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01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2019730-31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组织调研组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就“桂江-柳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对项目组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野外党支部纪检工作、野外一线科研人员“四态”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进行了检查,之后现场查看了野鸭塘地下河天窗、溶井、地下河出口等岩溶形态,检查了正在进行抽水实验的莲花镇枧头村新村屯钻孔。

    调研期间,调研组与项目组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廉政风险防控向野外一线延伸的专题召开了座谈会。项目组汇报了野外党支部建设、主题教育开展、项目经费规范使用等情况。调研组肯定了项目组在野外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取得的进展,要求项目组人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刻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将学习落实到地质调查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地调科研中心工作,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强调,野外党支部的“三会一课”要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的融合,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政治意识,为更好地开展地调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落实野外一线廉政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在业务工作中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安全、保密等工作;建立高效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总结野外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增加项目人员的廉政风险防范意识,重视事前和事中监督,从源头上杜绝违纪问题的发生。

     

     

    岩溶所赴广西恭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

    5月1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简称“成都地调中心”)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广西地勘局”)调研,就持续推进“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建设,加强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与广西地矿局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

    成都地调中心指出,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联合成立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是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践行国家“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外交与合作关系。要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职责定位,秉持服务国家战略的理念开展对内对外工作。

    双方一致表示,要积极主动、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推进落实好东盟地学合作的各项工作。一是要做好统筹协调,对外统一使用“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不再加括号)的名称,并建立事前沟通、事后通报机制,共同编制和发布工作简报。二是要健全组织机构,建立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秘书处、业务部门的四级机构,并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参谋智囊作用。三是要加强项目合作,加强中央、地方财政预算资金安排项目和社会资金项目的合作,联合申报国家有关部委的国际合作项目。四是要扩大朋友圈,由成都地调中心和广西地勘局两家单位组成核心层,同时积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组成紧密层和协作层,逐步将中心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平台。

    成都地调中心,东南亚和南亚地质调查合作中心有关同志参加调研。

    座谈会现场

    会后合影

    (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调研...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第四党支部和覃小群同志分别获桂林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决胜桂林“两个建成”的关键一年。为表彰桂林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快实现桂林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两个建成”目标作出的突出贡献,桂林市在庆祝建党97周年之际,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

    岩溶所第四党支部由人事教育处和岩溶水文地质室组成,有15名党员。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向党中央看齐,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坚决贯彻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和岩溶所党委决策部署,扎根西南岩溶山区,唱响精准扶贫主旋律。党支部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切实履行支部党建主体责任,严格规范支部组织生活,加强党员管理教育,推进党建与业务相结合,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地调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覃小群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十分热爱地质工作,承担和参加科研项目30多项,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长期奔波在荒山僻岭。她坚持地质调查与科研的有机融合,带领项目组在项目申请、论文发表、专著出版、成果评优、成果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坚持大胆启用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发扬地质人“传帮带”精神,培养一大批有政治、有担当、业务能力强的地质接班人。

    此次评选表彰将为岩溶所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将激励和引导岩溶所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在实现桂林市“两个建成”和世界一流新型岩溶地质研究所建设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作出更大贡献。

    岩溶所党支部党员再获中共桂林市委表彰

    2021年2月2日,我院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认真传达贯彻自治区地矿局2021年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重点传达了自治区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善茂所作的题为《鼓足干劲 克难攻坚 以“十四五”良好开局庆祝建党100周年》、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战明国所作的题为《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以及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宏伟所作的题为《落实责任 管控风险 以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报告精神。

    会议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年,做好2021年的工作非常重要。全院干部职工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局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我院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着力加快发展,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单位核心竞争力,主动服务公益性地质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力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现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地质调查院传达贯彻自治区地矿局2021年工作会议...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编著的《乐业天坑》一书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大型丛书《我们的广西》之一。

    《乐业天坑》介绍了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的地理位置、分布、探索与科学研究、基本特征、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和形成时间等,阐述天坑的科学含义及其等级划分、成因类型及发育阶段等,并与国外天坑作简要对比,阐述我国天坑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

    《我们的广西》丛书共30本,系统总结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基本经验,全面反映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广西的成功实践,集中展示了广西最具代表性和标志性的自然和人文遗产。

     

     
    《乐业天坑》一书出版发行

    6月13日-14日,2018年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培训班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环境监测院院长,广西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谢瑾瑜等出席会议。此次会议的目的是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加强对省级地质调查院和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指导与合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提升新时期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有效加强中国地质调查局环境监测院与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会上,广西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广西总站在支撑服务地方政府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主要成效。

