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面对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的逼近,国家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网运维(海口中心)项目组迅速响应,按照部局地质灾害防治部署,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投入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工作,筑牢防灾减灾安全防线。

    据海南省气象局6月11日17时10分发布的台风三级预警:今年首个台风“蝴蝶”(强热带风暴级,10-11级,25-32米/秒)正逐渐向海南岛南部沿海逼近,预计13日登陆。受其影响,海南岛大部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沿海陆地伴有8~11级阵风,地质灾害风险显著升高。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已将防汛防风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应急响应。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监测网运维项目组以“防早防小、主动防御”为原则,主动对接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联合昌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南省地质局专家组,组成联合排查小组,赶在台风登陆前对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王下乡等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展开实地巡查,确保防灾措施落实到位。

    排查中,项目组结合专业研判,向地方部门提出三项关键防灾建议:强化监测预警,充分利用实时监测设备,动态跟踪雨量、地表位移等关键数据,精准预判高风险区域;加强公众避险引导,配合地方政府发布地质灾害避险指南,明确撤离路线和安置点,确保群众生命安全;重点防范次生灾害,高度警惕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尤其关注山区道路、切坡建房等高风险区域,建议提前转移高危地段居民。

    接下来,监测网运维项目组将继续保持24小时应急值守,密切跟踪台风动态,实时调整防控策略,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灾前防御和灾后应对工作,以专业技术筑牢地质灾害防御屏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隐患排查

    预警网运维(海口中心)项目组有力支撑台风“蝴蝶”防御...

    今年4月22日为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为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激发青年人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4月9日下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全国地质遗迹立典调查与评价”项目组走进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五十多名师生开展了主题为“火山活动与生物灾变事件”的科普讲座。 

    项目组首先向师生们介绍了灾变事件的发生原因,并着重介绍了火山活动影响及所附带的近期、远期各类灾害效应,同时表明生物灾变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具有蝴蝶效应一般相互影响、环环相扣的。随后,项目组详细介绍了地球历史的上五次灾变事件,展示了不同灾变时期的地质记录及精美的化石照片。最后,项目组和师生们共同探讨了生物大灭绝的启示和意义,指出正是由于地球历史上多次灾变事件,才造就了如今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系统,并呼吁大家珍爱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守护周围的自然资源。

    此外,项目组还结合今年地球日的宣传主题——“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制作了精美的宣传折页,生动普及了相关地质科学知识。

    本次科普活动在同学们中获得热烈反响,不仅使大家认识到环境的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加深了同学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也为关爱地球、保护环境、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做出了微薄贡献。

     

     

     
    南京地调中心在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开展科普活动

     

    夏真,男,54岁,博士,专业技术二级,广州海洋局环工所副所长。专业方向:海洋地质、环境地质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查明了北部湾海洋地质环境基础信息,创新性地提出了琼州海峡“蝴蝶三角洲”理论,对比分析了与珠江口和欧洲波罗的海的全新世环境演变。查明了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岸线资源及海砂(矿)资源分布,为广东省海砂资源开发提出了可行建议。查明了福建平海-浮叶、海南三亚、广东珠江口及西部海域的地形地貌、底质类型分布及沉积动力、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分布等地质环境特征,为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和海岸带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多年的地质调查成果,编制了《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北部湾海岸带环境地质系列图集》及《广西海岸带环境地质系列图件》,得到部局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肯定和重视,为沿海经济发展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和减灾防灾提供了重要资料。资料及时共享,为沿海相关部门项目规划和资源勘查提供了基础资料,并引领地方投入,开展海岸带资源和环境调查评价。开展海洋地质科普大讲堂活动,提高了社会对海洋科学的认识及公众参与度。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采用新技术,开展无人机、无人艇高精度测量,解决了长期以来潮滩复杂区难以测量的问题,为深入开展海岸带极浅水区调查提供了成功经验。建立了华南滨海湿地生态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并成功应用。开展海陆联测试点,准确推断了断裂构造在陆海延展分布。采用卫星遥感数据,实现了浅水地形的解译。发现海洋硅藻新种,以广州海洋局郑志昌教授姓氏命名为郑氏舟形藻。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通过中德合作,成功推荐德国科学家Jan Harff教授荣获2013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本人荣获国土资源部“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个人。建立了稳定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团队,涵盖地质、物探、物理海洋和化学环境、工程地质和地理信息等多专业学科,2人获教授级高工职称,3人获高工职称,优质高效完成了国家专项项目。积极培养年轻技术骨干,成功申请了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带领年轻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了与德国波罗的海海洋研究所和波兰什切青大学的科学合作。

