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0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4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殷跃平在云南省明通小学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地质灾害与人类纪”的科普讲座。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刘同良,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宋光兴出席活动。

    本场科普活动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士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希望通过院士对地质安全知识的讲授,使广大青少年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更深层次的认知。本次讲座以“地质灾害与人类纪”为主题,从地质灾害与人类纪的基本概念出发,围绕基本背景、地质灾害与多难兴邦、侏罗纪与人类纪、防灾兴利与大国重器四方面,详细阐述了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真实案例记录及其对人类生活造成的重大灾难,以直观的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具体影响,并以典型战略性重大工程和科学技术为例,强调了科技发展对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价值。

    本次讲座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赢得了现场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活动现场,同学们积极提问,氛围热烈。殷跃平耐心细致地进行了一对一解答,使同学们对地质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范措施有了更为深刻地理解。

    殷跃平提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也更加深入到各个领域,通过将地质安全知识和人类生活环境相结合,激发广大青少年对自然环境保护和热爱,使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进一步走进校园、走向未来。此前,殷跃平在北京德胜中学举办的院士科普主题讲座也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引发广大学生探究自然奥秘和保护自然的热潮。

    宋光兴表示,院士科普进校园活动作为院士专家与青少年学生互动交流的桥梁,是对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深入贯彻。希望以此次讲座活动为契机,广大中小学能够进一步深化科普教育工作,让广大同学都能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共同营造一个浓厚的科技探索氛围。

    活动期间,殷跃平一行人与学生互赠书籍和礼物,并参观了生态水循环系统和科技节成果展示,观看了其自创的科普短剧《节约用水伴我行》。

    本次讲座采用现场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全校近7000名师生观看了科普讲座。云南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明通小学教育集团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活动。

     
    殷跃平院士科普讲座走进西南课堂

    在举国上下欢庆中国共产党100华诞之际,2021年6月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举办了离退休职工“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文艺汇演。水环所领导班子成员和离退休老同志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会上,党委书记致辞。回顾了建党100周年来的光辉历程,高度赞扬离退休老同志为地质事业及水环所的发展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希望老同志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鼓励、鞭策所各项工作,及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继续为所各项事业发展鼓劲加油。并代表所党委向离退休干部致以节日的问候,祝老同志们健康长寿、生活愉快!

    在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所领导班子成员为在党50年的老党员代表们现场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传递党中央对老党员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文艺演出紧紧围绕“唱响红色经典、抒发时代豪情、永远跟党走”这一主题,老同志们纷纷以歌曲、诗朗诵、旗袍秀等多种艺术形式抒发对党的热爱和赞美,用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声永不落》、《走向复兴》等红色经典歌曲,表达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朗诵了自创诗作,歌颂中国共产党百年丰功伟绩,抒发对水环事业的热爱。伴随着《祝福祖国》的悠扬旋律,由离退休模特队带来的旗袍秀《祝福祖国》将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翰墨颂党恩,丹青歌辉煌。展播了水环所离退休书画小组创作的书画作品。最后,文艺演出在大家挥舞的国旗和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落下帷幕。

    整场文艺演出热情澎湃,催人奋进,既表达了对党的诚挚祝福及无限热爱,也体现了我所离退休老同志“退休不退志、人老心不老”的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不忘百年奋斗路,坚守初心再出发,我们永远跟党走!

    演出现场

    颁发纪念章

    歌曲演唱

    旗袍秀表演

    水环所举办离退休职工“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6月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不忘初心跟党走 红色精神永传承”为主题举办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汇演,干部职工共聚一堂,用歌声颂扬党的丰功伟绩,用舞蹈演绎坚定的向党之心,用真挚话语诉说对党的心声,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永远年轻,伟大的党更加辉煌。举办以“不忘初心跟党走 红色精神永传承”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干部职工共聚一堂,用歌声颂扬党的丰功伟绩,用舞蹈演绎坚定的向党之心,用真挚话语诉说对党的心声,共祝愿伟大的祖国永远年轻,伟大的党更加辉煌。