    地调局环境监测院负责人指出,在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的支持配合下,地调局环境监测院2017年的成果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为事业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国家级和省级指导与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具体要求:一要切实做好沟通联络工作,确保能够及时、准确获取信息,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二要协助做好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验收和财务整改工作,确保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的收官之年的建设任务和仪器安装、完成标段和子项目验收、建设合同验收、启动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编制和竣工决算审计等任务如期完成。三要配合做好各省典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编制工作,为下一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试点奠定基础。四要配合办好《中国地质环境监测》报,共同提升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影响力和显示度。

    培训班上,还传达了王研副局长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办公室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精神,并针对信息报送、新闻宣传和公文写作等进行了培训。与会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单位重点工作情况,并就如何做好机构改革时期的办公室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

    来自31个省(区、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负责协调联动工作的80余名同志参加会议。

    2018年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培训班召开

    2018年2月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胡茂焱所长一行6人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就岩溶地质工作服务广西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战略开展需求调研和工作对接。

    调研组此行主要为了解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岩溶地质调查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需求。国土资源厅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发言,希望岩溶所在北部湾城市地质调查、广西危岩崩塌和地面塌陷、土地整理和石漠化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废弃矿山环境修复、岩溶地貌和地质遗迹调查、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以及广西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胡茂焱表示,广西的岩溶分布面积大、岩溶类型齐全,存在各种突出的岩溶资源和环境问题;岩溶所今后将加强与广西国土资源厅的交流和对接,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广西发展重大需求,加强与广西地勘队伍的协作,争取多渠道项目资金支持,发挥岩溶地质科技优势,共同推进岩溶水工环工作服务广西发展。

    国土资源厅矿管处、地环处、地勘处、规划处、耕保处及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西地质调查院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座谈。

    岩溶所到广西国土资源厅开展需求调研与工作对接

    2017年9月12日-13日,为顺利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试点与“建造-构造图”研编工作,不断提升“扬子陆块及周缘地质调查工程”所属二级项目的科技创新能力,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武汉市组织召开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地质调查项目科技创新暨中南地区矿产地质调查研讨会”。

    会议邀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勘查指导中心)吕志成研究员及甘肃省地质调查院何进忠教授级高工分别作了“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专项填图技术要求”和“甘肃省大桥金矿整装勘查区巴藏幅1∶50000矿产地质调查示范”学术报告,对1∶5万矿产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做了详细解读。参会人员结合自身地质调查项目、以往工作实践等分别从技术流程、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建造-构造图”图面表达、成果展示等方面与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1∶5万矿产地质调查试点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填图方法创新工作。本次会议的召开,使各参会技术人员对1∶5万矿产地质调查试点的工作思路、技术要求及“建造-构造图”图面表达等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开展相关技术要求研试、高标准地完善1∶5万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为下一步做好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具有重要作用。

    来自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60余名领导、子项目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image005

    会场情况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地质调查项目科技创新暨中南地...

    2017年1月21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召开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岩溶所领导、全所职工1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张发旺主持。

    大会在慷慨激昂的《勘探队员之歌》的合唱声中拉开序幕。岩溶所所长刘同良做了题为《树先进鼓干劲 为岩溶地质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从以“两重”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主要工作,实现工作齐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确保清正廉洁,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方面充分肯定了2016年岩溶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同时,要求全体职工在2017年继续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拥护并深入贯彻落实部、局党组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创新驱动岩溶地质事业发展,肩负起“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历史使命”,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岩溶地质科技队伍而努力拼搏。

    接着,蒋忠诚副所长宣读了《关于表彰2016年度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刘德成副所长宣读了《关于表彰2016年度优秀科研地调项目的决定》,纪委书记高素花通报了2016年岩溶所职工在国土资源部、地调局、地科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市等获得奖励的情况。

    岩溶所领导为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项目颁发了荣誉证书,先进代表进行了发言。

     

    岩溶所召开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2020年12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陈懋弘研究员等编写的《广西大瑶山地区多期次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专著正式出版。该书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地调项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联合资助。

    该书通过系统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初步构建了大瑶山地区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将大瑶山地区花岗质岩浆岩和相关矿床划分为加里东期、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等四期。基本查明了不同时代岩浆岩及相关矿床的特征,划分了成矿系列。特别提出大瑶山地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强度、范围和成矿作用可与燕山期媲美,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是今后大瑶山地区寻找斑岩-矽卡岩型钨钼金银铜铅锌矿床的主攻方向之一。据此认识新发现了广西苍梧县玉坡大型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等一批矿床(点),并圈定了下一步的找矿远景区。该认识表明华南加里东期岩浆岩也能形成矿集区规模的矿产地,对进一步认识华南地区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演化和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广西大瑶山地区多期次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正式出...

