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2024年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面试工作方案,现将面试人员名单和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面试人员名单及时间安排

    二、面试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院内)。

    考场:311会议室;候考:317会议室。

    三、面试流程

    1.签到:考生本人凭身份证进校,请于开考前30分钟签到候考,不按时签到者视为自动放弃。

    2.资格复审:请携带身份证、各阶段学历学位证书(境外学历提供留服认证材料)、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校就业推荐表、户口簿本人户口页(京内生源提供)等原件进行资格复审,如发现填报不实信息获得考试资格者,取消面试资格。

    3.候考:考生将手机置于桌面,考试期间不可使用。考场备有纸笔,不可携带任何物品进入考场。

    4.陈述答辩:各岗位以姓氏笔画排序为准。陈述不超过3分钟,答辩不超过5分钟(含审题时间),到时面试即结束。

    四、有关事项

    1.若有考生主动放弃面试机会,则按该岗位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补。

    2.面试人员将会收到面试通知(电子邮件)。请于2024年1月15日(周一)前回复是否能够参加面试的明确答复,并在1月17日(周三)前将陈述PPT发至邮箱。

    3.保持联络畅通,以便就相关事宜进行联系。

    联 系 人:王老师、臧老师

    联系电话:66554757、66554927

    电子邮箱:zgdztsg2023@126.com

    单位网址:http://www.cgl.org.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邮编:100083)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2024年1月12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2024年度公开招聘应届毕...

    GYZ系列钻机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新型多功能履带式岩芯钻机,动力头采用两种不同功能的马达驱动,输出转速与扭矩变换跨度大,主要适用于水电站、铁路、公路等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取芯施工(潜孔锤取芯跟管钻进、金刚石回转钻进),同时适用于高层建筑深基坑锚固、抗浮锚固、室内建筑基础加固、施喷加固、路基坝基加固、预防滑坡锚固、水文水井钻孔等。

    GYZ系列多功能履带岩芯钻机适用多种钻进工艺,在工程地质勘察施工中满足了潜孔锤取芯跟管钻进和金刚石回转钻进的技术要求,遇到覆盖层采用潜孔锤取芯跟管钻进工艺可以解决取芯难题;穿过覆盖层采用金刚石回转取芯钻进,一机多用,可以减少设备投入,缩短施工周期。

    该系列钻机的主要特点:

    ●动力头两档输出,低速大扭矩、低扭矩高转速,各档内无级调速。

    ●孔口设有液压夹持器、卸扣装置,减少辅助时间,降低劳动强度。

    ●动力头可侧移让出孔口,方便加接拧卸钻杆,便于长钻具通过。

    ●桅杆顶端备有液压绞车(卷扬机),方便起下钻。

    ●履带底盘,整机移位、行走快捷方便。

    ●适用于多种钻进工艺方法,如金刚石回转取芯钻进、螺旋钻进、风动潜孔锤钻进等。

    施工现场

    空气潜孔锤钻进

    空气潜孔锤取芯跟管钻进

    覆盖层取芯钻进的利器

    吕广儒,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安全生产管理处副处长兼安全员。吕广儒同志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单位的平安院所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心安全管理办法。吕广儒同志认真执行“八项”规定,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保持廉洁自律。积极参加局视频廉政辅导报告和全国地勘安全生产培训班的学习。

    一、维稳与安全保卫工作

    吕广儒同志拟写了关于做好全国“两会”和天津市“两会”期间的维稳和安保工作方案的通知及“元旦”、“春节”、“五一”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组织成立了全国“两会”期间单位维稳安保联合指挥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完善了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积极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内部矛盾,并布置了中心的维稳和安全保卫具体工作。

    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单位职工没有参与社会各种违法活动人和事,没有职工参加“法轮功”,中心近年来没有发生火灾、交通事故、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未发生刑事案件、盗窃案、诈骗案件。中心连续5年被天津市科技工委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3年被天津市科技工委评为平安院所,2年被评为平安院所示范单位。

    吕广儒同志积极推动单位技防监控建设,单位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三防”结合安全体系。单位内已经形成了办公区域全覆盖的监控网络。中心现已安装68个视频监控。治安保卫工作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适应动态管理的要求。

    二、制度建设

    吕广儒同志拟写了单位7个安全管理办法与通知。

    (1)《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2)《关于规范安全生产保障系统运行中有关事项的通知》

    (3)《境外地质调查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4)《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办法的通知》;

