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全国开展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之际,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巴尔陶勒盖-复兴屯超大型银铅锌矿床成矿机制与找矿预测”野外项目组正在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项目组通过学习“资源所开展202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项目组野外实际,精心组织活动开展,并坚持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安全都是野外工作的生命线。安全生产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也不是一本本厚厚的规章制度,而是应该贯穿在野外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包括地表的野外地质调查、井下观察和采样及车辆行驶。项目组每一位成员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并持之以恒地去执行。为此,在安全生产月和野外工作期间,项目组坚持每周召开2次安全会议;要求必须2人以上才能开展地表工作;井下工作必须有矿山专职安全员陪同,并严格按照矿山安全部分的规定配齐安全防护装备;每天出车前,要求司机提前15分钟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严格按地区防疫要求做好身体健康防护,确保野外工作期间的安全。
一、坚持每周召开安全会议
安全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主持,传达资源所安全工作情况,学习所内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项目组成员分别发言,对最近几天的安全生产发表看法,分析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最终由项目负责人进行总结,确定改进方案(图1)。
图1 项目组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二、认真做好地表作业安全防护
本次野外主要涉及的地表工作有:路线地质调查、剖面测量、地质填图、露天采矿场地质观察、岩心观测、样品采集。项目组要求每组路线至少由2人及以上人员组成,并配备GPS、对讲机、帽子和应急的药物。工作量设计要适度,无特殊情况,要求项目组成员在下午5点前返回驻地。在露天采矿场进行地质观测及样品采集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靠近不稳定区域,在安全区域采集样品后,到空旷的场地进行观察和整理(图2)。野外岩心观测及样品采集方面,在安全员带领下,佩戴安全帽进入钻机施工区域,进行快速观察采样后尽快离开施工区域(图3)。
图2 项目组成员在露天采矿场远离危险区域观察样品
图3 项目组成员在安全员带领下开展岩心观察采样工作
三、严格井下作业安全防护
在下井之前接受矿业公司井下作业安全培训,了解安全相关事项,避开作业区和爆破区,下井时由矿山指派1名安全员、1名生产技术部技术人员陪同进行井下作业。项目组每人佩戴安全帽,自救器,护腰板,电筒、雨靴及乳胶手套(图4),在井下作业时按照矿山工作人员要求,远离危险区域。
图4 项目组在矿山工作人员陪同下准备开展井下作业
四、加强车辆交通安全防护
由于作业区域为高寒区域,为防止有可能出现的雨雪路面,车辆统一要求使用雪地胎。在每天出野外前,由项目组成员和司机共同开展车辆状况检查(图5),并检查保障装备情况。行驶中,要求每个人系安全带,司机不得超速驾驶;遇长途行车,规定每一个半小时停车休息10~15分钟;行车期间,副驾驶位置乘坐人员不允许睡觉,保持警惕,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提醒司机注意。如遇恶劣天气,将车辆开至安全区域停车等待。
图5 项目组成员出车前检查车况
五、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做好身体健康防护
项目组备有应急药物。因为今年爆发新冠疫情,项目组规定项目成员及司机每天测量体温2次,如遇身体不适,立即送当地医院就诊;疫情期间,项目组成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必须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