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图为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海洋大讲堂主题活动上,小学生们聆听我国海域各大油田矿区的作业介绍。 乔思伟 摄

    斗转星移,暖阳北归。“珍惜自然资源 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第49个世界地球日如约与我们相遇在这最美四月天。在这个共同的节日里,全国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掌握破解地球密码的“金钥匙”

    4月22日,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的自然资源科普大赛启动会,拉开了自然资源部组建后第一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宣传周活动大幕。

    地质资料是破解地球密码的“金钥匙”。只有更好地掌握地质资料、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讲好地球故事,更好地引导公众认识地球,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我国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总量超过1500余万份,实物资料岩芯约103万延米,标本约11万块。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性资产。”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负责人介绍了我国百年来地质工作积累的极为丰富的地质资料。

    如何让这把钥匙开启地球知识宝库?这就需要挖掘地质资料数据信息资源潜力,提高地质资料服务创新成果影响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届全国地质资料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应运而生。

    相关展览在中国科技会堂的一楼展厅举行。江苏有色金属华东地勘局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里,一位头戴VR设备的观众被参观的群众好奇地围住。这是该局信息中心研发的利用新媒体进行科普传播的“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在线平台。通过虚拟沉浸体验系统,可以身临其境体验野外地质工作。

    “地勘单位完成项目后要提交地质报告,可是专业性很强的报告让大多数人不易看懂。”该中心主任宋震告诉记者,为了能让非专业人员也能一目了然看明白地质报告,他们成立了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搭建三维虚拟的动画世界,对地质工作成果进行全新的表达。他边说边演示了一套雄安新区第四纪演化科普系统,在屏幕上可以清晰看到雄安新区在重要地质时期的三维动态图。

    与“地球”来一次亲密接触

    4月22日下午,雨后微凉,但中国地质博物馆里却十分热闹,许多爸爸妈妈都选择在世界地球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带着孩子来与“地球”做一次亲密接触。

    一进门,“大话地质勘查行业”“当虚拟遇见现实”“地球日地博科普活动月介绍”等几个大海报就迎面而来,展示出一份与往日不同的气息。进入展馆,参观者明显比平常多了不少,许多都是全家出动。

    “地球有将近46亿年的历史,在大约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月球的诞生。”“地球表面覆盖着一些坚固的板块,至今仍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移动。”地球厅中,随着讲解员生动细致的解说,参观者大都睁大眼睛,仔细观察,静静倾听。

    二楼中厅一隅,一个屏幕上正展示着矿山内部结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段时间地质博物馆安排了许多特别的活动,这个“金属矿山VRgo体验”便是其中之一。

    此时,一位10岁的小男孩正戴着立体眼镜,摸索着“往前走”。他兴奋地说:“我好像真的在一个采矿巷道中呢。原来矿山的内部是这样的啊!”

    来自天河道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王涛告诉记者,这套VRgo采矿学虚拟辅助教学系统是专门为采矿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设计的,是为了弥补现在学生们很少有机会去矿山实地考察的缺憾。它的特色就是真实,场景取自很多的真实的矿山,而现在展示的就是山东莱芜铁矿的谷家台矿区巷道内的作业情况。

    “平时,这一系统面向的是采矿专业的学生,今天我们把它带到中国地质博物馆,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理解什么是绿色矿山、绿色矿业。没想到今天这么多人感兴趣。”他介绍说。

    “地球的知识真是太有趣了。”“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好好保护。”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认真地说。

    讲述海洋资源故事

    地球表面的70%被海洋覆盖着,海洋蕴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世界地球日当天,一场呈现海洋特色的主题活动,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展览馆举行。

    北京市45名小学生代表作为科普文化小大使,观看了深水地震勘探船的地震波探测演示,见到了曾创造一次入井进尺4380米世界纪录的“功勋钻头”,了解了生活中石油资源的种种用途。

    “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海上设施经理付金宝特地飞回北京,为同学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科普课。他用可乐瓶装回一瓶石油,问:“这是什么?”

    “可乐!”孩子们答道。付金宝笑着解释道,海底地层下面埋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就相当于一瓶使劲摇晃过的可乐,如果我们用一根管子扎过地层要抽出“可乐”……

    “会喷出来!”孩子们抢答。

    “对的,石油开采中这叫井喷,是我们需要应对的首要问题。”付金宝介绍了他的团队操作我国最先进的深海钻井平台,为祖国献石油的故事。

    “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可达10000米。“同学们可以想象下,这一平台如果悬浮在北京上空3000米,它的12条锚链覆盖范围就是北京六环内区域。这是世界顶级超高强度锚链,每一个链环就重达100斤。”

