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9月29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星耀中国 科创未来”全国巡展启动仪式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受邀出席仪式并接受感谢信。

    中国科学技术馆推出的“星耀中国 科创未来”系列展览, 包含“共和国血脉”“无声的惊雷”“拳拳报国芯”“向南极出发”四套展览,自今年5月起陆续在中国科技馆展出,得到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其中,“共和国血脉”展,由中国地质图书馆、地质力学所李四光纪念馆及石油行业相关单位共同合作举办,展现了地质工作在石油能源资源领域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以及地质人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精神。地质图书馆作为主要合作单位之一,发挥专业优势,协助梳理了中国石油发现史,提供了李四光先生以及地质、石油方面的相关资料,获得中国科技馆好评,并给予感谢信。该系列展览后续将在香港、澳门、井冈山、遵义、延安和临沂等地巡展。

    活动期间,中国地质图书馆科普中心四个处室党支部联合开展了党建活动,参观学习系列展览,感受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学习李四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等,追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薪火相传中担当使命、砥砺奋进。

    地质图书馆受邀出席“星耀中国 科创未来”全国巡展启...

    9月19日至22日,地调局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增悦带队前往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天山-北山成矿带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组,对野外一线临时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工作进行检查,中心监审处有关同志参加调研。

    检查组深入野外项目驻地及工作区,李增悦代表中心党政领导班子对野外项目组成员致以问候并表示感谢。野外临时支部重点围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团队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廉政风险防控、野外支部发挥的作用以及支部建设存在的困难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检查组通过查阅记录、交谈了解等方式,重点检查野外临时支部党风廉政教育、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落实、资金使用、野外用车、支部委员履职等情况。李增悦同志对野外临时支部的工作予以肯定,认为在支部建设、廉政建设和业务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原有廉政风险点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工作开展廉政风险点再排查,制定并落实防控措施,支部书记、纪检监察员积极、主动履行职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构筑防火墙,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针对野外临时支部下一步工作李增悦指出,一是建设临时支部是全面从严治党举措的向基层的延伸,要充分认识建设野外临时支部的意义,结合野外工作找准切入点,把握结合点,抓住关键点,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切实发挥野外临时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要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做合格共产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在野外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带动身边的同志共同进步,发挥好先锋模范模范作用;三是建设廉洁团队,克服野外工作的种种困难,在廉洁方面确保不出问题,尤其是在资金使用方面,要不断查找总结廉政风险点,制定并落实防控措施,保障项目工作顺利实施;四是要密切联系群众,支部书记、委员要切实履行职责,从思想状态、工作状态、身心状态和生活状态关心好职工,做好心理疏导,及时解决职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五是以党建促进业务建设,把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着重从思想、作风、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在野外工作中积极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做到党建业务两不误、两促进,建设一支信仰坚定,作风扎实,业务能力强的队伍。

    调研完成后,检查组参加了野外临时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三阶段主题为“强化宗旨意识,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的学习讨论,同时参加野外临时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与临时支部全体党员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了解航天事业发展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实物资料中心检查组赴野外考察临时党支部建设

    当地时间2017年5月23日,美国地质调查局网站发布了2018财年预算信息,预算总额为9.22亿美元,较上一财年缩减了1.378亿美元。2018财年预算重点放在对美国地质调查局核心科学使命的支持与效率提升上,以确保美国地质调查局继续致力于前沿研究,并向利益相关方和决策者提供准确的科学数据,促进对公共土地和水域的管理,保护国家的健康、安全和繁荣。

    在对美国一次能源保障方面,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预算重点放在评价能源和关键矿产资源的发现、质量、供应和使用上。2018财年为“能源和矿产资源核心使命”提供了7440万美元。美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对能源资源进行评价,并提供公开的科学数据和工具为能源政策的商议提供指导,同时为开展可靠的资源管理(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地热、铀和天然气水合物等能源资源)提供科学决策支持。预算使美国地质调查局能够重点了解国家重要矿产资源的成因和分布,特别是在阿拉斯加、美国中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