    一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五十载初心历久弥新。文艺汇演开始前,中心为5名“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代表举办了颁发仪式,对老党员为党和国家、为中心事业发展所作贡献表示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号召广大干部职工传承红色基因,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推动实物地质资料事业转型升级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豪迈旋律中文艺汇演拉开序幕,来自各党支部、各部门和工会小组以及离退休干部职工表演了精心编排的15个节目。既有大合唱《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和舞蹈《祖国你好》,表达对党的无比忠诚和深深热爱;又有个人独唱《为了谁》和朗诵自创诗歌《七月畅想》,赞颂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世所罕见的伟大成就;还有在“我想对党说”短视频展播环节,中心广大党员群众以镜头为眼,以心声抒怀,表达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大家用真挚的情感、昂扬的状态、嘹亮的歌声、欢快的舞姿,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的百岁生日,热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表达对党的无限热爱。最后,文艺汇演在同声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热烈氛围中落下帷幕。

    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汇演是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持续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良好氛围。下一步,中心将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把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生动实践,全力开创实物地质资料工作转型升级发展新局面。

    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中心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参演人员和部分离退休职工代表在主会场参加,其他职工通过WeLink客户端在线观看。

     

     

     

    实物资料中心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

    “一个人,生于乱世,不畏贫寒。一个人,风华正茂,出国留学。为的是自己心中的理想,为的是中华崛起而读书。您的名字就叫——李四光……”伴着花园村二小李四光中队同学们的郎朗诗句、悠悠情怀,地质力学所主办的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正式启动。今年的主题为“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旨在向社会公众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激发青少年形成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参加活动的有紫竹院学区教育教学干部、花园村二小李四光中队师生及家长代表50余人,中国地大珠宝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为此次活动做义务讲解。

    启动仪式上,地质力学所主要负责人强调,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人类的家园。善待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我们应把每一天都当作是地球日,传承李四光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携起手来共同守护美丽的地球家园。

    李四光纪念馆与花园村二小李四光中队互赠图书,同学们还进行了《光的永燃》自创诗歌朗诵,《未来学校的孩子们》情景剧表演,《最好的未来》合唱表演,对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女士进行采访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抒发了对李四光先生的敬仰之情,并表示今后将继续拼搏,不断进取,保护地球资源,像李四光先生那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地大珠宝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已经连续三年为李四光纪念馆提供志愿服务。在他们的讲解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纪念馆以及为契合地球日主题更新的科普长廊。

    地质力学所极地地质研究室徐刚研究员以“一路向南 走进南极看地球”为题同学们做了场精彩的讲座。他以南极介绍、南极考察、南极精神为主线,带领学生们揭开南极面纱,探索科学奥秘。

    活动周期间,李四光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扶贫研学活动要求,李四光纪念馆还接待了来自赣南五云镇中心小学的参观,进一步弘扬李四光精神,加强传播地学科普知识。

     

     
    地质力学所启动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

    9月27日上午,由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主办的“翰墨书丹心喜迎十九大”书画摄影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隆重开幕,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离退休老同志47幅作品中共有30幅获得相应奖项。

    为迎接此次活动,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从6月接到部里通知后,认真部署,积极参与,组织老同志谋划参展作品的内容、风格及形式,鼓励和支持老同志们围绕主题在艺术创作中大胆发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参展的28幅书法作品涵盖楷、行、草、篆等书体,书写内容有歌颂祖国发展、地质事业的自创诗词和名人警句,书法布局形式新颖多样;参展的7幅绘画作品,既有百花魁首的国花牡丹,又有中西合璧的印象风景画,还有细腻传神的工笔佳作;参展的12幅摄影作品,汇聚了展示普通百姓幸福生活、赞颂祖国壮丽山河风景、再现自然花香鸟趣等方面的主题。

    经过部离退休干部局组织专家评选,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退休干部李奎元的《白鹭斗鱼》获得摄影一等奖,7幅作品分别获得书、画、摄影二等奖;12幅作品分别获得书、画、摄影三等奖;10幅作品分别获得书、画、摄影优秀奖。航空物探中心获奖居部、局各单位首位,得到参展各单位的肯定与好评。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离退休老同志在部书画摄影展取得好...

    2016年1月27日,地科院力学所在所会议室举办迎新春职工同乐茶话会。徐勇所长、徐龙强书记、侯春堂副所长、马寅生副所长、姜义副书记、王蔚助理和全所职工参加了茶话会。

    徐勇所长在茶话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肯定了2015年所各项工作所取得成绩,同时也对2016年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后所班子成员向全所职工集体拜年,送上新春祝愿!