    夏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澄江化石群中新发现了一种外形似虾但有五只眼睛的动物化石,并命名为“章氏麒麟虾”。科研人员认为,这种生活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兼具当时海洋巨型捕食动物“奇虾”和节肢动物如昆虫、虾、蟹的多种特征,是解开节肢动物起源之谜的过渡型物种,也为生物进化论再添实证。

    这一成果发表在北京时间5日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迪颖介绍,早在达尔文时期,古生物学家们就发现,在距今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突然出现了诸多复杂多样的生命。这一里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因为缺乏连续的化石证据,“寒武纪大爆发”的原因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甚至让进化论面临严重挑战。我国科学家1984年在云南发现的澄江化石群更将“达尔文的困惑”推向了顶点——澄江化石群中化石发现表明,包括脊椎动物在内,几乎所有现代动物门类在5.2亿年前都已经出现了。黄迪颖说:“想要破解‘寒武纪大爆发’之谜,我们就需要找到动物门类起源的过渡型祖先化石。”

    “麒麟虾”就是节肢动物的过渡型祖先化石。论文的第一作者、该所助理研究员曾晗介绍,从“寒武纪大爆发”开始,蝴蝶、螃蟹、蜈蚣、蜘蛛等节肢动物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之一,它们占据了当今动物界大约80%的物种多样性。澄江动物群中,多样性最高的也是节肢动物。

    “我们在澄江化石群发现了节肢动物更早的祖先、身长两米的巨型顶级捕食动物‘奇虾’,也发现了许多更靠近现代节肢动物的真节肢动物类型,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个演化的‘空洞’,缺乏过渡类型的动物化石,因此在化石证据上无法建立起两者的演化关系。”曾晗说,此次发现的“麒麟虾”,身体具有明显的真节肢动物特征,例如硬化的表皮、愈合的头壳、多节的躯干和分节的腿肢。但它的头部却又嵌合了节肢动物祖先类型的形态构造,包括寒武纪怪物——奥帕宾海蝎特有的五只眼睛,以及奇虾的掠食性附肢。

    “我们认为,‘麒麟虾’组合了真节肢动物和节肢动物祖先类型的身体特征,是一种罕见的嵌合动物。”曾晗介绍,研究团队对“麒麟虾”化石进行了精细的比较解剖学研究,并结合其独特的嵌合形态和演化发育生物学分析,论证了奇虾和真节肢动物第一对附肢的同源性。结果表明,“麒麟虾”的演化位置处于奇虾和其他真节肢动物之间,位于真节肢动物的根部。

    朱茂炎说,“麒麟虾”代表了达尔文进化论预言的重要过渡化石,它架起了从奇虾演化到真节肢动物的中间桥梁,填补了节肢动物起源过程中关键的缺失环节,给生物进化论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化石证据。

    “麒麟虾”复原图 孙捷绘图

    章氏麒麟虾正模标本

     

    澄江化石群发现“麒麟虾”

    2020年9月21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应邀走进科普合作单位南门小学开展科普讲座。

    本次科普讲座的主题为“说一说我们身边的昆虫与植物”。通过一张张精美的图片、生动有趣的语言,主讲人为同学们讲解了昆虫的定义、什么是社会性昆虫、常见昆虫与习性、昆虫与人类文化、展示了各种各样美丽的蝴蝶。另外还带大家了解了西安市各种路边的行道树种、教同学们如何辨认容易混淆的花。

    此次讲座旨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整堂课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积极踊跃参与提问互动环节,讲座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今后,西安地调中心将与合作单位长期共办科普活动,一方面结合地质矿产方面相关专业知识,突出特色,展示专业成果;另一方面,发挥个人特长、爱好,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科普氛围,为做好青少年科普活动出一份力。  

    讲座现场

    课堂互动

    师生互敬

    西安地调中心走进南门小学开展科普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