    在对美国公共土地管理支持方面,美国地质调查局通过为地质灾害预警和快速响应提供科技支撑、生产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应对新兴入侵物种和疾病、解决水资源问题、为地球资源卫星(Landsat 9)地面系统的开发提供支持等工作,为美国内政部对公共土地的管理提供支撑。美国地质调查局还将开展资源开采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认识矿产资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同时将继续开发和应用新的方法来预测、检测和认识赤潮所产生的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此外,还将继续研究与饮用水有关的污染物和病原体。

    在“自然灾害核心使命”方面,2018财年预算为1.111亿美元。美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保持对自然灾害研究、监测、响应和减灾的能力。通过国家地震系统(Advanced National Seismic System)监测全国的地震情况,美国地质调查局将快速发布地震损失和态势感知信息来支持应急响应。美国地质调查局还将继续开展对火山的野外调查,并报告火山监测对策和火山灾害评价结果,同时继续向公众传递地震和火山信息。2018财年预算还支持开发、测试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方法来促进滑坡监测、评估和预报,同时对大型天然火灾的灾后泥石流灾害开展评价。

    在“核心科学系统使命”方面,2018财年投入的预算为9300万美元。美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开展“三维高程项目”(3D Elevation Program)获取全国高分辨率雷达高程数据,为制作地形图提供支持,为保护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以及提高公共安全提供帮助。通过尖端技术提高测绘精度,可以为能源开发、交通和管道基础设施项目、城市规划、洪水预报、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提供精确规划。作为“阿拉斯加填图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地质调查局还将继续采集高分辨率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高程数据,同时还将开发更有效的方法来更新水文数据和制作地形图。

    在“生态系统核心使命”方面,2018财年预算为1.321亿美元,用于支持生态系统调查、健康、发展和监测。美国地质调查局将为鱼类和野生生物管理、水的过滤和污染控制、土壤健康、植物授粉、减少野火等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等提供科学支持,还将为“合作研究单位”(Cooperative Research Units)组织提供资助,支持资源管理科学团队间的交流。美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通过为鼠尾草草原、草原火灾与干旱的相互作用以及野生动物与入侵物种相互作用等问题提供科学支持,实现长期保护和管理战略,还将针对具有较高治理经济成本和生态成本的入侵物种研究、改进检测和控制方法,包括亚洲鲤鱼、外来蚌类、海鳗、棕树蛇和缅甸蟒蛇等,并进一步开发野生动物疾病风险评估、监测和管理工具。

    在“水资源核心使命”方面,2018财年预算为1.73亿美元。该预算将用于建立一个由8000多个水位标尺组成的网络。这项持续性的研究工作对保护国家水资源至关重要。2018财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与其他联邦机构、州、地方和部落合作,测量和分析用水量信息,为水资源管理者提供水资源分布和用途信息,还将关注干旱研究,包括确定雪融水在水循环中的重要性,该研究可以在干旱期间提供区域和全国范围内水资源的可用性和利用动态情况。

    在“土地资源核心使命”(以前称为“气候和土地利用核心使命”)方面,2018财年预算为1.128亿美元。对这个核心使命重新命名反映了其工作重点是满足土地管理者的实际需要。2018财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执行“地球资源卫星计划”(Landsat program),包括与NASA密切合作,开发Landsat 9卫星地面系统。美国地质调查局将完善地面系统的设计并采购必要的设备,同时实现初步的运行能力以便用户能够获取全部Landsat卫星存档数据。

    此外,美国地质调查局还将编制大陆尺度的干旱自然规律图,对从古至今的干旱范围和级别进行量化,并研究干旱对陆地和水生物种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影响。这些模型将使水资源管理者能够对不同的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策略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气候变化对鱼类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影响,为部落地区的规划和调整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美国地质调查局2018财年预算网址为:

    https://www.usgs.gov/about/organization/science-support/budget-planning-and-integration?qt-science_support_l3_landing_pages=0#qt-science_support_l3_landing_pages。

     

    美国地质调查局2018财年预算为9.22亿美元

    受越南地质矿产总局邀请,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派出代表团赴越南开展中-越跨境成矿带对比研究野外调查。其间,代表团参加了第十五届东南亚地质矿产能源资源学术研讨会(GEOSEA XV),并与越南地质矿产总局就双方共同关心的地质科学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达成了下一步开展合作的共识。

