂开播。中国地质调查局“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首席科学家陈伟海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岩溶洞穴”的主题讲座。部、局定点扶贫共建小学江西赣州五云小学、岩溶所共建小学桂林育才小学及在京相关院校学生300余人在线收看讲座。

    陈伟海研究员以大量洞穴案例、丰富的实地资料、生动的洞穴探索经历带同学们走进了多彩的洞穴世界,全方位揭示了“喀斯特”地貌的神秘面纱。同学们从讲座中了解到洞穴是怎么形成的,我国的主要洞穴在哪里,绚丽的钟乳石有哪些类型,神秘的洞穴生物王国是怎么样的,洞穴探险调查应该注意什么,洞穴有哪些主要应用途径。

    通过讲解洞穴过度开发、景观退化和保护、修复问题,讲座倡导学生共同肩负起保护洞穴资源的责任,做到“进洞只留下脚印,出洞只带走印象”。通过展示地质调查工作者探索洞穴的实际工作场景,让同学们了解到地质调查工作的特点及相关地学知识,激发了同学们对地质调查工作的兴趣。

    “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十八期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普及公众地下水相关知识,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2020年7月24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办的“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十七期)”在地调科普网科普讲堂开播。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内流区水文地质调查工程”首席专家尹立河研究员作了题为“地下水的形成与保护”主题讲座。部、局定点扶贫共建江西赣县五云中心小学、西安地调中心共建南门小学及在京相关院校200余人在线收看讲座。

    尹教授以大量详实的数据、丰富的资料、生动的实例带同学们走进了地下水的神秘世界,深入浅出地揭开了地下水的神秘面纱。从讲座中同学们了解到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地下水的形态、特点及功能;地下水的寻找、开发、利用与保护等知识。通过讲解地下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唤起同学们合理利用及保护地下水的意识。通过展示地质调查工作者艰辛探寻水的场景,让同学们了解到地质调查工作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激发了同学们投身地质事业的热情和决心。

     

     

    学生在线收看科普讲座

    “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十七期成功举办

    受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邀约,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承德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首席专家殷志强博士,在第30个全国土地日期间,通过矿业报直播平台在线开播,作了题为“坝上高原明珠--塞罕坝的绿色传奇”的科普讲座。

    讲座紧扣今年土地日宣传主题“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围绕承德坝上高原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生动范例,从基础知识、生态变迁、面临的挑战以及保护途径等四个方面,传递了“保护生态环境 共建美好家园”的理念,奉献了一堂精彩的科普课。

    部、局定点扶贫共建小学赣州五云镇中心小学、承德围场县部分学校中小学师生约350余人在线观看。

     

    赣州五云镇中心小学组织观看

    赣州五云镇中心小学学生认真记录学习心得
    环境监测院受邀举办全国土地日科普讲座

    为进一步普及环保知识,树立公众环保意识,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的第16期 “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 通过矿业报社矿业界直播平台在线开播,本次直播特邀请青岛海洋所研究员印萍为大家作“防治灾害 保护环境 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专题讲座。自然资源部、地调局定点扶贫共建小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共建小学、在京相关院校学生3252人次在线观看。

    讲座以海洋地质科学的视角,介绍海洋的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特征,重点围绕海洋地质灾害的类型、调查监测技术,以及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灾害防治方面的举措,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号召青少年和全社会关心海洋、爱护海洋、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印萍教授直播现场

    小学生观看科普讲座直播

    防治灾害 保护环境 人与海洋和谐共生

    为纪念第12个防灾减灾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承办的第15期“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在线开播,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的铁永波教授受邀作“防灾减灾 防患未然”的专题科普讲座。社会各界地学爱好者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以及乌蒙山小学、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成都市少城小学、赣县五云镇中心小学、赣县城区第四小学、宣威五中、昆明市第三中学等学校师生近三千人观看。

    铁永波教授从“5.12防灾减灾日”的来历引出“为什么要了解地质灾害知识?地质灾害是何方神圣?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地质灾害有什么明显特征?如何有效躲开地质灾害?如果不小心遇到了地质灾害怎么办?”等系列问题,将形象的拟人手法和公众喜欢的动漫形象融入到地质灾害知识中,使地质灾害形象化、生动化,利用精彩、真实的图片和视频大大增强了讲座的趣味性和震撼力,吸引了学生和公众观看,讲座普及了防灾减灾的知识,提高了防灾减灾意识。最后,铁教授与公众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解答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家一起探讨了地质灾害的相关问题。

    直播讲座形式受到广泛好评,认为网络讲座生动活泼、参与性强,开拓了新的视野。通过线上科普活动,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了防灾避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体会到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性,与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了地质调查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地调科普公众号线上预约

    成都市少城小学集中收看

    赣县五云镇中心小学集中收看

    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在线开播 开展5.12防灾减灾日科普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