    (6)《消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三、安全生产工作事迹

    (一)做好汛期和暑期安全生产工作

    吕广儒同志针对汛期和暑期安全工作季节性强的特点,为野外各项目组配置医疗保健箱,备有防暑及其它应急药品,保证职工(外聘人员)在应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治疗,确保职工(外聘人员)身体健康。

    在汛期到来之前,吕广儒同志以短信等形式提示野外项目组收听当地的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报,做好对泥石流、洪水、雷电、台风等灾害的预防工作。遇到极端天气时辙离或停止相关作业,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只有提升生命安全意识,才能保障安全生产。每年在3至4月份组织野外作业人员进行出队前的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包括:交通车辆安全、野外安全生产、防火防盗、保密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的培训。聘请相关专家讲解了北斗终端系统的实际操作,提高了职工的安全防范技能,安全培训做到了全覆盖。为全体职工278人发放了地质调查安全手册、安全生产月历其内容包括中心全部的安全生产制度。

    每年组织驾驶员进行了野外技能拉练,针对高速、雾天、山路、弯路、土路、坡道、肘道等多种路况进行技能拉练。组织驾驶员进行了交通安全研讨会,驾驶员各自讲述了自己多年行车的经验,尤其是雪天、雨天、山路、弯路、肘道等注意事项。要求驾驶员在野外工作期间要积极配合和服务好中心地调科研工作,安全完成野外工作。

     

    (三)中心安全检查

    1、每年对中心实验室仪器间、化学分析间、危化品仓库;网络机房、图书馆、资料库;档案室;供水泵房、中央空调间、变电室、消防泵房、消防监控室报警装置等地进行8次安全检查。特别是实验室化学性质相互抵触、灭火方法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存放情况进行了重点安全检查6次。

    2、吕广儒同志深入野外一线对内蒙古、河北、河南等项目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制度建设、汛期暑期安全生产工作、居住地安全(防火、防盗)、房间电源线、食品卫生(厨房用具),野外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培训、行车等相关记录,野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原始资料记录、地形图、防护装备、野外车辆以及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涉密资料的保密管理情况等进行了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下发整改通知,及时整改,确保中心安全目标的实现。

     

    吕广儒同志近年来获得奖励主要有:2002年获得天津市科技工委综合治理先进个人、2004年获得天津市科技工委综合治理先进个人、2010年获得天津市科技工委综合治理先进个人、2012年获得天津市公安局个人嘉奖、2013年获得天津市公安局个人嘉奖、中国地质调查局2013-2014年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2014年获得天津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中国地质调查局2014-2015年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2015年获得天津市公安局个人嘉奖。

    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天津中心 吕广儒

    正值全国开展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之际,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巴尔陶勒盖-复兴屯超大型银铅锌矿床成矿机制与找矿预测”野外项目组正在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项目组通过学习“资源所开展202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项目组野外实际,精心组织活动开展,并坚持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安全都是野外工作的生命线。安全生产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也不是一本本厚厚的规章制度,而是应该贯穿在野外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包括地表的野外地质调查、井下观察和采样及车辆行驶。项目组每一位成员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并持之以恒地去执行。为此,在安全生产月和野外工作期间,项目组坚持每周召开2次安全会议;要求必须2人以上才能开展地表工作;井下工作必须有矿山专职安全员陪同,并严格按照矿山安全部分的规定配齐安全防护装备;每天出车前,要求司机提前15分钟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严格按地区防疫要求做好身体健康防护,确保野外工作期间的安全。

    一、坚持每周召开安全会议

    安全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主持,传达资源所安全工作情况,学习所内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项目组成员分别发言,对最近几天的安全生产发表看法,分析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最终由项目负责人进行总结,确定改进方案(图1)。

    图1  项目组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二、认真做好地表作业安全防护

    本次野外主要涉及的地表工作有:路线地质调查、剖面测量、地质填图、露天采矿场地质观察、岩心观测、样品采集。项目组要求每组路线至少由2人及以上人员组成,并配备GPS、对讲机、帽子和应急的药物。工作量设计要适度,无特殊情况,要求项目组成员在下午5点前返回驻地。在露天采矿场进行地质观测及样品采集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靠近不稳定区域,在安全区域采集样品后,到空旷的场地进行观察和整理(图2)。野外岩心观测及样品采集方面,在安全员带领下,佩戴安全帽进入钻机施工区域,进行快速观察采样后尽快离开施工区域(图3)。

    图2  项目组成员在露天采矿场远离危险区域观察样品

     