    文艺汇演形式多样,抢唱歌曲、成语接龙、集体舞蹈和诗朗颂等节目一次一次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特别是职工自创诗歌和改编的歌曲《为了谁》,以野外照片为背景再现科研人员在野外艰苦进行地质工作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与会职工。

    此次活动本着节俭、不挂横幅、不抽奖、不发奖、不发纪念品开展的,是充分利用岁末年初之余,广大科研人员年度野外工作的结束已归队好时机,以“ 围绕中心工作、加强相互交流、促进单位和谐”为主题,职工自编自导进行文艺汇演的,充分展示了力学所职工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和热爱科研工作的精神风貌,传递了正能量。 

    IMG_6372_副本

    所领导给职工集体拜年

    IMG_6392_副本

    抢唱歌曲

    新入职的职工小合唱

    健美操表演

    地科院力学所2016年举办迎新春职工同乐茶话会

     

        11月10日-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届职工文艺汇演分组汇演活动分别在成都、青岛、石家庄三个城市相继拉开帷幕。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宝才同志受汪民副部长所托代表局党组参加三场分组演出活动,并致开幕词。

        局属各单位积极响应局党组的号召,对文艺汇演工作非常重视、投入,局系统27个单位及局机关近600名演职人员参加了汇演活动,表演的节目有舞蹈、小品、相声、诗歌朗诵、合唱、独唱、魔术、戏剧、器乐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很多反映地质工作和地质工作者工作生活内容的自创节目,节目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欣赏性。成都地调中心、青岛海洋所、水文所三个主办单位精心筹办、为汇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保障,三场演出均取得圆满成功,获得一致好评。汇演中,演员们积极投入、保持了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临场精彩发挥,展现了美好的形象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全体评委认真履职,客观、公平、公正评判,广海局、武汉地调中心、西安地调中心、岩溶所、南京地调中心、天津地调中心、航遥中心、环境监测院、力学所、成都地调中心、沈阳地调中心、水文所、地质所等13个局属单位荣获优秀表演奖,地科院等15个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

        本届局文艺汇演活动的口号是“唱响主旋律,展现新风貌”。职工文艺汇演,是局实施凝聚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局党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具体举措,是局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这次活动是局系统各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展示多方面才华、汇报成果的一次机会,也是对局系统各单位凝聚力、广大干部职工精神风貌的一次检阅,更是局属单位之间加强学习、交流的一次盛会。各单位准备节目期间和汇演中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场面,尤其是整个汇演期间始终都洋溢着精益求精、积极向上、欢乐祥和、团结友谊的景象。通过文艺汇演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局系统意识,活跃了局系统气氛,为局属单位之间的友好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局系统两个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单位和谐、稳定,有利于推进局凝聚力工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地调局地质文化建设也是一个有力推动。

        局将从三场汇演节目中选出优秀节目,适时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



    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届职工文艺汇演分组汇演活动取得...

    “展现青春活力、凝聚青春力量”,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展示职工精神风貌,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参加青岛市“最美劳动者”职工工装、时装秀比赛。

    比赛中,青岛海洋所职工结合以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为背景的视频,分别着分体式工装、连体式工装、汉服进行了走秀展示,他们用整齐坚定的步伐、标准有力的动作,展现了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者立足青岛、建功新时代的昂扬风貌,赢得了场下掌声连连。

    在备赛阶段,青岛海洋所邀请退休职工对20名参赛职工进行了辅导和培训,自编自创了舞台动作,为本次比赛的圆满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赛职工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比赛不仅弘扬了新时代地质文化,向青岛市其他单位宣传了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更激发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悉,本次工装时装秀作品突出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展现新时代广大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抒发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激情以及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独立精神。更好地展示青岛作为时尚之都、魅力之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大力推动青岛建设成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青岛海洋所参加青岛市“最美劳动者”职工工装时装秀...