    2018年9月26-27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广西南宁组织召开“东亚峰会环境资源管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合理利用资源、共促绿色发展”为主题,主要围绕环境资源管理国际合作和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议题展开讨论。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巡视员张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光华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

    李金发表示,在自然资源部的指导下,在东亚峰会机制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参会各国及国际机构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在地质调查、地学研究、矿业投资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推进,在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地质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他非常愿意各方通过本次研讨会进一步增进了解,凝聚共识,为东亚峰会国家的环境、资源合作指明方向。针对下一步工作,他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加强交流沟通,深化已有合作。推动签署环境资源、地学领域的多边、双边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深化已有多双边合作。二是探讨合作计划,共建共享平台。探讨制定东亚峰会环境资源合作计划,共同推动建立东亚峰会资源环境综合管理与评价大数据共建共享平台。三是依托项目驱动,深化务实合作。启动区域水文地质编图、跨界地质综合编图等国际合作项目。四是加大人才培养,提高管理能力。共同举办研讨会、技术培训班,联合推动有关联合实验室建设,继续为东亚峰会国家培养研究生和地质科技人才。

    张陟表示,东亚峰会成立12年,已成为域内外国家共同参与的重要对话合作平台。在东亚峰会机制下开展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国际合作,有助于共同推动环境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的具体举措,也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呼应。

    周光华表示,广西作为中国西南边境和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愿同各方齐心协力,努力挖掘、传承、保护和利用环境资源,为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作出更多的“绿色贡献”,共同促进绿色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部等机构和组织代表及东亚峰会机制内的各国代表就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矿业发展,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环境管理的进展与成就等展开探讨,并就《加强东亚峰会国家环境资源领域合作的共同倡议》进行了讨论、审议,最终由各国代表共同签署实施。

    东亚峰会是亚太区域合作的重要议事平台,对于推动亚洲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次研讨会是东亚峰会框架下首次开展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专业会议,由外交部、自然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导,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共同承办,并得到东盟成员国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的大力支持。

    来自柬埔寨、老挝、蒙古、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越南等8个国家环境资源领域官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专家,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室、直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有关负责同志、专家出席会议。

     

    东亚峰会环境资源管理研讨会在南宁召开

    11月15日上午,“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在广西南宁2018年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上成立。当天下午,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召开了首届研讨会。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李金发致辞。

    李金发围绕促进中国-东盟地学合作,建设“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希望东盟各国和中国加强沟通交流,构建理念共通的地学合作高层次对话协调机制,共同规划中国-东盟地学合作发展愿景。二是希望中国与东盟各国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夯实地质调查和矿业开发的“软实力”。三是希望中国与东盟各国深化务实合作,稳步推进地学对比研究和地质调查合作项目,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

    李金发表示,未来三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利用“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这一平台,继续加大地学领域人员交流与地质科技合作,加大对东盟各国技术力量、地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力度。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将与东盟共同实施好跨界地质对比与编图合作项目,加强地学与矿业信息数据库共建共享合作,进一步推动在航空物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海洋地质、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地质灾害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地质分析实验室、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方面共建共享。

    研讨会上,中国与东盟各国共话机遇与挑战,共商合作与交流,强烈地表达了在地学领域实现合作共赢的愿望。中国、东盟以及美国犹他大学的官方代表、学者代表、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东盟各国地学研究进展、地质矿产特征与资源潜力、美国资源勘探开发对中国和东盟资源勘探开发的启示以及未来合作机会等。200余名与会人员围绕中国-东盟未来地球科学领域的合作需求、方向及展望等进行了广泛的发言和讨论。

    研讨会期间,李金发向东盟代表赠送了“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岩溶环境地质成果图件”。

    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承办。

    研讨会结束后,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举办“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灾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开班典礼,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9个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沿线国家29名地质部门官员以及技术人员代表悉数参加。

    会议现场

    李金发向东盟代表赠送图件

    印度尼西亚能源矿产部首席矿产专家阿明·丹普博隆介绍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地学合作进展与展望

     

    美国犹他大学教授蒋茹介绍美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经验对中国和东盟的启示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合影 

     

     

    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首届研讨会召开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