    10月1-15日,成都地调中心人员与越南专家联合考察了越南北部斋江(Song Chay)、红河(Song Hong)等重要跨境构造带、并对Ban Ngo钨矿床、发山(Nui Phao)钨锡矿床、版福(Ban Phuc)铜镍矿床、辛归(Sin Quyen)铁铜多金属矿床等典型矿床开展了调查,取得了初步的认识,为研究其构造演化和岩浆成矿作用并与我国相邻地区进行对比奠定了坚实基础。

    10月16-17日,在第十五届东南亚地质矿产能源资源学术研讨会(GEOSEA XV)上,成都地调中心代表团深入了解了东南亚地区近年来在基础地质、能源矿产等方面的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与东南亚相关地质部门、专家进行了广泛交流。

    10月18日,成都地调中心人员与越南地质矿产总局会谈,越南地质矿产总局阮文原副局长和其他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谈。双方交流了前期野外考察取得的认识,对联合开展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中-越跨境成矿作用以及越北页岩气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等领域的合作研究达成共识。

     

     

     

     

     

     

     
    成都地调中心代表团赴越南开展地质调查并参加第十五...

    10月9日下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工会委员会召开2018年第3次工会委员、工会小组长会议,梳理总结年度工会工作,部署推进第4季度相关工作。

    会议传达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8年工会干部培训班精神,重点传达学习了地调局直属机关工会主席在培训班上的讲话。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如何建设模范职工之家、如何更好地发挥职代会作用以及如何开展评先树优活动等进行了认真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会议逐项对照工会年初制定的围绕组织建设、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组织活动等方面的29项具体工作任务,梳理总结了各项工作推进情况。截止目前,已完成21项,正在推进的有3项,待完成的有5项。与会人员积极建言献策,对尚未开展的活动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进行了交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或改进的办法。

    会议强调,新时代地质行业工会工作要坚持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内在要求,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服务、保障和推动地质调查事业改革发展上,要想方设法搭建沟通桥梁,凝聚职工力量,全力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把工会工作做实、做细,做到广大职工的心坎上。

    会议要求,要开展评先树优活动,深入挖掘野外一线的最美地质工作者,积极践行新时代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要加强人文关怀,扎实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暖、野外项目组慰问、生病住院职工探望等活动;要继续关注职工身心健康,丰富职工文体生活,适时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比赛。

     
     
    武汉地调中心召开2018年工会工作推进会

    为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2018年5月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组织开展了2018年廉政文化周讲党课活动。

    党课以《让我们爱上党建和纪检》为题,从党建和纪检的内涵、内容、作用以及“四种形态”的实践运用、岩溶所排查的廉政风险点等五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加强党建和纪检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近年来局系统通报的典型案例、岩溶所发生的事例,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增强廉政风险防控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好“一岗双责”,抓好党建和纪检工作,为单位和个人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目前,岩溶所正以“逐梦新时代,清廉促发展”为主题开展2018年廉政文化活动周,按照局的统一部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廉政在线答题活动,将廉政家书送至全体干部职工家属手中。同时,岩溶所以近年来局系统通报的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举办了廉政文化展等等,这一系列活动在岩溶所营造出了廉荣贪耻、风清气正的浓厚文化氛围,进一步有效促进了廉政教育的开展,推动岩溶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岩溶所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支委委员共50多人参加了党课学习。

    岩溶所开展2018年廉政文化周讲党课活动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断陷盆地地表、地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调控”在云南省泸西县实施的首个示范井成功出水。

    该课题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喀斯特断陷盆地特殊的地质结构形成的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但埋藏深且开发难度大的特点,研发地下水开发利用等先进技术并进行示范研究,为探索喀斯特断陷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技术途径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示范。