     

    邵汉民(右三)在演示用激光测距监测法进行地灾监测

     

    地灾防治专家讲解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

    如何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及时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并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是人们在汛期来临时最为关心的问题。5月25日~26日,在陕西省商洛市召开的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现场研讨会上,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五化建设”模式,引起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专家们的广泛热议。

    地灾防治“五化建设”正在悄然发芽

    在6月的夏日里,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桃花谷已经没有了盛开的桃花,但竹林雨润、溪水潺潺,却也蕴藏了另一番秦岭神韵。

    谁能想到,7年前的夏季,这里曾是一片狼藉。

    2010年7月23日,陕西省丹凤县遭遇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地质灾害,致使竹林关桃花谷5间房屋10亩农田被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万元。尽管经过综合治理后的竹林关桃花谷风光秀美,游人如织,已经是秦岭生态旅游的品牌之一,但是7年前的那场天灾却给当地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2012年以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陕西省商洛市开展了镇安县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与示范,通过研究创建了地质灾害防治“五化建设”模式。所谓“五化建设”模式,包涵管理支撑层级化、监测手段多样化、数据采集智能化、预警预报及时化和信息服务一体化,是一套新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技术体系。

    目前,“五化建设”模式依靠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手段,结合地方防灾减灾的需求,已经在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帮“土专家”成为“专业人士”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存在监测手段少、监测精度低、预警分析难等问题,同时还面临着缺少有效的业务指导与管理的困境。商洛市杨峪河镇民主村的地质灾害监测员邵汉民,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

    邵汉民所在的民主村辖区有个地方叫王洼,这个有着102户人家356名群众的地方属于大面积滑坡区域,是需要重点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庄稼汉”的邵汉民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只是略懂一二,只能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寻找出最有成效的监测方法。邵汉民这种边摸索边学习的日子一过就是10年,他自创了“金字塔式监测管理体系”和“埋桩法”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等,成为了一名自学成才的“土专家”。

    地质灾害防治“五化建设”模式针对这种缺乏业务指导与管理的情况,给出了解决方法。

    首先,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建立一个层级化的行政管理与技术支撑的融合体系。编制部门防灾工作责任制度、带值班制度、灾险情速报制度、零报告制度和监测人员管理制度等,规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运行与管理。同时,夯实县、镇、村三级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建立技术支撑单位、县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和镇办国土所三级技术支撑体系,形成“三层管理、三级支撑”的模式,促进行政管理与技术支撑相融合,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撑作用。

    其次,建立手段多样化的群测群防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和建实手段多样化、定量化的新型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该院设计发明了激光测距监测法,改进传统埋桩法和埋钉法,集成应用裂缝伸缩仪法、裂缝报警器法、上漆法和简易雨量法等方法,形成了一套包括7种手段在内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方法体系。综合利用7种监测手段,通过监测网点布设,建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实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前缘陡坎、后缘裂缝、坡体裂缝、房屋开裂和降雨量等定量化监测,跟踪掌握隐患点变形发展趋势。

    现在,邵汉民所在的王洼滑坡监测预警示范点已经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专家的帮助下改进了监测方法,配备了先进的监测设备。年近七旬的邵汉民经过专业的培训,现在已经能够很熟练地使用激光测距监测法等监测方法来进行日常监测工作。他也由一位地质灾害监测的“土专家”逐渐成为了一位半“专业人士”,成为群测群防走向群专结合防治道路的一个鲜活的案例。

    “新三件”实现信息管理高效化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地灾防治专家杨旭东,曾不止一次提及新时期地质灾害调查“新三件”——微型无人机、野外调查采集PAD和云平台。杨旭东介绍说,借助以“新三件”为代表的野外智能采集系统,可以解决长期存在的数据库动态更新难的问题,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实时采集、实时传输和实时更新。

    据了解,以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应用转化为核心,结合地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工作需求,搭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集野外数据智能手机客户端采集、灾险情接报处置、灾害信息高效管理等功能为一体。

    野外数据智能手机客户端采集,是基于智能手机研发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数据采集系统”,能够解决群测群防定量监测数据、宏观观测现象、灾情险情信息快速规范化、智能化采集与适时上报,实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群测群防员GPS定位管理等功能。

    灾险情接报处置,是在接收到监测员手机上报的监测数据后,自动分析相邻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和灾险情信息,触发相应预警等级,第一时间自动向监测员和相关负责人发送预警信息;在接收到社会公众报送的灾情险情信息后,第一时间向上报人和相应片区负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通过与气象部门合作,实时共享自动化雨量站监测数据,分析预警等级,并根据站点辐射范围向群测群防监测员及相关负责人定向发送预警信息;结合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预测信息,及时制作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产品,有针对性地发送预警信息,并通过电视或网络面向社会公众发布。

