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2017年11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组织离退休职工80余人到桂林市兴安县严关镇马头山新农村参观学习。严关镇宣传委员赵德文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马头山新农村的建设情况,带领大家参观了特色农业草莓种植示范基地,体验了灵渠观光带休闲绿道。

    据悉,近年来,马头山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兴安“四县”建设和“五位一体新严关”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群众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实现了党建与新农村建设的深度融合。2012年该村荣获“自治区文明村”、“桂林市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先进单位”、桂林市2012年度“魅力新农村”;2013年荣获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2014年荣获“全国文明村”和区、市“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百佳村屯称号等。

    这里风景如画,老同志们满怀喜悦的心情沿着灵渠观光带休闲绿道前行,徜徉在自然美景之中,切身体会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叹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就,并对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边走边交流,亲眼目睹农村环境建设之美,体味着新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频频按动快门,留下了一幅幅美好的回忆。在整个参观游览过程中,处处都能看到老同志们脸上洋溢着的快乐,处处都能听到老同志们的欢声笑语。

    此次活动,让老同志们切身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就,欣赏了自然美景,通过今昔对比、抒情释怀,让他们从中享受到了快乐,不断传递对党、对国家、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无限热爱,更加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岩溶所组织离退休职工参观新农村建设




      资料链接:合肥港综合码头工程建设情况

      合肥港综合码头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迎河村,南淝河右岸。一期工程于2010年12月30日建成投运,共建成3个1000吨级兼顾2000吨级多用途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为集装箱7万标箱、件杂货91万吨,2011年12月21日开通外贸集装箱班轮,使合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通江达海。

      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工程是交通运输部“十二五”规划内项目,位置紧邻一期工程上下游,占地面积约616.1亩。二期工程第一阶段建设总面积约23.14万平方米,概算投资约8.02亿元;设计集装箱吞吐量43万标箱、件杂货59万吨。二期工程码头堆场部分于2012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码头水工、堆场、道路、仓库及房建主体建设,正在进行智能卡口、信息化、房建外装、电力设施等建设,计划于2016年8月全部完工。

      2006年以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徽省人民政府、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投资2203万元,联合开展了合肥城市地质调查,取得的地质调查成果在合肥港综合码头规划、选址、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场考察合肥港综合码头工程建设情况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常宁基地“地质云”机房基础设施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常宁基地“地质云”机房建设一期工程全部完成,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符合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标准。

    常宁基地“地质云”机房位于西安地调中心新基地科研辅助楼二楼,规划总面积98㎡,机房建设总体采用华为智能化模块化数据中心方案,旨在为西北地区“地质云”节点建设、地质调查“在线化”、西北地质大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安全高效、运行稳定的中心机房,构建满足地质调查全业务流程运行所需运营环境及基础设施,开拓以数据为核心服务发展的新局面。

    常宁基地“地质云”机房建设工程总体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工程为“地质云”业务网系统集成。常宁基地“地质云”机房基础设施建设验收通过,为二期工程“地质云”业务网系统集成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安地调中心常宁基地地质云机房

    西安地调中心常宁基地机房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验收

    中国地质调查局“慧磁”高精度中靶技术在世界最大天然碱矿—卡赞碱矿的矿山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前半年打通矿山所有采矿通道。投产仪式于2018年1月15日在土耳其卡赞举行盛大开幕式,土耳其总统厄尔多安、能源自然资源部部长阿贝纳特、安卡拉省省长多帕贾、安卡拉市市长图拉等政要及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郁红阳等出席了仪式,承接了其全部对接井工程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专家成员受邀参加开幕式剪彩仪式。

    勘探技术研究所凭借“慧磁”中靶技术,于2011年了承接了土耳其卡赞碱矿试采井项目。“慧磁定向钻进高精度中靶技术”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调成果,使我国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具有该技术的国家之一,该技术具有钻头距离靶点越近,测量精度越高的优点,精度可达50cm的靶区内,能实现一次中靶。2017年该项目提前合同工期半年完成了合同任务,依赖于“慧磁”中靶技术在生产中的高稳定性和高精确性,使这最大的天然碱矿形成了采矿通道,大大提高了矿产采效率,此次项目的所有任务全部实现一次对接成功,受到业主高度好评;目前已与世界最大天然碱矿卡赞碱矿续签了卡赞二期工程合同。

    土耳其总统厄尔多安在投产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演讲。他讲到,土耳其卡赞碱矿总投资15亿美元,正式投产后可接纳就业人员2200人,能供应世界纯碱市场需求的1/10,欧洲市场的一半;卡赞碱矿的投产使土耳其上升到世界天然碱制碱业的领导地位。同时,他特别对参与卡赞碱矿建设的中国金融机构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程施工单位表示了感谢和祝贺。

    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定向钻探研究室副主任兼聚力公司土耳其分公司经理胡汉月、勘探技术研究所土耳其卡赞项目部项目经理刘海翔应邀作为嘉宾出席了投产仪式。

    Snap551

    卡赞矿区一览

    中国地质调查局高精度钻井对接技术助力全球最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