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一、 宣传材料下载

    (一)2020年“海洋日”公益宣传片(1部)

    (该片下载时间待定, 请关注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微信,公众号“资源中国”)

    (二)“海洋日”主题特别电视节目

    首播:6月7日晚8: 30

    重播:6月8日下午4: 00

    收看频道:三沙卫视(歌华有线电视网络79频道)

    (6月8日后,可由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微信公众号“资源中国”下载该电视节目及精彩短视频)

    (三)“海洋日”主题公益歌曲《这一天》MV(l部)

    (四)2020年“海洋日”宣传海报(2张)

    (五)海洋主题纪录片《蔚蓝之境》宣传短视频(18个)

    (以上三项宣传材料下载地址:百度网盘https://pan.baidu.com/s/1AyLNQg30EUlzQodshsBLxA,提取码:3pb5)

    二、“海洋日”期间部分宣传活动安排

    (一)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和海南省自然资源与规划厅联合进行“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网络直播。

    慢直播:2020年6月8日全天

    现场活动直播:2020年6月8日09:30-11:30

    直播入口:百度app搜索:“红树林”观看直播。

    (二)自然资源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大型海洋主题纪录片《蔚蓝之境》(1-6集)播出安排

    时间:6月7日-12日晚8点

    收看频道:央视纪录频道(CCTV-9)

    (三)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联合抖音开展的“我为大自然代言”短视频征集活动

    6月6日-15日,扫描以下二维码参与活动

    (四)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联合抖音开展“海洋日之旅”互动小游戏

    6月7日-9日,打开抖音APP扫描以下二维码参与游戏

    (五)部分公益组织活动安排

    1.“We蓝海岸公益随手拍”作品征集活动

    由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为指导单位,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主办的“We蓝海岸公益随手拍"活动,将邀请广大网友拍摄反映海景海情的照片、视频,参与微信、微博、抖音同步推出的“随手拍”活动,传播普及海洋保护知识。

    5月27日-6月22日,扫描以下二维码参与活动

    2.生物多样性地图X海宝守护行动

    由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为指导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一个地球基金会(OPF)联合策划了“生物多样性地图X海宝守护行动",通过发布反映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图“海宝图",引导社会公众了解与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开展“海宝拼图”创意线上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

    6月5日-8日,微博搜索“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或一个地球OPF”,或搜索微信小程序“WWF海宝图”参与海报拼图互动

    3.“为海发声”公益宣传片及配音活动

    由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指导,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PADI国际潜水协会策划的“为海发声”公益宣传片活动,将通过一部“海洋日”宣传片呼吁社会公众关注海洋生态问题,邀请明星潜水员、跨界配音演员进行配音,同时通过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邀请广大网友参与配音,制作自己的“海洋之声”短视频,形成相关话题讨论和互动。

    6月7日-8日,微博搜索“我与海洋的约定”或“PADI官方微博”参与观看和转发明星配音版视频,或搜索微信“PADI”公众号,参与录制自己的海洋公益倡议短片。

    (六)部分高校活动安排

    1.海洋高校新媒体联盟宣传活动

    由中国海洋大学等涉海高校组成的海洋高校新媒体联盟,通过展示在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或行动,在6月8日使用统一标题《世界海洋日|这片深蓝,我们来守护》,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号共同发声。微信、微博搜索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江苏海洋大学官方账号参与互动。

    2.全国海洋文化教育联盟宣传活动

    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组成的全国海洋文化教育联盟,在海洋日期间发起系列线上活动,包括走进红树林直播、海洋科普知识课程户外直播、云参观博物馆、网上讲座、网上展览等。

    可扫描以下公众号二维码参与活动。

    (七)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活动展示

    海洋日前后,全国各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围绕今年主题,结合实际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的海洋日特色活动,多渠道做好“海洋日”宣传。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将编发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海洋日联动专题一一“海洋日,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在行动”,可登陆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微信公众号“资源中国”了解各基地活动精彩内容。

    2020年“海洋日”宣传材料及部分宣传活动安排

    6月2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团委积极响应部机关团委号召,一行20人前往中关村软件嘉年华参观学习。在博览会上青年职工先后参观学习了智慧未来、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娱乐、智慧医疗、智慧家庭六大主题互动展区,特别是时下最新的“黑科技”创新成果,如百度、小米、滴滴、微软(中国)、腾讯(北京)等海淀区高科技企业风采和“高精尖”软件产业生态等有关科技创新成果,培养青年人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启迪青年人的思维,激发青年人的创造热情。

