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6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9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项目组顺利完成了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湿地地质取样工作。至此,“海岸带典型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2024年度全国典型红树林野外工作圆满完成。

    “海岸带典型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分别于5月和9月共历时2个月对我国8个典型红树林湿地分布区开展了地质调查和取样任务,完成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首次较为系统的全国典型红树林地质调查和取样工作,是项目组在多年来盐沼湿地调查的基础上,向“蓝碳”另一重要生态系统——红树林进行的工作拓展。

    本次野外调查和取样的作业范围,包括浙江乐清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三亚青梅港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8个区域,完成了32个站位的红树林湿地环境调查以及80站次的红树林柱状样、红树林表层样和河流表层样地质取样工作,共取得地质样品992件。

    通过本次调查,项目组对全国典型红树林的种属、分布和特征有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并取得了宝贵的地质样品,为下一步摸清滨海湿地蓝碳家底,揭示蓝色碳汇时空格局,开展生态功能评价等工作奠定基础。后续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丰富滨海湿地生态地质和碳循环理论,进而为滨海湿地固碳增汇和保护修复方案制定提供科技支撑。

    此外,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党委指导下,项目组提前谋划成立野外临时党支部,着力抓好人员教育监督和管理工作。外业过程中,面对野外酷暑日晒、蚊虫叮咬、泥泞恶臭和台风威胁等困难,临时党支部指导调整工作方案,成立突击小队,党员同志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积极克服困难,通过优化作业顺序和改良技术装备不断提高作业效率,圆满完成了本次调查任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彰显。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照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照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照 

     
    海岸带生态地质调查全国典型红树林取样工作顺利完成

    4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联合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地质学会,以“携手为保护地球投资”主题,组织开展了第53个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

    武汉地调中心科普团队线上连线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开展了科普讲座——“鄱阳湖老爷庙迷踪”,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优美的画面,为同学讲解了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狂风的形成和沉船的秘密,揭示了鄱阳湖老爷庙、松门山一带10万-2万年前期间沙山形成的地理、地貌和气象因素,用生动的故事解释了地形的狭管效应,并通过互动活动,引发同学们的思考。最后用人类生活中如何利用狭管效应的实例,让孩子感受地学魅力。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导中心联合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官方公众号“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宜昌发布”发布了微动漫“我是地质灾害的吹哨人”,深入浅出地宣讲了宜昌市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危害,生动呈现了科技人员如何通过“人防+技防”的手段,守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活动还在在武汉地调中心武汉基地西门设置了展板开展了科普宣传,科普展板展示了武汉地调中心近年来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武汉河湖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海生爬行动物起源演化、落星村地质文化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

    武汉地调中心将一如既往地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让地质科普惠及于民,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地球、爱护地球。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53个地球日科普活动  

     

    科普进校园-“鄱阳湖老爷庙迷踪”科普讲座 

     

    微动漫“我是地质灾害吹哨人” 

     

    精心讲解地质科技创新成果 

     
     
     
    武汉地调中心:开展地质科普走进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