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随着5月的结束,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以“倡廉洁正气 促转型发展”为主题的廉政文化月活动圆满拉上了帷幕。一个月以来,天津地调中心党委精心组织筹划,按照事先研究制定的活动方案和计划,多措并举,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政文化活动,积极营造了“不想腐”的廉政文化氛围,有效推进了中心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加充分发挥廉政文化活动的警示、教育和引导作用,天津地调中心将局统一组织开展的廉政文化周拓展为廉政文化月,集中在5月份以“倡廉洁正气 促转型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各项廉政警示和宣传教育活动。文化月期间,先后组织开展了廉政教育主题展、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廉政教育党课、廉政文化宣传、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参观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以及各党支部廉政主题党日活动等,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使文化月活动取得了突出的宣传教育效果。各党支部组织开展的廉政主题党日活动也别具特色,其中矿产资源调查院党支部组织各野外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分别开展的“读廉政故事培心灵净土”主题党日活动更加具有突出特点和效果。每名党员都能够按照支部安排,选择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词、一段话等,紧密联系各自工作实际及思想感受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交流。主题党日活动结束后,矿产院党支部还将大家的心得体会及活动照片印制成册,发放给每位党员。

    5月28日,继纪检干部培训班和廉政教育党课后,又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活动,组织在津党员干部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和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为5月份入党的党员同志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在津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近60人参加活动。在平津战役纪念馆胜利广场上,在庄严的国际歌中,9名5月份入党的党员同志站在队列前接受大家的“生日”祝福。天津地调中心党委向过“政治生日”的党员同志致贺词并赠送了生日贺卡和图书等生日礼物。两名过生日的党员同志发表了生日感言,他们与大家一起回顾入党历程,分享入党以来的所思所想和心得体会。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并深情的齐声歌唱《我和我的祖国》。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和齐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全体党员在思想上接受一次洗礼和升华,进一步增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再次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随后,全体党员分别参观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和位于杨柳青石家大院的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展览馆。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大家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通过大量的文字、实物资料,深刻认识平津战役的伟大历史意义,深切感受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辉煌成就。在反腐败第一大案展览馆,大家一边观看展览,一边交流体会,通过了解刘青山、张子善腐败案件真相及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发展历程,大家一致认为在今后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红线意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天津地调中心将继续以党纪党规和典型警示案例为主要内容,切实抓好日常学习培训和专题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和廉洁自律意识,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持续营造“不想腐”的廉政文化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天津地调中心2019年廉政文化月活动圆满结束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在传统敬老节日“重阳节”到来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对老同志开展慰问,举办生日祝寿等活动,为他们送去节日祝福。 

    一是中心对每位离退休老同志进行节日慰问,并通过各种形式走访慰问了生病住院等困难老同志,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节日祝福。

    二是在宜昌、武汉两地为年龄逢五逢十整数生日的离退休老同志举行集体祝寿会。10月21日和23日,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分别在宜昌基地和武汉为老同志举办祝寿会,武汉地调中心相关负责人出席祝寿会,代表中心党委向老寿星们致以生日祝福,祝福大家生日快乐,健康长寿!同时指出,今年已是中心第九次为老同志集体过生日,这项活动深受全体离退休老同志的欢迎。武汉地调中心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离不开广大离退休老同志作出的重要贡献。让广大离退休职工共享中心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是中心党委一贯坚持的原则和传统,做好老干部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集体生日的形式把中心党委对老干部的关心爱护传递给每位老同志,让老同志时刻能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组织的温暖,非常有意义。随后,从疫情防控、“两重”工作、全面从严治党等三个方面向离退休老同志通报了中心今年以来的有关工作情况。希望老同志们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心工作,力所能及地为党的事业和中心发展增添光彩。要求离退休部门牢固树立服务思想,用心用情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离退休老同志在政治上的荣誉感、组织上的归属感、生活上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老同志们感谢中心党委、各级领导对离退休职工的关怀,祝福武汉地调中心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武汉地调中心举行重阳节活动

    20188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发旺一行三人给岩溶所年满80岁的老寿星王春娟、刘东生送去生日祝福。

    二老同生于1938年,夫妻二人相伴多年,家庭和睦、教子有方、老有所为,虽已退休多年,仍心系所的发展,忆往昔、说发展、谈变化、献良策,积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了正能量。

    张发旺代表所党委送上了生日蛋糕,以及岩溶所党委对二老的关心和问候。二老对张发旺一行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表示,感谢岩溶所党组织给我们过生日。