    课题组实施的示范井位于云南省泸西县中枢镇既比村。在详细分析以往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课题人员开展地面详细水文地质调查,进行地球物理探测。综合分析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物探解译资料,确定了钻孔位置并开始实施钻探,钻进至151米终孔后进行了抽水试验。经过72小时的抽水试验,发现该钻井最大降深涌水量为838.9立方米/天,静止水位为7.3米,成功打到了地下水富集块段。该钻井所在位置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厚层状灰岩夹白云岩,地貌上处在喀斯特断陷盆地盆底平坝区边缘的岩溶丘陵区,位于地面两条沟相交的沟口丘峰旁。受近北东向断层导水作用以及近东西向展布三叠系上统鸟格组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页岩地层的阻隔作用,地下水自北东向南西径流,在既比村一带形成富集块段和强径流带。

    该钻井的成功出水,可解决2000人生活用水问题和1000亩地旱季灌溉用水问题;同时,也为该课题高效开发利用地下水,进行地表、地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调控的技术研发与示范研究提供支撑。

    抽水试验现场

    岩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首个示范井成功出...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作业型深海遥控机器人(ROV)“海马”号在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的6次下潜作业中大显身手,取得了包括海底微地形、结壳类型、原位结壳厚度、水文动力学和生物多样性等多领域探查的丰硕成果,累计获取结壳样品336公斤,并创造了中国第一个ROV搭载钻机作业,第一个富钴结壳厚度在线声学原位探测等多项新纪录。

    据首席科学家姚会强介绍,本航段“海马”号在维嘉海山结壳矿区的6个重要目标点进行了下潜作业,海底作业时长累计超过20小时,最大下潜深度1994米,共拍摄了1145分钟的有效海底高清视频。这次“海马”号肩负海底地形,结壳类型、厚度和分布特征,沉积物分布、海底水文和海底生态环境调查等多方面使命。为此,“海马”号团队为执行本次调查任务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海马”号搭载了结壳矿层声学测厚仪、强力取样爪及ROV钻机等多种针对性作业设备。结果证明这些新搭载设备非常有效,不仅获取了可喜的样品总量,而且创造了单潜次采集样品过百公斤,最大单体样品62公斤等记录,再一次体现了国产遥控潜水器“海马”号的作业能力和功能拓展方面的特长。“海马”号抓取的这些结壳样品具有精确的位置信息和原位环境参数,是成矿机制、成矿过程和成矿规律研究所必须。

    “海马”号首次搭载了自主研制的ROV钻机,在3个站位成功打穿了结壳矿层,这是我国深海ROV作业中首次搭载钻机并获得成功。钻取的岩芯样品揭示了探查站位点富钴结壳的真实厚度,“海马”号搭载的另一套国产高科技设备——富钴结壳厚度原位声学在线探测仪提供了宝贵的比对数据,证明了海底结壳厚度声学实测数据的精准有效。“海马”号搭载的这套声学测厚设备是我国今年最新研发成功的科研成果,该设备通过聚焦高频声波实现对基底浅表层的精细探测,垂向分辨率达到毫米级,能够在线识别富钴结壳的厚度,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高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成功,是“海马”号搭载平台具有灵活的设备扩展接口和“海马”团队具有过硬的深海潜水器运作技术能力的又一次证明。

    此外,本航段还使用“海马”号开展了水文动力学和生物多样性调查,进行了5次全水层CTD剖面测量和6次海底流场实地测量,为海山流场结构特征、高频混合作用以及底流对结壳小尺度分布控制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实测数据;“海马”号还获取了大量形态完整的巨型底栖动物样品,包括海绵、海蛇尾、海百合和珊瑚等,以及底层鱼类合鳃鳗,为进一步研究海山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生物标本。

    本次“海马”号在维嘉平顶海山富钴结壳矿区的调查应用,发挥了深海遥控潜水器精确、精准、精细的功能特长,取得了多任务、多手段、多学科的丰硕效果,开创了我国在海山区富钴结壳调查领域的新时代,使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背景材料:“海马”号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承担的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重点项目的科研成果,是迄今为止我国自主研制的工作水深最深、系统规模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水合物资源和大洋矿产资源调查,成为我国深海探测的重要装备。其母船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所属的“海洋六号”船。

    “海马”号下潜

    出水瞬间

    “海马”号回收

    “海马”号操作室

    “海马”号创造我国深海作业多项记录

    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来到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并做了《丝路沧海及其科学前沿》的学术报告。

