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终于等到了澳大利亚南极局的通知:“明天早晨5点到霍巴特机场集合,7点与随行的不同国家人员共同飞往南极大陆。”接到通知后,我们便立即准备好了各自携带的物品,虽然第二天要早起,但是我们却兴奋得无法入眠。18日凌晨4点,吃了点早饭,就乘提前约好的出租车前往机场。

图1 南极大陆温德米尔群岛的威尔金斯机场
飞行了4个半小时,我们抵达了南极大陆温德米尔群岛上方冰盖上的威尔金斯机场(图1),在澳方空勤人员的安排下,乘坐雪地车前往75公里以外,位于贝利半岛的凯西站。雪地车在蓝冰上行驶,如同穿越新疆罗布泊一样的颠簸,大约行驶3个小时后,终于抵达了凯西站(图2)。走进凯西站主楼,站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并且对新来的人员讲解了站区生活工作需注意的事项。站长要求我们随时待命,并根据天气情况,决定何时前往戴维斯站。

图2 抵达澳大利亚凯西站(从左依次为刘晓春、刘健、陈虹)
12月19日早饭过后,我们开始对凯西站周边出露的基岩区开展地质考察。我们向站长汇报了出行计划后,站长考虑到露头零散地分布在海边,之间的海冰存在宽窄不一的多条冰裂缝,而且多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为确保安全,特意指派一位年轻向导协同我们前往考察。
我们领取了防滑链、冰镐和安全绳。在冰雪覆盖区,向导给我们演示了怎样使用这些装备,在鞋安上防滑链后,我们在冰雪地行走变得容易了许多。在途经一片海冰区时,向导带领我们小心翼翼跨越每条冰裂缝,当走到海冰中间地带时,还拿出了冰钻,测量了冰层的厚度,确保安全后,才带领我们通过了海冰区(图3)。

图3 穿越海冰区探测海冰厚度
考察途中,我们感到外国人做事情的态度始终很认真,甚至有点“机械”,也许这种所谓的“机械”,才明显不同于前几年在中山站考察时情景。在南极想要与国际接轨,我们可能要走的路还很长,后勤保障、工作态度、文化建设和国家意识等方面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思考的。

图4 穿越蓝冰区前往凯西站周边基岩露头
我们在往返北查尔斯王子山停留凯西站期间,拟对温德米尔群岛的重要基岩露头和上方冰碛物开展系统的调查。温德米尔群岛是环东南极中元古代造山带的一部分,我国第23次南极考察时赵越和张拴宏研究员曾做短期考察,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基于存在的科学问题,我们计划做更详细的野外考察和取样(图5),以便回国后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图5 野外露天观察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