    随后,张发旺一行与二老促膝交谈,详细了解了二老的身体状况、饮食、起居、保健等日常生活情况,张发旺同志祝二老福寿康宁,再三叮嘱二老要多保重身体,要求离退休管理处工作人员更加细致地做好服务工作,并介绍了所改革近况和主要工作,交谈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

    岩溶所目前已有80岁以上老同志57人,对年满80及以上逢十整数寿辰的老寿星,岩溶所党组织都会进行慰问并送上生日祝福,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对老同志的关心和爱护,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岩溶所祝寿老寿星 真情关怀暖人心

    当地时间10月4日,当中华大地欢庆中秋佳节的时候,远离祖国,正在西太平洋作业的“海洋六号”科考船举办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以此庆祝佳节,寄托思念。

    据了解,从2011年起,“海洋六号”已经连续7年在大洋度过中秋节。2017年6月26日,“海洋六号”离开广州执行2017深海大洋航次任务,至此已经101天。为缓解科考团队长期海上作业的疲惫和压力,“海洋六号”临时党委克服航段作业任务繁重、活动物品匮乏等困难,组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先是与《中国国土资源报》共同策划、征集了22位科考队员的国庆、中秋佳节寄语,在10月2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推出了《明月千里寄相思--来自太平洋的佳节问候》专题。接着,发动青年突击队精心准备,于10月4日下午在飞机平台举办了游园活动,通过套圈、飞镖等趣味运动,活跃节日气氛。10月4日晚,又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联欢晚会,队员们自编自演了歌曲、舞蹈、小品、双截棍、足球表演等20多个精彩纷呈的节目,来自墨西哥、肯尼亚、加纳的三位国际学员也带来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表演。晚会期间,大家还为本航段过生日的四位队员过了集体生日。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展现了“海洋六号”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人文关怀,又使科考队员们疲惫的身心得到了放松。

    飞机平台举行中秋聚餐 

    科考队员表演小品节目 

    举行游园活动

    “海洋六号”举办中秋游园联欢活动
      一
      大副蒋和平操着浓郁的四川话承诺,一定在可以看到日出的好天气叫醒我。
      说这话的原因,是船行几天,还从没看到过红日从大海尽头天边磅礴跳出的场景。 “只有天气特别好的时候,才能看到那种真正的日出,大多数时间,会有云。”蒋和平说,他是值大夜班的,工作时间是两段:凌晨4点到8点,下午的4点到晚上8点.
      与陆地比较,海的线条简朴很多,就是云、海水,白日里的太阳、雨和夜晚的新月、星。可就是这些简朴的东西,变幻出的千姿百态、千娇百媚让人痴醉。那是云海交汇、光影瞬息万变的灿烂黎明与绚丽傍晚;是海水时而如缎面般波纹涌动,时而如镜面宁静平滑,时在暴风雨击打下呈现出的狂涛巨澜;是白灼刺眼的正午和完全会被漆黑恐吓住的夜晚。常出海的人,习惯这些风景如同习惯自己晒黑的皮肤,可对于第一次出海的记者,每一天、每一刻,都在被自然美折服。
      船长孙雁鸣告诉我,西太平洋是台风的发源地之一。风搅动了海洋。
      还有一个代表人类参与海洋的元素,船。

      二
      海洋六号是国内最具现代化水平的科考船之一。106米长、17.4米宽、排水量4650吨、全封闭、能够承载上千件先进仪器、集多种调查手段为一体。当人类能够运用如此先进的船进行海洋资源环境调查的时候,它其实表达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是的,正因为这种宽阔,我们今天能够行驶在海上。但行船人从来最先考虑的正是人与海的关系。
      17日,海洋六号出征。风浪大,海况不好,船长孙雁鸣决定避开台风,先到采薇海山作业。行船两天,所有新上船的人,需做两件急事: 抵抗晕船反应和接受各种规范培训。
      晕船的表现是恶心,三层的厨房17、18日人最少。但对于我,比吃不下饭更糟糕的是走不稳。一切都在晃动:床是摇晃的;为了防止摔门,门必须扣死;洗脸刷牙喝水都需紧靠墙面或者抓牢东西;进屋会一屁股跌倒在凳子上。
      安全培训从16号晚上开始一直到18日轮番进行。小帅哥三副李楠领着新上船的人走过每层甲板,教如何穿救生衣,告诉大家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何弃船求生;专业组召开会议进行生产安全培训,强调作业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17日下午3点,广播传来急促的警报,人们沿着走廊标注的逃生路线跑到5层甲板。头顶是救生艇,橙色救生衣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在全员大会上,海洋六号临时党委对第三航段提出明确要求。其中,除了强调要饱满精神完成任务,还说了几件具体的事:注意船舶和个人的安全,保持清洁卫生、坚持垃圾分类、杜绝浪费。
     