    “丝路”代表特提斯洋消亡后影响到的区域,“沧海”则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海—陆变迁的动力学过程。特提斯构造域东起澳大利亚东北部,经东南亚、印缅山脉进入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向西进入地中海直达欧洲西部,是全球大陆构造地质现象最全面、最活跃、地球科学研究内涵最集中、矿产和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域。报告会上,朱院士指出特提斯研究是认识地球动力学的窗口,是解决地学问题的关键,他重点讲解了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消亡、如何认识古大洋的演化、大陆如何生长破坏、特提斯构造域的深部结构及物质组成、如何界定缝合带及碰撞时间、俯冲板片命运与圈层相互作用以及陆陆碰撞、高原生长与逃逸构造等问题。朱院士认为我国研究特提斯构造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且该构造域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在空间上高度吻合,因此,亟待通过对该构造域的综合地球科学研究,支撑国家重大能源资源战略,提高我国科技影响力,引领国际地球科学前沿理论问题。

    在学术报告的讲解过程中,朱院士指出,特提斯构造域是全球能源战略要地,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他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要脚踏实地、加强交流,要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开展特提斯构造域基础前沿研究,力争取得开拓性、原创性研究成果。

    报告结束后,朱院士和与会人员进行了互动,就特提斯构造域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朱日祥院士来青岛海洋所进行学术交流

    近日,应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邀请,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所杨振京研究员到成都理工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并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银川盆地第四纪孢粉组合与环境演变研究”的学术报告。双方在研究生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研究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杨振京研究员首先讲解了孢粉分析流程以及孢粉的科研意义,通过对孢粉在古地理古植被,石油、煤、钾等资源,海陆变迁,洋流运动,环境考古,农业地质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一步理解孢粉的作用以及孢粉的价值。系统讲解了银川盆地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古环境演化,以灵武YE07钻孔为例,进一步讲解了第四纪钻孔在第四纪调查和环境演变研究中的作用,使广大师生对第四纪工作在地质调查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杨振京研究员还就孢粉学问题与师生们进行了互动。 

    报告时间长达2个小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视野开阔、通俗易懂。广大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等近百人参加报告会。

    杨振京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水环所与成都理工大学开展学术交流


    为拓宽地球科学研究领域,认识地球和行星构造,在许志琴院士的推动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心”大陆构造团队的一群青年学者自发组织成立了“地球-行星构造研究小组”。

    4月13日,应许志琴院士、陈希节博士的邀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惠鹤九教授应邀到地质所进行月球专题讲座。本次讲座是 “地球-行星构造研究小组”首次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

    在一天的讲座中,惠鹤九教授首先从月球的起源、月岩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基本理论入手,介绍了月岩的组成、月球的岩浆作用以及如何科学地鉴别陨石;接着从早期月球中的水研究的争议开始,着重介绍了如何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申请到项目和样品,并利用FTIR技术从亚铁斜长岩(月球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超过43亿年)中确定水的存在。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大家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加深了地质所科研人员对月球与行星研究的认知,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 

    惠鹤九教授于2013年回国在南京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行星物质研究和实验岩石学,先后在《Nature Geoscience》、GCA、EPSL等国际一流SCI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8篇。

    地质所“地球-行星构造研究小组”首次开展学术交流活...

    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合肥盆地及周缘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项目组近日受安徽省望江县有关部门和三叉河小学邀请,在皖望地4井工程现场开展了“科普讲座+现场参观”相融合的钻探科普活动。望江县三叉河小学五、六年级的师生和当地有关部门同志40人参加该次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该所高级工程师赵志涛做了题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钥匙——钻探”的科普讲座,放映了页岩气科普视频,讲解了“页岩气是什么”、“页岩气如何勘探开发”、“钻探有什么作用”、“主要的钻探设备有哪些”、“钻探工程如何实施的”等科学知识。大家还参观了皖望地4井工程现场。

    本次科普活动,使大家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流程及现状、钻探在页岩气地质调查中的作用以及钻探工程施工流程等方面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钻探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得到了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探矿工程所在皖望地4井举办钻探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