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中科院植物所孔昭宸研究员到地科院水环所访问,并为广大科研人员作了题为《植物遗存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与思考》的学术报告。

      孔昭宸从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多种科技手段的融入切入主题,讲述了利用考古遗址中取得丰富的植物遗存(种子、果实、木材、纤维、秸秆、植硅体、炭屑、孢粉及淀粉粒)进行分析鉴定、综合研究,恢复史前聚落、城址局地范围和区域性的植被组成,探讨了先民们的经济生活方式、食物结构及其晚更新世以来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并与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讨论。

      孔昭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40余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历史植被发展和环境变迁研究。曾作为多项专题负责人,承担过院内外的重要基础课题项目(中国猿人环境、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青藏高原盐湖、北京地震会战、南海石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现已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含专著),并在青藏高原、北京地区、历史气候等多项研究中获国家和中科院及部委自然科学奖。近年来,一直活跃在古植被、古地理、古气候、环境考古、法庭孢粉以及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究领域。


    孔昭宸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中科院植物所与水环所开展学术交流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使用探地雷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进行试验,在地下水位探测、沙丘内部结构探测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次工作采用Ultra-pulse EKKO PRO地质雷达,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典型移动沙丘进行精细结构探测试验。分别试验了各种频率天线、多种点距、不同叠加次数进行数据采集,同时,经过团队多次研讨,重点对雷达微弱信号振幅恢复和震相识别进行数据处理试验,探索出了一种雷达多级信号分离与提取数据处理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地质雷达针对沙漠探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雷达剖面对沙丘结构的精细刻画与地下水位的精准探测,总结出了一套基于地质雷达技术的高效、轻便、快捷的高精度沙漠区探测模式。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结构组成及演化与第四系以来的气候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基础地质与气候研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随着内陆干旱化、水资源与生态恢复、沙尘暴源区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沙漠形态以及沙漠中地下水的分布研究已成为国内外重点关切的问题。该成果对未来这一地区地下水水位调查、沙漠生态调查、沙漠结构与气候变迁研究等工作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典型沙丘地质雷达水位探测 

      

     

    地质雷达典型沙丘结构精细刻画

    西安地调中心塔克拉玛干沙漠典型移动沙丘精细探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