    活动中更有动态科普辅助阅读技术及3D摄像、面部表情捕捉等影视科技,这些科技产品是发明者们智慧的结晶,让人不得不感叹科技的奇妙。在活动现场,大家亲眼见证了3D打印技术由一张空白的材料逐渐被打印成真人的形象,通过亲自示范阅读动态影像科普读物,作为文献科普工作者,中心青年表示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在此次科技之行结束之际,中心青年纷纷表现出对电子技术的热情,也更坚定了立足科普工作本身研发创新科普工作的决心,创造更有价值的地学科普成果,为地质调查领域前行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地学文献中心组织青年职工参观中关村软件嘉年华活动

    2017年科技活动周,中国地调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以“科技强国 创新圆梦”为主题,成功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系列宣传活动,利用互联网+走入山区农村传播双渠道,进行了藏东南地质灾害预警科普动画宣传和大巴山区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服务。

    藏东南重要城镇和交通干线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组、大巴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组,分别针对公众科技需求,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旺季热点地区和边缘贫困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地灾调查人员深入山区农村传播的方式,共同推广开展针对性强、趣味性高的公益科普活动,宣传地质灾害基本知识以及预防应急技能与措施,达到科普推广的效果。

    藏东南地质灾害科普动画宣传以灾害预警科普内容为重点,依托互联网优势进行地质灾害科普宣传。科普动画是以川藏公路(然乌-林芝段)为题材背景紧密结合工作区段地质灾害的分段发育特征,通过采用游戏通关的剧本模式和诙谐幽默的画面及配音,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介绍其前兆识别的基本知识和防患逃生的基本技能,将科普知识生动有趣地展现给目标人群。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大力推广,充分发挥我国优秀网站(频道、平台)的领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科普宣传的公共服务水平。在科技活动周期间,该科普动画已投放至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首页、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网站、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网站首页、百度“秒懂百科”、腾讯视频以及科普中国等门户网站和公共平台,宣传效果显著。据不完全统计,投放至今不足10日,视频点击浏览量已超过2万次,实现了有效传播科学和科普宣传的目的。

    大巴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组织地灾调查人员深入大巴山区开展科普宣传服务活动。2017年5月25日,在宣汉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参与和配合下,地灾调查人员在传统贫困县宣汉县红峰乡开展了“地质灾害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此次活动针对红峰乡地处地质灾害高易发地区,群众对地质灾害知识匮乏和应急避灾意识淡薄等特点,通过横幅、展板宣传和发放手册的方式,以浅显易懂的表达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讲解服务,并就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将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工作深入人心,有利于推进精准扶贫和防灾减灾工作,得到山区广大群众好评。

    在2017年科技活动周活动中,探矿工艺所充分发挥地质调查二级项目科普作用,满足地方需求,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载体,深入基层,采用多样多渠道的宣传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思想,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增强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大巴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地灾调查人员深入大巴山区开展科普宣传服务活动
     
    探矿工艺所成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系列宣传活...

    2月16日至1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召开业务研讨会,深入学习2023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各处室汇报学习体会、2023年工作思路和主要工作计划,谋划中心2023年工作。

    会议期间,中心中层干部结合学习体会谈了各自处室2023年工作设想和主要工作打算,并围绕中心地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局科普中心建设、地质百度、地学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情报、成果及综合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中心班子成员分别对分管处室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议指出,2023年党中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局党组明确了“三步走”“三级跳”的宏伟蓝图,地学文献中心要在自然资源部党组、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局党组提出的地学文献中心“根、干、叶”的关系,守正创新,加快推进“地质百度”“科普中心”和“高水平智库”建设,不断提升支撑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地学文献中心事业高质量发展。

    地学文献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中层干部、二级项目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研讨。

     

    地学文献中心业务研讨会现场

     
    地学文献中心召开业务研讨会 认真谋划2023年工作目标...

