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期,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地调中心”)在南岭大义山地区锡矿研究的取得新进展。

    南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地。钨锡、区内中生代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同时代广泛分布的花岗岩类的密切成因联系,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大义山岩体是南岭成矿带重要的成锡花岗岩体之一,在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锡多金属矿化与不同期次花岗岩的对应关系等方面还存在不同认识。大平锡多金属矿为武汉地调中心在大义山地区新发现的中型规模矿产地,其成矿与高分异花岗岩关系密切,相关研究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

    武汉地调中心联合辽宁师范大学等单位对大义山岩体及大平锡多金属矿床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2件中细粒斑状(含电气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53.2±0.9Ma、152.3±1.0Ma,为大义山岩体第五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锡矿石锡石U-Pb年龄分别为153.4±3.6Ma 和150.22±0.37Ma,成岩、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均属于燕山早期。(2)高精度成岩、成矿年代学结果显示大义山地区成矿作用与岩体第三、五期有关;猫仔山、大顺窿锡矿可能发生了多期叠加成矿。(3)提出大义山岩体源自中元古代基性岩和变沉积岩源区混合,且以后者为主,源岩从地幔储库中脱离的时间为中元古代。(4)结合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对比分析,确定大义山岩体属高分异A型花岗岩,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陆内局部伸展环境。(5)构建了大平锡多金属矿成矿模型,助推区内稀有金属矿产找矿勘查。

    相关成果以“Tin-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and granitic rocks in the Nanling daping mining area_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

    图 1 大义山地区代表性锡矿床成岩、成矿年龄统计图

    图2  大平锡多金属矿成矿模式图

     
    武汉地调中心在南岭大义山地区锡矿研究取得新进展

    2月16日,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其所属的局科普办公室(地学文献中心)、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办的“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五期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办,油气调查中心包书景作了“页岩出气了——页岩气”主题讲座。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人员及现场听众3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神秘的地层世界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其深达1000米~5000米不等的页岩地层中,就蕴藏着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主要用于居民燃气、汽车燃料、化工原料等。本讲座主要向大家介绍页岩气是什么?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人们如何寻找、开发、利用它?在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作用是什么?现场观众观察了来自鄂西地下3500米深度、年龄6.3亿年的富有机质页岩岩心,观看数万倍电子显微镜下的页岩岩石结构和纳米孔隙照片,以及页岩气科普动画视频等。讲座很好地激发了大家对地质科技的关注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流连忘返。

    此次活动是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学技术普及规划(2017-2020)》的重要措施,是社会深度认识和全面了解地调工作的新窗口,发挥了地质科学传播的示范作用。今后将针对地质调查重大突破性成果,定期组织权威专家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科学普及讲座,打造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

    “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五期成功举办

    2015年12月5日,第五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在贵州省铜仁市完成野外考察后圆满结业。会议由力学所侯春堂副所长主持。

    第五期地质力学进修班是李四光学术思想研讨会后续的重要篇章,进修班以地质力学在能源、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为主题,室内授课与野外考察结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教学基地开班并完成室内授课,在贵州省铜仁市野外考察了西溪堡超大型锰矿、岑巩县页岩气井-天星1井和梵净山周缘武陵运动标志。

    座谈会上,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本期进修班,在地质力学理论及其在能源、矿产资源应用方面受益匪浅,进修班弘扬了李四光精神,传播、传承了地质力学的精髓,促进了地质科技创新、地质找矿突破;建议以后常态化举办,办成精品班,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议指出,地质力学在解决国家亟需能源、资源问题以及重大工程的选址与稳定性评价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地质力学构造体系的思想、地应力测量技术在我国复杂构造演化背景下的页岩气勘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并且地质力学已经应用于地质事业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传承和发展地质力学、李四光学术思想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续办地质力学进修班外,扩建后的李四光纪念馆已经重新对外开放,欢迎到北京参观李四光纪念馆、交流地质力学方面的认识。

    会议强调,本期地质力学进修班的成功举办是各方共同谋划、共同努力的结果,课程安排、野外考察路线和考察内容选择均凝聚了各方智慧;在野外承办方悉心周到安排下,各位地勘单位的业务骨干、领导在野外进行了深入探讨、富有成效的交流,大家收获都很大。地质力学兼具基础性和综合性、可量化、能模拟等特点,他表示,地科院力学所将会同各方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弘扬李四光精神,力争把“地质力学进修班”办成“精品班”。