    它怎么开动?能开多快?你们遇到台风了吗?同学们抛出了一连串问题。当听到平台的8台推进器动力相当于8个动车火车头,曾31天远行4600公里,到达过缅甸海域作业,平台上每天的用电量相当于一座20万人口的小城市,平台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时,讲堂下一片“哇——”的惊叹声。

    进入工业文明,人们衣食住行须臾离不开石油。人一生要“穿掉”290千克石油,“住掉”3790千克石油,“行掉”3838千克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展览馆提供这组数据,让科普小大使们惊叹不已。“一定要把这些知识告诉同学们,我们今后要更加珍惜自然资源。”一位科普小大使说。

    让科普成果走上产业化道路

    最会讲述地球故事的人,非科普专家莫属。

    4月22日,在第二批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聘任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石建省从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凌月明手中接过聘书,和其他9位专家一起,被聘为第二批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这10位专家来自土地资源、地质矿产、地质环境等领域,他们将在大力开展科普创作、指导科学传播、推动拓展自然资源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面,作出努力。

    让自然资源科学走向大众,还要让科普成果走向产业化道路。在中国科技会堂,评选出的《地学真好玩儿》等38部2018年优秀科普图书向全社会公布并推荐阅读。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展览馆,展出了全国大中学生第六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珍惜自然资源 讲好地球故事
      第46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周活动期间,实物中心紧紧围绕今年世界地球日“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北科技学院、燕京理工大学、防灾科技学院等师生近千人到中心参加科普活动。
    本次活动按照国土资源部提出的“一场专题展览、一场科普报告会、一场青少年互动”的“三个一” 活动要求,以实物地质资料为依托,宣传“第46个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取得了圆满成功。

      ——向社会公开发布8万个钻孔柱状图信息。通过升级完善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对外公开发布了8万个钻孔柱状图信息,实现了地质钻孔资料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为我国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评价、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国民经济建设、区域规划制定和其它相关学科研究等提供了基础数据和重要支撑。

      ——李廷栋院士等专家作主题科普报告。通过不同主题和内容丰富的科普报告会活动,如邀请李廷栋院士作《漫话地球三极》、杨振京博士作《地学研究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等科普报告,讲解了地学基础知识以及实物资料中心取得的突出科研成果,提高了公众对地学知识的兴趣,发挥了实物中心教学实习基地作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达到普及地学知识和增强地学学术交流的目的。

      ——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启动中小学生地球科学素质教育普及活动,通过“说说地球日,讲讲实物地质资料”等PPT主题演讲,并将准备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岩心、薄片、矿物和岩石标本等辅助教学材料带进课堂进行互动,增强了小学生们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直观认识,进一步了解了地球资源和实物地质资料。

      ——开放实验室现场活动。通过在实验室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碳酸盐和硅酸盐以及用放大镜识别岩矿石等实验展示,激发参观者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了解实验室日常工作,普及实验知识,增强社会影响力。

      ——室外大型矿产实物标本展示活动。通过展示全国100多座典型矿山的200多块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地质矿产标本,让公众认识和珍惜矿产资源,大大提高了资源危机意识,引起公众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思考。

      ——室内系列实物地质资料岩心、标本展示活动。通过展示实物中心近年来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典型矿山代表性岩心及标本,金钉子层型剖面系列标本,大陆科钻岩心,古生物化石,青藏高原1:5万化探样品以及部分观赏石,从而普及地学知识,拓展公众视野,增强实物中心社会影响力。

      ——科普影像放映活动。通过放映地学科普知识影像资料,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地学知识、国土资源国情、爱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等的直观感受,使人们更好地感知地球与人类的关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放映实物中心宣传资料,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解实物中心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成果的平台,提高了实物中心的公众影响力。

      ——主题条幅上的签名留言活动。通过多项现场互动环节,向公众发放科普性宣传品,征集地球日活动意见,为公众表达对保护地球的信心及美好愿望提供平台。

      通过举办上述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普及了地球科普知识,宣传了资源国情国策,提升了公众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弘扬了国土资源系统的文化传统,达到了倡导珍惜地球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实践以及让地学知识、资源环境信息惠及民生,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社会宣传目的。









































































    实物中心第46个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精彩纷呈
      4月20日,实物中心启动了中小学生地球科学素质教育普及活动,赴北京分司厅小学进行为期半天的“第46个世界地球日”——“认识地球、保护地球”系列讲座。

      实物中心科普团队分别做“说说地球日,讲讲实物地质资料”、“奇特的地貌”及“矿物世界”PPT主题演讲。同时,就具有代表性的岩心、薄片、矿物和岩石标本等辅助教学材料带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强了小学生们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直观认识。互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响应,争相举手问答,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一步了解了地球资源和实物地质资料相关知识。

      此次科普知识进校园系列演讲活动,培养了中小学生对地质知识的浓厚兴趣,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实物中心科普工作人员将对此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为今后科普进校园活动的举办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实物中心科普报告走进李四光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