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7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9年5月30日上午,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阿中心”)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重点讨论中阿中心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推进交流会工作方案。中阿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来自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铝业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丝路学院等单位的特邀专家,以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宁夏地质局、宁夏矿产地质调查院等相关人员参会。

    会议指出,阿拉伯国家地处西亚、北非,是我国国际资源合作战略的重要地区之一;宁夏是“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的重要节点,在“走出去”跟进服务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展中地位重要,中阿中心自2017年9月成立以来,开展了系列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还存在不少发展短板,希望各位委员和专家能为中阿中心未来发展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中阿中心更快更好地发展。发展研究中心陈秀法和宁夏矿产地质调查院尹秉喜分别汇报了中阿中心2018年度工作总结、2019年度工作计划和2019年9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推进交流会的筹备准备情况,宁夏地质局余秋生做了补充说明。

    学术委员会委员对中阿中心两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就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热烈讨论,专家就做好顶层设计谋划、聚焦资源环境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地学信息共享、打造产学研综合团队、推动阿拉伯国家人员交流与培训、加强宣传力度、做好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中阿中心未来更有针对性、多样化的合作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各位专家并就召开好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推进交流会提出了具体意见。

    会议对秘书处近期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规划研究,尽快组织编制对阿拉伯国家的合作规划;二是争取不同渠道的资金支持,积极对接和申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际发展合作署项目,并提早谋划地质调查境外项目,进一步推动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领域实质性合作;三是进一步做好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推进交流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策划好专家邀请和数据共享协议等事项,确保交流会顺利举行。

    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中阿地学合作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成功召开
      2014年12月17日,终于等到了澳大利亚南极局的通知:“明天早晨5点到霍巴特机场集合,7点与随行的不同国家人员共同飞往南极大陆。”接到通知后,我们便立即准备好了各自携带的物品,虽然第二天要早起,但是我们却兴奋得无法入眠。18日凌晨4点,吃了点早饭,就乘提前约好的出租车前往机场。


    图1 南极大陆温德米尔群岛的威尔金斯机场

      飞行了4个半小时,我们抵达了南极大陆温德米尔群岛上方冰盖上的威尔金斯机场(图1),在澳方空勤人员的安排下,乘坐雪地车前往75公里以外,位于贝利半岛的凯西站。雪地车在蓝冰上行驶,如同穿越新疆罗布泊一样的颠簸,大约行驶3个小时后,终于抵达了凯西站(图2)。走进凯西站主楼,站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并且对新来的人员讲解了站区生活工作需注意的事项。站长要求我们随时待命,并根据天气情况,决定何时前往戴维斯站。


    图2 抵达澳大利亚凯西站(从左依次为刘晓春、刘健、陈虹)

      12月19日早饭过后,我们开始对凯西站周边出露的基岩区开展地质考察。我们向站长汇报了出行计划后,站长考虑到露头零散地分布在海边,之间的海冰存在宽窄不一的多条冰裂缝,而且多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为确保安全,特意指派一位年轻向导协同我们前往考察。
    我们领取了防滑链、冰镐和安全绳。在冰雪覆盖区,向导给我们演示了怎样使用这些装备,在鞋安上防滑链后,我们在冰雪地行走变得容易了许多。在途经一片海冰区时,向导带领我们小心翼翼跨越每条冰裂缝,当走到海冰中间地带时,还拿出了冰钻,测量了冰层的厚度,确保安全后,才带领我们通过了海冰区(图3)。


    图3 穿越海冰区探测海冰厚度

      考察途中,我们感到外国人做事情的态度始终很认真,甚至有点“机械”,也许这种所谓的“机械”,才明显不同于前几年在中山站考察时情景。在南极想要与国际接轨,我们可能要走的路还很长,后勤保障、工作态度、文化建设和国家意识等方面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思考的。


    图4 穿越蓝冰区前往凯西站周边基岩露头

      我们在往返北查尔斯王子山停留凯西站期间,拟对温德米尔群岛的重要基岩露头和上方冰碛物开展系统的调查。温德米尔群岛是环东南极中元古代造山带的一部分,我国第23次南极考察时赵越和张拴宏研究员曾做短期考察,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基于存在的科学问题,我们计划做更详细的野外考察和取样(图5),以便回国后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图5 野外露天观察与交流



                      
    南极北查尔斯王子山考察系列报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