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6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编者按进入汛期以来,南方一些省份开始出现旱涝不均的现象,甚至有的地方旱涝交替,给地质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本版联系部分省份的地质环境监测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并给出缓解地质环境压力的观点和对策。

         □通讯员 赵蕾  本报记者  郑 荣

      入汛以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四川省地质灾害呈现频发、易发、高发态势,致使道路、通信、电力等频繁中断,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时有发生,考验着四川省长久以来建立的地质灾害防灾体系。

      地质灾害来势汹汹

      6月27日至28日,凉山宁南白鹤滩遭遇强降雨,尽管当地政府部门发出预警,并及时排查险情,但由于次生地质灾害的突发性,仍导致“6·28”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

      7月4日,四川省S302线达州万源境内、S208线凉山州金阳县、S212线凉山普格县、S212线宁南县白水河、S208线甘洛、国道G210线万源境内等因泥石流、塌方等因素致多处国、省干线发生断道。

      ……

      据初步统计,入汛以来,四川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83处,造成数十人死亡和失踪。

      7月2日,在四川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会商会上,四川省常务副省长强调,要立即启动对地质灾害隐患的24小时监测;抓紧开展一次包括在建的水利、水电、矿山和交通等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灾害全面排查,特别是对施工、居住和生活区的隐患必须立即排查,抓紧整治,存在重大隐患整治不力的要依法责令停工;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灾演练和宣传,落实好主动避让和预防避让。

      专家: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地质环境专家指出,入汛以来,川西高原、盆地西部和川南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降雨天气,特别是5月25日以来,川西高原凉山、甘孜、阿坝部分地方降雨天数占到了总天数的70%左右;5月28~30日,全省10个市州降了大到暴雨;在强降雨落区的泸州、宜宾、乐山、雅安、凉山等地均发生了群发性地质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前期持续的降雨加上突发局地暴雨是引发地质灾害主要原因。同时,从去年10月份至今年5月初的210余天内,四川省攀西地区及甘孜州的高山峡谷干热河谷地带遭受严重旱情,无雨日普遍在150天以上,部分地方甚至达到了200天,严重干旱致使坡体地表开裂,前期持续降雨沿地表裂缝入渗后,致使坡体达到饱和,稳定性变差,在强降雨诱发下,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频发的极端天气、特殊的旱涝交替环境等是导致地质灾害在今年汛期呈现频发、多发、易发、高发态势最主要的原因。

      此外,当前四川省各类建设如火如荼,这对促进全省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在建工地业主、施工单位大多数是外来人员,防灾意识不强、教育宣传不够,防灾措施不力,甚至在施工区域内施工期间还对地质灾害基本不设防,与地方联动也不够,导致了工程建设领域重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这已成为制约四川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有效开展的“瓶颈”。据统计,今年在建工地、矿山企业和交通沿线共发生地质灾害18处,占灾害总数的9.2%,造成52人死亡和失踪,占总数的74.3%。

      政府:全力抓好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防范

      7月5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视频会议,会议指出市州国土资源部门一把手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中心任务来抓,立即组织开展一次工程建设领域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行动。

      一是要立即开展隐患排查整改,抓紧开展辖区内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矿山企业及交通沿线地质灾害隐患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来且未整改到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责令其在强降雨来临前停工停产,迅速疏散危险区的所有人员。二是全面开展在建工程再评估工作,要突出工程施工区域、工作人员居住地、办公场所等人口密集区以及沟口、泥石流堆积扇、高陡边坡、陡崖地带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三是强化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针对强降雨天气信息,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将预测、预报及预警信息及时传达到乡镇政府,并督促其及时传达至辖区内所有的水利水电、交通、矿区等在建工程管理及施工人员。四是全力做好主动预防避让工作,对降雨情况不断恶化的区域要及时要求其立即疏散撤离所有受威胁人员。五是立即启动一次在建工程、矿山企业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专题活动,着力强化一线人员防灾减灾能力和意识。六是加强在建工程安全保障,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督促各建设工程、矿山项目及时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并严格按照评估报告中的防灾建议认真落实防灾措施,全力预防在建工程因灾伤亡事件发生。

      据悉,7月四川还将有4次强降雨过程,为此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也特别指出,前期连续降雨和持续干旱的地区以及地震灾区,仍是该省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市州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建市、县两级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督导组,深入到乡、村、社以及在建工程、矿山企业和交通沿线,加强各项防灾措施落实的督导,切实指导、帮助基层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地质环境的“冰火两重天”

    北山造山带东邻兴蒙造山带,西连天山造山带,是古亚洲洋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古亚洲洋南部复杂的俯冲增生历史。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北山南带记录了二叠纪一期重要的岩浆事件,该期岩浆活动的范围遍布整个北山南带,向西延伸至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坡北地区。尽管目前北山南带相关研究资料丰富,然而,关于该期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依然存在大洋俯冲、地幔柱和大陆裂谷三种观点,这也制约了对古亚洲洋闭合时限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北山南带二叠纪构造环境,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郑荣国助理研究员和李锦轶研究员项目组针对北山南带的音凹峡岩体以及小西弓岩体,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进行了细致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工作(图1)。

     

    图 1 北山南部地质图及研究区位置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早二叠世(280–277 Ma)的花岗质围岩(音凹峡岩体)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镁铁质岩墙(图1)。第一种类型的岩墙为辉绿岩,岩墙走向为北东东,主量元素组成表现为高的Al2O3、TFe2O3,MgO和TiO2含量,相对富钠贫钾,是拉斑玄武质岩石;该类岩墙表现出轻稀土元素的富集特征;另外,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亏损的全岩Nd同位素组成;其时代为267 Ma左右。第二种类型的岩墙则为闪长岩,岩墙的走向为北西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MgO含量和Mg#值,富钠贫钾,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另外,该类岩墙具有较高的相容元素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同时也具有亏损的全岩Nd同位素组成。该类岩墙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高镁安山岩类似,其时代为270 Ma左右。

    本次研究在小西弓地区识别出中二叠世的埃达克质侵入体(图1)。通过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该岩体的时代集中在269–267 Ma。通过地球化学研究则发现,该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Al2O3、K2O和Na2O含量,相对富纳贫钾,表现出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的特征。该岩体表现出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另外,该岩体还具有较高的Sr(440–509 ppm)、较低的Y(3.67–4.90 ppm)含量,同时具有高的Sr/Y (99–120)和(La/Yb)N (41–66)值,以及亏损的全岩Nd同位素组成,类似于典型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通过本次研究,在北山南部地区识别出中二叠世的火山弧辉绿岩、高镁闪长岩以及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岩石组合,相应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了,该套岩石组合形成于大洋板片俯冲的环境(图2),表明了北山地区的古亚洲洋在中二叠世期间仍然尚未关闭。本次研究为重建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为认识增生型造山作用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和思路。

     

    图 2 北山南部早-中二叠世岩浆活动形成模式图

    上述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4150221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号J1522,J1706)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 (No. 2017YFC0601301) 联合资助。该项成果发表于《Lithos》,论文信息如下:

    Rongguo Zheng*, Jinyi Li, Jin Zhang, Wenjiao Xiao, Qianjun Wang, 2020. Permian oceanic slab subduction in the southmost of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Evidence from adakite and high-Mg diorite in the southern Beishan. Lithos 358–359,105406.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lithos.2020.105406

    北山南部中二叠世大洋板片俯冲过程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