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地球科学研究领域,认识地球和行星构造,在许志琴院士的推动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心”大陆构造团队的一群青年学者自发组织成立了“地球-行星构造研究小组”。
4月13日,应许志琴院士、陈希节博士的邀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惠鹤九教授应邀到地质所进行月球专题讲座。本次讲座是 “地球-行星构造研究小组”首次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
在一天的讲座中,惠鹤九教授首先从月球的起源、月岩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基本理论入手,介绍了月岩的组成、月球的岩浆作用以及如何科学地鉴别陨石;接着从早期月球中的水研究的争议开始,着重介绍了如何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申请到项目和样品,并利用FTIR技术从亚铁斜长岩(月球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超过43亿年)中确定水的存在。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大家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加深了地质所科研人员对月球与行星研究的认知,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
惠鹤九教授于2013年回国在南京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行星物质研究和实验岩石学,先后在《Nature Geoscience》、GCA、EPSL等国际一流SCI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