    灾害信息高效管理,是基于数字地球,实现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点、测绘点和勘查点空间分布及详细调查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浏览、查询和统计。

    地质灾害防治也能走向“全智能”

    “大家可以用手机或者PAD扫描这个二维码,就会进入地灾查询地图,可以了解身边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如果大家发现周围存在一些地灾隐患点,还可以拍照进行实时上传,提醒其他人进行防范和安全撤离。”5月25日,在陕西商洛市王洼滑坡群测群防监测示范点,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房浩正在向来自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的讲解。

    据房浩介绍,每一个地质灾害点都应有一个专属身份证——“二维码”。这个二维码里隐藏着一个地质灾害点的履历表,包括名称、地理位置、类型、规模、威胁对象、防灾责任人等调查信息,以及灾害点的确定、排查情况、防治现状等过程信息。利用“二维码”,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扫描查询地质灾害点的基本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专用PAD,有针对性地查看、修改地质灾害点信息,从技术上实现地质灾害点的唯一识别、继承更新和跟踪管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基于互联网和地质灾害云平台,结合微信二维码扫描、野外采集系统二维码扫描和地灾地图查询等功能,打造的“掌上地灾服务中心”,有助于推动全民参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实现防灾减灾社会化、公众化和普及化。

    此外,利用地质灾害数据采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地灾地图等软件,可以实现地质灾害防治数据采集、集成管理、挖掘分析和发布服务全流程信息化、一体化;依托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等综合防治信息,基于地质灾害防治“一张图”,可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一体化管理,有效地服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完善建立地质灾害标准化数据库,利用地质灾害数据采集系统,自动更新县级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县—市—省—全国”四级地质灾害数据库自动更新机制,可以实现自下而上的数据库联动更新,为全国地质灾害动态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从敲锣预警到智能防灾

        同谱和谐旋律,共舞魅力春天。3月2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届职工文艺汇演在《新时代地质人》嘹亮昂扬的歌声中拉开序幕。局属单位和局机关300余名演职人员参加了演出。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民同志特意从外地赶回北京出席文艺汇演并为获奖节目颁奖。在京的局党组成员、各局属单位领导和近1000余名干部职工观看演出。


        举办职工文艺汇演,是我局实施凝聚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9年11月开始,已先后在成都、青岛、石家庄组织了三场分组汇演,局属27个单位及局机关近600名演职人员参加了分组汇演,参演节目达到75个。这次文艺汇演就是在分组汇演的基础上,从局机关和27个单位各选调一个节目,集中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并评选优秀节目。


        整个演出现场欢声笑语,掌声雷动,气氛活跃。来自局属27个单位以及局机关的28个节目有序登场,一一亮相,舞蹈、歌曲、双簧、诗歌朗诵、魔术、戏剧、器乐等节目类型丰富多彩。广大演职人员以饱满的激情和娴熟的演技,充分展示了地质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为观众奉献了一台视听盛宴。很多单位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以及地质工作为素材,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体现了“唱响主旋律,展现新风貌”的主题;很多老地质工作者、专家和学者,也都克服困难,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创作和表演,为演出的圆满成功奉献了努力和汗水。


        经过评委的反复研究,慎重评审,武汉地调中心的音乐诗画《征服格拉丹东》、地科院机关女声独唱《祝福祖国》和西安地调中心舞蹈《踏歌》等三个节目获得一等奖,同时有4个节目获得二等奖,5个节目获得三等奖,16个节目获得优秀节目奖。


        文艺汇演结束后,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这次汇演既是各单位展示才华、汇报成果的一次盛会,也是对局系统凝聚力、精神风貌的一次大检阅。通过这次文艺汇演,不但丰富了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地调文化建设,同时也增强了局系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将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民为一等奖获奖者颁奖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宝才致辞

     

    自创音乐诗画《征服格拉丹东》(武汉地调中心)

     

     

    女声独唱《祝福祖国》(地科院机关)

     

     

    舞蹈《踏歌》西安地调中心

     

    (摄影:陈洪根 李小卫)
     

    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届职工文艺汇演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