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428日,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学150余名师生走进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与地质科研人员“零距离”接触,领略地学科技前沿,感受科研成果背后的故事。本次活动紧紧围绕“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地球日主题,分科普讲座、“科普集市”、参观实验测试室等三个环节,为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学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地学科普盛宴。 

    活动伊始,天津地调中心科技人员为同学们作了题为《雄安新区地质演化过程及蕴含的资源环境》的科普讲座,介绍了雄安新区的6500万年来地质演化的过程,以及蕴含的地热、地下水和城市地下空间等资源。 

    “科普集市”集中共分为8个展台,集中展示了天津地调中心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并由科普志愿者为中学生们展示了多年来亲手采集的和田玉、岫岩玉、玛瑙、孔雀石、紫晶、萤石、骨骼化石、金伯利岩、榴辉岩、橄榄岩等百余种珍贵样品,现场讲解标本岩石成因与发现过程中故事,形成了科普人员与受众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服务的科普模式,打破地质科学的神秘面纱,促进了地学科技的科普化。 

    第四纪地质展台展示了记录渤海湾沧海桑田变化的海相贝壳和牡蛎礁,介绍了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研究动态。 

    前寒武纪地质展台展示了金伯利岩、榴辉岩、橄榄岩等典型的岩石标本,以及和田玉、岫岩玉等玉石标本,介绍了喀斯特岩溶地貌风景及其形成演化过程,阐述了偏光显微镜在岩石矿物鉴定中的应用情况。 

    境外地质展台前,志愿者们集中展示了一批“奇珍异宝”,其中不乏一些绚丽多彩的宝石或矿石,如孔雀石、方铅矿、黑钨矿、黄铜矿、黄铁矿、紫晶、萤石等,吸引了大量师生们的目光,他们仔细询问起这些宝石矿物的光学特征、化学成分、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正确鉴别等方面内容。志愿者们从矿物摩氏硬度、晶体化学、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各个方面向他们全方位地科普了这些宝贝的“前世今生”。 

    在矿产院与铀矿办展台前,科普志愿者悉心准备和介绍了便携式显微镜、罗盘等器材,从各种矿物的个性生长、特殊地质现象的形成、仪器的使用等多方面为学生们讲述了野外工作中的新奇发现和地质世界的趣味现象,展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结构与演化过程的动画视频,同时为同学们分发了精心准备的《砂岩型铀矿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铀矿是护航生态文明的低碳能源》《如何寻找砂岩型铀矿》等科普读物,将现象与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将绿色矿产勘查的理念讲解给广大中学生。 

    基础地质展示了各类化石、矿石、火山弹、玛瑙等,播放了造山带演化多媒体课件,介绍了地质灾害、大洋演化、第四纪火山地貌、石炭纪古生物宣传册。 

    在物化探展台前,展出了“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宣传读物,学生们接触到了给地球做“体检”的地球化学方法。 

    在水工环展台集中展示了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环境X-γ剂量率仪、超声波水位探测仪等科技感十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监测设施和装备。 

    资料信息室展台前,展出了叠层石、海百合、珊瑚、震旦角石、植物化石、硅化木、谷纳氏螺、中华鲟鱼等古生物化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古生物学的科学魅力;同时还展示了铜蓝、铜绿、菊花石、黄铜矿、方铅矿、绳状火山熔岩和萤石等矿物标本,让孩子们了解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另外,还展示了《国际年代地层表》和《中国“金钉子”-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研究》专著,介绍在我国建立的多颗金钉子,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了解我国地质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界中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提升民族自豪感。 

    同时,实验测试室安排了“4.22世界地球日专题宣传片”、“大型仪器设备”、“常规分析实验室”以及“显微镜下的岩石”等环节对同学们进行了科普宣传。学生们参观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子探针、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和常规化学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了岩石矿物、土壤等样品元素含量的测试过程,并对岩石矿物地质年代学的测试原理、实验流程以及实际应用进行了科普宣传;显微镜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指导同学们观察了岩石样品薄片下的微形貌特征、基本矿物组成等。 

    这次活激发了同学们学地学、爱地质的热情,让他们用科学热情,为科普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 

     

    活动合影

    天津地调中心成功开展第50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
    8月3日,2013年质量万里行检查组一行考察了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格尔木野外工作站,听取了野外工作站负责同志的情况汇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表示,野外工作站不仅是地质工作的保证,更是新时期的生命驿站。李金发指出,今后要加大投入,研究保障机制,加强野外工作站装备保障。

        局机关有关部室负责人、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海省地勘局、青海省地调局、西安中心、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察院、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据了解,青海省共有西宁、格尔木、玉树3个野外工作站,其中西宁野外工作站为总站,后二者为分站。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奋斗在青海省区内的地质调查工作者生命和财产安全才得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青藏高原及高寒艰险地区地质调查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才有了真正的保障。在玉树抗震救灾、搜救陕西地矿局可可西里失踪人员、搜救北京地矿局沱沱河遇难人员过程中,工作站紧急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全过程、全方位地组织并实施了救援工作。
     
    野外工作站是新时期的生命驿站
        8月3日,2013年质量万里行检查组一行考察了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格尔木野外工作站,听取了野外工作站负责同志的情况汇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表示,野外工作站不仅是地质工作的保证,更是新时期的生命驿站。李金发指出,今后要加大投入,研究保障机制,加强野外工作站装备保障。

        局机关有关部室负责人、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海省地勘局、青海省地调局、西安中心、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察院、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据了解,青海省共有西宁、格尔木、玉树3个野外工作站,其中西宁野外工作站为总站,后二者为分站。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奋斗在青海省区内的地质调查工作者生命和财产安全才得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青藏高原及高寒艰险地区地质调查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才有了真正的保障。在玉树抗震救灾、搜救陕西地矿局可可西里失踪人员、搜救北京地矿局沱沱河遇难人员过程中,工作站紧急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全过程、全方位地组织并实施了救援工作。