      三
      在晕船反应强烈的人中,张艳算一个。她是本航段除记者之外唯一的女性。与别人不同,张艳倔强地坚持吃早餐。大洋的早晨,一过七点,甲板上的光线就刺眼起来。张艳在走廊中晃着走,看我过来,灿烂地笑。
      从19号进入工作区域后,调查人员也都开始排班轮岗。张艳分在三组,值班时间是晚上7点到凌晨1点半。
      和陆地上的野外地质工作一样,调查船对人员的要求也是生活尽可能简化,体格尽可能强壮,专业尽可能精湛。考虑到长时间海上作业的风险和艰苦程度,很少派女性上船。海洋六号从2011年首次大洋远航几年来,来过船上的女性,一共才10多名。
      仪器室两个茶色笔筒里,五颜六色的纸质玫瑰花令人惊喜。首席科学家助理杨永告诉我,这些都是上航段女生留下的纪念品。为了找到五颜六色的纸,男同胞可费劲了。鲜艳精致的花儿做好一个被抢走一个。枯燥的海上生活,突然平添了几分陆地气息。
      张艳正在博士后工作站做海洋地质课题,到海洋六号是学习几种采样方法。她说,晕船厉害的时候,就强迫自己睡觉,有时醒来仿佛回到老家,几次差点出声喊老爸。

      四
      19日是首席科学家助理张东声的35岁生日。这天他最忙。上午讲课培训锚系回收和释放的方法,下午一直埋头在仪器室,忙着明、后两天锚系回收工作的各种准备。
      连续4年在这条调查船上过生日,张东声已经是年轻的“老海六”了。出任锚系回收总指挥,在20、21日锚系回收的作业中,这个文静的小伙子,手持对讲仪,在3、4、5三层甲板之间跑前跑后。
      新上船的人员对生产作业流程多比较生疏,连着两天的行船,首席科学家邓希光都在督促进行不同仪器方法的培训工作。大家感慨,这条船上,无论是船员还是调查人员,工作节奏都是24小时全天候。

      五
      海上作业两天,一波三折的故事不断上演。
      先是船上的动力系统出状况。就在行船的前一天晚上,两个动力不运转了!什么情况?电机员余天明着急上火,一直在集控室检修,毛病终于找到,原来掉闸了。孙船长松了口气,可以正常起航了。
      从20日到21日,锚系回收作业连续进行。4条去年投放的锚系,装载着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仪器沉入海底一年了,此刻要全部回收。
      海况很好,发出信号、寻找浮标、抓住并拖到船上,一系列的工序完成顺利。最长的一条锚系,竟然在1个小时内完成,顺利的程度超出想象。
      “只剩一条很短的锚系了,今天应该早早收工”,人们顺理成章地推测。没想到,信号发出后,始终得不到反应。
    值班人员抱着发信号的仪器,绕着船甲板的东南西北四个角到处跑。2个多小时后,反馈信号终于出现。当这条锚系成功回收到船上时,已经到了晚饭的点。杨永笑着说,应了那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回收锚系海上作业


    顺利完工开心笑


    夜间甲板作业


    夜间甲板作业的团队
    《总编辑手记》: 海六素描

    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4月1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调查评价与技术支撑”项目组联合标准研究室、科学技术处、所团委,围绕2022年“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地球日主题,在郑州市中原区冯特国际幼儿园举办“保护自然资源 为‘双碳’目标助力”的科普课堂活动。

    伴随着《地球是我家》的优美旋律,郑州综合利用所科技人员为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们开启了生动有趣的科普课堂。以“为什么地球也要过生日”为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逻辑关系向小朋友解释自然资源的珍贵、怎样才能保护自然资源,并向小朋友讲述了宝石、金子从哪里来;以意大利著名艺术家、插画大师西尔维娅•博南尼的绘本《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为背景,结合一幅幅生动的插画鼓励小朋友保护自然资源、爱护地球,还在现场带领小朋友一起做手工,用黏土和卡纸装扮地球。

    丰富多彩的科普课堂活动,让孩子们意识到爱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激发了他们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热情以及对火山喷发、海底秘密的探索欲望,也在孩子们的心底深深地埋下科学的种子。

     

    科普课堂现场

     

    动手装扮地球

     

    部分手工作品

     
     
    郑州综合利用所举办“世界地球日”科普进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