    地科院力学所,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地矿局103地质大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院,贵州省地质调查院相关领导参加了进修班座谈会暨结业典礼。

    西溪堡超大型锰矿采矿现场考察

    岑巩页岩气地质考察

    梵净山周缘地质考察(武陵运动标志之一芙蓉坝组底砾岩

    梵净山周缘地质考察(武陵运动结束标志浅色白云母花岗岩侵入体)

    第五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在贵州铜仁圆满结业

    2015年11月27日,第五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在湖北秭归举行了开学典礼。中国地质科学院王瑞江副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赖旭龙副校长、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原秘书长王泽九、地调局地质力学研究所赵越副所长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来自全国地勘单位和行业部门的科研人员及业务骨干近40人参加培训。开学典礼由地科院力学所马寅生副所长主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地质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迫切需要地质调查工作发挥基础先行作用,解决重大能源、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关键地质问题,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顺应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强烈呼声,进一步弘扬李四光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精神,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地科院力学所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和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举办第五期地质力学进修班,为我国由世界地质大国迈向世界地质强国积极进行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

    地质力学进修班系统地学习地质力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围绕国家重大能源、资源、环境、灾害和重大工程中的地质科技需求,每期选择特色鲜明的主题,研讨实际问题和前沿领域方向。第五期进修班以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题;采用理论学习与野外考察、专家授课与研讨互动相结合的新培训形式,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教学基地进行室内教学研讨,在贵州省铜仁市进行野外考察学习。积累并探索“3+X”培训模式,“3”为长期合作单位,地科院力学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X”为负责野外考察学习的相关单位。


     

    在2周的时间里,康玉柱院士等国内在能源、矿产资源领域的专家分别给学员授课,授课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一是讲授《地质力学概论》,系统学习地质力学的基本理论、区域构造解析、地质力学的工作方法与步骤和地质力学的新进展等;二是讲授地质力学在能源、矿产资源中典型应用成果,主要学习油气地质力学与实践、南方地区构造改造与油气保存、地应力测量技术方法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矿田构造研究方法与应用等课程;三是结合授课内容到贵州省实地进行页岩气、锰矿及基础地质考察学习。 

    背景材料:

    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由李四光创立,是地质科学领域第一个由中国学者创建的学科。地质力学研究地壳运动产生的各种形变现象的规律和地壳运动产生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的相互联系,包括构造体系规律、海洋运动遗迹、岩浆活动现象、变质岩带的发生和矿产形成等。地质力学在矿产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地震地质、地热地质以及地壳稳定性研究方面,特别是对中国石油、煤田和若干金属矿产的预测以及解决重大工程建设和大型矿山开发中遇到的地质问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培养全国地质力学研究人才,李四光亲自倡导举办地质力学进修班。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曾先后举办了四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其中:第一至三期(1962年,1964年,1966年)进修时间为一年,李四光先生亲自编写《地质力学概论》和《地质力学工作方法》教材和讲课,共有全国地勘行业158名同志参加,使青年地质工作者系统地学习地质力学。第四期(2008年),主要针对地质力学研究所的青年专家和研究生,对62名学员进行了系统培训。进修班的学员毕业后,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地质力学,成为了各单位生产、教学、科研部门和单位业务骨干精英,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五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在湖北秭归举办

    2月16日,“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五期)”暨中科馆大讲堂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李四光学者”、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包书景研究员作题为“页岩出气了——页岩气”主题讲座。北京市中小学生及家长3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包书景研究员从神秘地下深部的页岩形成讲起,将页岩气的产生过程、勘探技术、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意义、开发前景等知识娓娓道来,介绍了“安页1井”“鄂宜页1井”等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页岩气勘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倡导中小学生们关注地球深部前沿,热爱地球科学,未来投身到地下清洁能源的勘探开发中,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现场观众还观察了来自鄂西地区地下3500米深度、6.3亿年前形成的富有机质页岩岩心,观看了电子显微镜下的页岩岩石结构、纳米孔隙照片、页岩气科普动画视频等。此外,讲座还对长江中游地区鄂西页岩气调查成果进行了解读,助推社会公众了解我国页岩气等清洁能源的地质调查工作,讲座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流连忘返。

    “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办。自2018年4月起,已成功举办5期,逐渐成为社会深度认识和全面了解地质调查工作的新窗口,发挥了地质科学传播的示范作用。今后将继续针对地质调查重大突破性成果,定期组织权威专家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科学普及讲座,打造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品牌。

    讲坛现场照片

     

    “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第五期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