    野外工作站是新时期的生命驿站

        近日,以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单海平主任为组长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生产与保密工作检查组一行四人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开展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检查。

        检查组召开了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座谈会,单海平组长传达了地调局关于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检查的各项要求,姜玉池所长向检查组汇报了所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的总体情况,岩溶所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喻立平和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初长分别就岩溶所的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情况作了专题汇报。

        检查组还通过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实验室、陈列馆、信息资料室、车队、库房以及会仙岩溶生态研究基地等方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安全和保密检查工作。

        检查组认为,岩溶所的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务院文件和局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做到了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责任落实、措施有力、成绩突出。

    地调局安全生产与保密工作检查组到岩溶所检查工作

    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和平年代,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今年5月是我国第32个保密宣传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局关于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安全,强化职工保密安全意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保密宣传教育,规范保密管理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5月初,保密办制作保密宣传展板,向全所职工普及保密法规与常识,在办公楼一楼大厅电子屏不间断播放保密宣传信息,引导职工从维护国家安全、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月12日,召开动员部署会。会后,保密检查小组严格按照会议精神和局保密办的检查标准,对全所191台电脑存在的保密风险点及薄弱环节进行了拉网式、全覆盖的检查,记录好已出野外的职工,待其回所后进行检查。此次检查,进一步促进了职工养成良好保密行为习惯,达到了检查与服务互动、检查与教育共赢、检查与整改互促的效果。

    5月25日,保密办联合装备管理处,对全所办公复印机、打印机及传真机等设备进行了全面清查,关闭自动存储功能、拆除无线模块,降低失(泄)密风险。同时,保密办为涉密人员发放保密读本,以文字漫画相结合的形式,通俗易懂地宣传保密工作,达到保密知识入脑、入眼、入心的效果。

    此次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保密宣传教育内容,扩大了保密宣传教育工作影响力,促进了保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保密知识与地质文化相融合。下一步,勘探技术所将始终把保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不断提升保密防范能力和保密意识,严格保密纪律,为本单位扎实推进地质调查各项工作保驾护航。

     

     

    勘探技术所开展保密宣传月活动

    “地下七千多米藏着什么?”“海洋地质调查船都有哪些用处?”“海马号ROV能到达海底么?”“2米/8米光学卫星可以在太空中观察到什么?”......小观众们化身问题宝宝,围绕在工作人员身边,踊跃提问,认真记录。

    眼前这一幕并不是发生在什么科技馆中,而是在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技术与应用展览中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展台上。11月18日,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技术与应用展览在浙江德清开幕,为期6天的展览吸引了社会各界观众参观。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展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地质调查信息获取新技术新装备与信息应用的视听盛宴。

    一张照片

    照片中站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展台前的是一位年轻的外国女士,也是本次大会的参会代表之一。这张合影的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在分会上偶然得到了关于“地质云”的宣传手册,对中国地质数据集成与共享十分感兴趣的她还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在展区来来回回找了几次才发现,人气最旺的那个“中国风”展台就是她要寻找的地方。

    这不是一个个例。很多参会外国代表、政府企业人员在报告结束后特地来到展台深入了解“地质云2.0”,对“地质云”产生了浓厚兴趣。了解到“地质云”的架构、主要内容、应用领域和使用方法后,他们纷纷称赞地质调查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前来参观的高校学生普遍关注“地质云”平台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工作人员为他们详细介绍了地质数据、地学文献、专业书籍等信息查阅下载方法及“地质云”定制工具使用。大学生们表示,“地质云”信息将成为自己学习的优势资源平台。

    一个请求

    “爸爸,我还不想走。”一个小娃娃坐在展台的大屏幕前,目不转睛地盯着松科二井的科普视频,并且随着视频的播放,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手舞足蹈。年轻的爸爸拗不过孩子,坐在了一旁。

    “这已经是他们父子俩看的第四遍啦。”展台工作人员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据介绍,本次中国地质调查局展台精心设计,通过三部分重点展示科普内容。一是3D立体调查技术,展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新建并投入使用的海洋地质调查船、水下4500米级“海马号”ROV,航空地球物理探测系统、应用于自然资源调查的卫星、便携式深部探测取样背包钻,全方位地展示深空、地面、地下、海洋三维立体空间地质信息获取的先进技术方法与设备。二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重大成果相关知识,介绍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整体情况,展出九大计划和地质科技攻坚战的主要目标任务与重大创新成果进展、新一代的地质图件及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分布图等。三是以“地质云2.0”为主要内容的地质调查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公众展示地质云中集成的地质调查信息,介绍地质云的使用方法。展台同时突出特色科普,用球形显示屏展示地球基础知识和地质演化史、“松科二井”地球科学钻探系列科普视频等。

    “现在的地质科普产品丰富多样,有图文有动画,那些晦涩的地学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很容易让孩子理解并爱上地质。”展台负责人说道。

    一个梦想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地质学家。”在展台前,一名小学生工工整整地在表格上写下了自己的愿望。

    记者在想,地质科普是为了让人们“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地球,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同时,通过这种科普展示出创新精神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使科学的思想、理念、精神在他们的脑海里生根发芽。

    更为重要的是,当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地质科普的活动了解到这一学科,并且怀揣梦想投入学习,地质调查工作才能有一个欣欣向荣的未来。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工作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坚持秉承公益性的职能定位,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学技术普及规划(2017~2020年)》中部署的开发重点科普产品、创建科普活动品牌、打造科普传播平台等重点科普任务,发挥优势,继续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和展览等,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科学普及。

    播种地质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