    2021年1月5日China Geology编辑部收到通知,经过严格遴选与评审,China Geology(CG)正式被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出版物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数据库收录。

    编辑部于11月中旬将相关申请材料提交至Scopus并很快被受理。整个评审流程仅耗时不到一个半月即顺利通过,获准收录。Scopus的内容遴选与咨询委员会(Content Selection & Advisory Board,CSAB)的专家在评审结论中给予了本刊高度的认可。这是CG自2018年创刊以来,先后被ESCI、DOAJ、AJ、INSPEC、CAS、GeoRef Database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后,再一次被全球知名数据库收录,表明本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进一步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出版界的认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源于广大作者、读者、编委、审稿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和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评审意见原文

    关于Scopus

    Scopus是全球著名学术出版商Elsevier公司旗下的重要数据库,涵盖4大门类27个学科领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出版物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收录了全球5000多家出版商的超过25100种期刊(其中超过23452种为同行评议期刊,中国大陆期刊超过852本),980多万篇学术会议论文,21万册图书以及全球5大专利机构4400万条专利信息,覆盖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学科,收录的内容最早可追溯到1788年(数据来源Scopus Preview网站:https://www.scopus.com/home.uri;查询日期:2021年1月5日;网站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0年1月)。Scopus数据库对于期刊的遴选标准及程序非常严格,经过同行专家推荐,一般有6-12个月的审核期。通过Scopus可以直接检索全球约70000机构学术档案,以及1600万学者学术档案。它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获取科学、技术、医药、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领域的世界科研成果全面概览的一站式平台,是可以追踪、分析和可视化研究成果的智能工具,是全面了解科研现状及趋势,跟踪学者,发现合作资源,学科发展与规划的重要数据来源。期刊被Scopus收录后,将大幅提高出版文章的点击量和阅读量。在接下去的1-3个月内,China Geology自2018年创刊以来的所有文章会被陆续载入Scopus数据系统,编目整合完成后,读者们即可在该数据库中检索到本刊的相关信息。

    关于China Geology

    China Geology (《中国地质(英文)》,CG)于2018年创刊,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一本综合性地学英文期刊。本刊立足地质调查领域,面向地质行业,倾力展示国际高层次、高水平的地质科研学术成果。刊载内容涉及地层、古生物、构造、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石油天然气地质、海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物化遥地质、工程地质等学科。本刊共设四个栏目:研究论文(Original Articles)、综述论文(Review Articles)、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s)、新闻与亮点(News and Highlights)。

    China Geology现已被ESCI、Scopus、DOAJ、AJ、INSPEC、CAS、GeoRef Database、UPD、PA、ScienceDirect、CNKI、万方、CSCD、ISTIC、Google学术、百度学术、ResearcherGate等国内外38个数据库、国际科研机构及院校图书馆和学术数据平台等收录。

    China Geology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在遥感拍摄的照片上找到天安门”“卫星上的照相机坏了可怎么办”。5月1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在听完《遥感改变生活》的科普讲座,用遥感视角环游全球后,他们脑洞大开,迸发出了智慧火花。

    这是“发现·共享”学院路城市穿越节科普活动的现场,来自海淀区第三实验小学、北京林业大学附属小学、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的160名小学生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体验“熟悉的陌生人”这条趣味性和挑战性并存的比赛路线,“科考+比赛”的科普形式让这4支科考小队的兴致格外高涨,一双双小眼睛里都透露着对遥感科学的求知渴望。

    在“科考”活动中,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科技人员用诙谐有趣、浅显易懂的语言向4支科考小队介绍了“什么是遥感”“遥感改变我们的生活”“遥感触手可及”“小朋友怎样为遥感事业做贡献”。讲座以“千里眼”比喻遥感,用眼睛成像类比遥感的技术原理,带着小科考队员们从百度地图的卫星影像图中去寻找自己的学校,通过卫星遥感视角体验全球著名建筑,并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发展和自然资源监管方面的应用。同时,中心科技人员还启发小朋友们认清中国遥感事业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引导他们为遥感事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科考活动还设置了VR虚拟环节,科考小队员们通过3D技术三维体验了卫星发射和卫星运行过程。

    在比赛环节中,科考小队员们需要在北京市卫星影像图上辨认出天安门广场、鸟巢等著名建筑完成打卡,完成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的对比小作业,并撰写趣味科考论文。

    “发现·共享”学院路城市穿越节科普活动由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主办,街道办事处、学院路学区管理中心和学院路10余家科研单位共同举办,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是4处实地科考场所之一。通过科普活动的举办,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科学、热爱他们生活的这片家园,争做科技小公民、街道小主人。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继续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共享优质科普资源,与学院路街道和地区其他单位共同探索地区科普新模式。

     

     

    1

     

     

    2

     

    3

     

    4

     

    5

     

    6

     
     
     
    遥感视角环游全球给小学生带来科普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