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物化学勘查研究所(以下简称“物化探所”)联合廊坊市第六中学,以“科技与自然同行”为主题,共同举办2024年自然资源科技活动周活动。活动旨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教兴国的信念,形成爱科学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活力。

    活动现场,来自物化探所的两名青年科技人员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视角向广大师生做地球科学知识普及讲座,参加讲座人数超过300人。其中,张小博高级工程师以“奇妙的电磁波——看不见的超级侦探”为题,向师生们介绍了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分为哪些种类,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了同学们探索地球科学的兴趣。马宏宏工程师以“万物之本——土壤”为题,向师生们普及了土壤的种类、形成的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讲座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了祖国大地的地质地貌,引导青少年树立保护土壤和水源的自然生态理念。现场还举办了“科普知识问答”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参与,争相抢答。积极参与互动回答的学生获赠了科普图书。

    近年来,物化探所积极对接中小学及大专院校,持续推进“科普进校园”活动,不断深化地球系统科学知识科普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物化探所结合少年儿童及大专院校学生知识背景,充分发挥自身科研创新特色,针对性制定科普教育活动方案,不断激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地球系统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发挥着科研院所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物化探所开展2024年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

    为引导全社会关心和珍惜土地资源、增强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意识,2020年6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地质环境监测院联合开展了第30个全国土地日科普宣传活动。环境监测院高级工程师殷志强通过地调科普公众号直播平台作了“坝上高原明珠--塞罕坝的绿色传奇”的专题讲座。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定点扶贫共建小学、环境监测院共建小学、承德围场县部分中小学生及在京相关院校学生350余人在线收看讲座。

    殷教授以1962年以来承德坝上高原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历史变迁为主线,介绍了坝上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作用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破解的主要途径。讲座普及了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知识,提升了全社会关心和珍惜土地资源、增强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意识。

     

    地学文献中心开展全国土地日科普讲座

    2018年10月18-20日,以“开放新格局、合作新模式”为主题的2018(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顺利召开。在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下,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根据展位设置及部局要求挑选实物资料和制作展品,圆满完成了矿业大会部、局实物地质资料展览展示及服务工作。

    部、局有关领导参观了自然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展区。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矿山企业、金融机构代表们、大中专院校学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实物资料中心所展示的实物地质资料展品,现场体验了“松科二井”VR系统。

    自然资源部展台围绕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管理,展出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包括黑山铁矿、白云鄂博铁矿、三道庄钼矿、锡矿山锑矿、凡口铅锌矿、石碌铁矿、拉拉铜矿、金川镍矿等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岩心及标本。中国地质调查局展台围绕松辽盆地大陆科钻工程(松科二井)最新成果,展出不同层位岩心(特别是7017-7018米岩心)、不同口径钻具(钻头)、不同形式的科普产品(松科二井VR服务体验、实物地质资料科普宣传品),并开展了地质云2.0现场服务。

    自然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实物地质资料展区将实物地质资料与绿色矿山建设、深部探测最新成果结合起来展览展示,搭建了非常直观的交流展示平台,圆满完成了部局的实物展示、支撑、服务任务,得到了部局领导的一致好评。同时,借助矿业大会平台宣传了实物资料中心的数据资源与业务建设成果。

     

     

    实物资料中心圆满完成国际矿业大会实物资料展览展示...

    2020年9月19日是第16个全国科普日,今年的主题是“决胜全面小康 践行科技为民”。为了响应中国科协关于科普日的号召,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矿产资源研究所承办的“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十九期)”在地调科普网科普讲堂成功开播。活动邀请资源所研究员李厚民做“矿产资源知多少”专题科普讲座。部、局定点扶贫共建小学江西赣州五云镇中心小学及在京相关院校学生150人在线收看。

    李厚民老师用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案例、深刻独到的见解给大家带来一堂网上科普课。他以讲解和问答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矿产资源的形成、分类等内容,通过详实的考古资料说明了矿产资源与人类进化的关系,阐述了矿产资源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挥的推动作用,展现了矿产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地质调查工作在该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脱贫攻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讲座,同学们获得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知识,了解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形势及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的客观因素,认识到合理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李厚民老师在线授课现场

    江西赣州五云镇中心小学学生在线听课

    “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十九期)成功举办

    2020年8月31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的“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十八期)”在地调科普网科普讲堂开播。中国地质调查局“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首席科学家陈伟海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岩溶洞穴”的主题讲座。部、局定点扶贫共建小学江西赣州五云小学、岩溶所共建小学桂林育才小学及在京相关院校学生300余人在线收看讲座。

    陈伟海研究员以大量洞穴案例、丰富的实地资料、生动的洞穴探索经历带同学们走进了多彩的洞穴世界,全方位揭示了“喀斯特”地貌的神秘面纱。同学们从讲座中了解到洞穴是怎么形成的,我国的主要洞穴在哪里,绚丽的钟乳石有哪些类型,神秘的洞穴生物王国是怎么样的,洞穴探险调查应该注意什么,洞穴有哪些主要应用途径。

    通过讲解洞穴过度开发、景观退化和保护、修复问题,讲座倡导学生共同肩负起保护洞穴资源的责任,做到“进洞只留下脚印,出洞只带走印象”。通过展示地质调查工作者探索洞穴的实际工作场景,让同学们了解到地质调查工作的特点及相关地学知识,激发了同学们对地质调查工作的兴趣。

    “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十八期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普及环保知识,树立公众环保意识,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的第16期 “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 通过矿业报社矿业界直播平台在线开播,本次直播特邀请青岛海洋所研究员印萍为大家作“防治灾害 保护环境 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专题讲座。自然资源部、地调局定点扶贫共建小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共建小学、在京相关院校学生3252人次在线观看。

    讲座以海洋地质科学的视角,介绍海洋的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特征,重点围绕海洋地质灾害的类型、调查监测技术,以及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灾害防治方面的举措,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号召青少年和全社会关心海洋、爱护海洋、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印萍教授直播现场

    小学生观看科普讲座直播

    防治灾害 保护环境 人与海洋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