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第五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在湖北秭归举办

来源:地科院力学所 作者:杨健 发布时间:2015-11-27

2015年11月27日,第五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在湖北秭归举行了开学典礼。中国地质科学院王瑞江副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赖旭龙副校长、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原秘书长王泽九、地调局地质力学研究所赵越副所长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来自全国地勘单位和行业部门的科研人员及业务骨干近40人参加培训。开学典礼由地科院力学所马寅生副所长主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地质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迫切需要地质调查工作发挥基础先行作用,解决重大能源、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关键地质问题,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顺应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强烈呼声,进一步弘扬李四光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精神,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地科院力学所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和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举办第五期地质力学进修班,为我国由世界地质大国迈向世界地质强国积极进行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

地质力学进修班系统地学习地质力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围绕国家重大能源、资源、环境、灾害和重大工程中的地质科技需求,每期选择特色鲜明的主题,研讨实际问题和前沿领域方向。第五期进修班以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题;采用理论学习与野外考察、专家授课与研讨互动相结合的新培训形式,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教学基地进行室内教学研讨,在贵州省铜仁市进行野外考察学习。积累并探索“3+X”培训模式,“3”为长期合作单位,地科院力学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X”为负责野外考察学习的相关单位。


 

在2周的时间里,康玉柱院士等国内在能源、矿产资源领域的专家分别给学员授课,授课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一是讲授《地质力学概论》,系统学习地质力学的基本理论、区域构造解析、地质力学的工作方法与步骤和地质力学的新进展等;二是讲授地质力学在能源、矿产资源中典型应用成果,主要学习油气地质力学与实践、南方地区构造改造与油气保存、地应力测量技术方法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矿田构造研究方法与应用等课程;三是结合授课内容到贵州省实地进行页岩气、锰矿及基础地质考察学习。 

背景材料:

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由李四光创立,是地质科学领域第一个由中国学者创建的学科。地质力学研究地壳运动产生的各种形变现象的规律和地壳运动产生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的相互联系,包括构造体系规律、海洋运动遗迹、岩浆活动现象、变质岩带的发生和矿产形成等。地质力学在矿产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地震地质、地热地质以及地壳稳定性研究方面,特别是对中国石油、煤田和若干金属矿产的预测以及解决重大工程建设和大型矿山开发中遇到的地质问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培养全国地质力学研究人才,李四光亲自倡导举办地质力学进修班。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曾先后举办了四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其中:第一至三期(1962年,1964年,1966年)进修时间为一年,李四光先生亲自编写《地质力学概论》和《地质力学工作方法》教材和讲课,共有全国地勘行业158名同志参加,使青年地质工作者系统地学习地质力学。第四期(2008年),主要针对地质力学研究所的青年专家和研究生,对62名学员进行了系统培训。进修班的学员毕业后,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地质力学,成为了各单位生产、教学、科研部门和单位业务骨干精英,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