    图3  项目组成员在安全员带领下开展岩心观察采样工作

    三、严格井下作业安全防护

    在下井之前接受矿业公司井下作业安全培训,了解安全相关事项,避开作业区和爆破区,下井时由矿山指派1名安全员、1名生产技术部技术人员陪同进行井下作业。项目组每人佩戴安全帽,自救器,护腰板,电筒、雨靴及乳胶手套(图4),在井下作业时按照矿山工作人员要求,远离危险区域。

     

    图4  项目组在矿山工作人员陪同下准备开展井下作业

    四、加强车辆交通安全防护

    由于作业区域为高寒区域,为防止有可能出现的雨雪路面,车辆统一要求使用雪地胎。在每天出野外前,由项目组成员和司机共同开展车辆状况检查(图5),并检查保障装备情况。行驶中,要求每个人系安全带,司机不得超速驾驶;遇长途行车,规定每一个半小时停车休息10~15分钟;行车期间,副驾驶位置乘坐人员不允许睡觉,保持警惕,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提醒司机注意。如遇恶劣天气,将车辆开至安全区域停车等待。

     

    图5  项目组成员出车前检查车况

    五、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做好身体健康防护

    项目组备有应急药物。因为今年爆发新冠疫情,项目组规定项目成员及司机每天测量体温2次,如遇身体不适,立即送当地医院就诊;疫情期间,项目组成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必须佩戴口罩。

     
     
     
    资源所内蒙古野外项目组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自2014年12月12日从北京出发,到2015年2月7日返回北京,我们此次的南极科考共持续了58天,其中野外工作时间约20天。我们在北查尔斯王子山、布朗山、西福尔丘陵和温德米尔群岛等多个地区开展了工作,共采集各类样品406件,重量约1000公斤,这对于我们科学认识东南极地区格林维尔期地质体的组成与基本特征、泛非期构造热事件的叠加改造、北查尔斯王子山二叠-三叠纪含煤沉积盆地的基本特征和煤炭资源潜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北查尔斯王子山地区一直是我国南极考察的梦想之地,但是由于保障能力有限,一直未能实施。这次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极地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顺利开启了全新的、高效的南极考察模式。


    航班降落在威尔金斯机场(刘晓春拍摄)

      相比于以往的南极考察,我们这次利用了澳大利亚的航空网络来开展东南极北查尔斯王子山地区的地质考察工作,大大缩短了考察行程,使得工作时间比以往更加充足。通过此次考察,我们也收获了许多,首先,澳方非常重视对科研项目的后勤保障,虽然我们的野外工作时间仅有12天,但是澳方对行前的准备工作做的非常细致,包括工作路线安排、宿营地选择、物资配给、样品采集点及其重量等等。同时澳方也非常注重对考察队员的安全培训,对讲机和卫星电话不仅要在出队前调试好,还要确定与站上通讯室联络的时间和电话,同时要求我们每天早上到通讯室填写野外考察信息表(包括出发时间、人员、考察地区、交通工具、联系方式与方法、联络时间和返回时间等),还要确认GPS是否运行正常,并调整为UTM格式坐标系,以便于定位——尽管相关的安全知识我们在戴维斯站已经接受过培训,但是凯西站的工作人员还是一丝不苟的为我们详细讲解,并落实到位,充分体现出澳大利亚南极考察过程中“分工协作”和“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更加难得的是,澳方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野外工作都照顾得非常全面——包括人文性的关怀措施和对野外考察包的明确规定。

      硬件方面,戴维斯站和凯西站均建有专门的户外栋(Field Store),用来存放野外考察的所有装备和物资(包括帐篷、睡袋、背包、炊具、服装和通讯、导航等设备)并对各类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医务室则备有急救药品。考察队员从国内出发时可轻装上阵,到现场直接领取已由后勤保障人员配备好的装备和工具便能开展工作。我们在北查尔斯王子山进行野外考察时,发现了早期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在野外考察时留下的车辙印,并且还偶遇了进行其他野外考察的摩托车队,可以想象到二十多年前澳大利亚地质考察就已经是这样的景象了,而我们居住的苹果房也早是在二、三十年前就已建好,这与我们漫长的徒步行走形成了鲜明对比。


    偶遇澳方野外考察车队(陈虹拍摄)


    戴维斯考察站户外栋内景(陈虹拍摄)

      我国南极考察已经走过了30年,先后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并且正在筹划建立罗斯海地区的新站,形成了以“雪龙船”为主体的后勤保障体系,并开始建造新的南极考察破冰船,同时,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经过30年的努力,我们与较早开展南极考察的国家差距越来越小,但是在很多细节性方面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包括工作理念和规范制度等。希望我国南极考察的科研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南极北查尔斯王子山考察系列报道(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