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深部探测专项在探索实验地壳现今活动性监测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2014年7月1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SinoProbe-06“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下属的两个课题——“重要地区地应力测量与监测及构造应力场综合研究”(SinoProbe-06-03)和“原地应力测试技术方法试验研究”(SinoProbe-06-01)项目的结题验收专家评审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深部探测中心举行。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大学、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的16位专家参加了评审,专家组组长为康玉柱院士。

      科学科普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拓展地质科学成果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社会公众的地质文化素质做出贡献。



    评委们听取课题成果汇报

      此次结题验收专家集中评审会议前,两个课题已完成了数据汇交、单位初审、多项专利的获取与科普报告的撰写和动画的制作,并完成了财务第三方审计。2014年6月26日后,深部探测专项管理办公室陆续在深部探测专项网站上公布了课题成果信息,开始了专家网审工作。



    SinoProbe-06-03课题负责人陈群策研究员汇报课题研究成果



    SinoProbe-06-01课题负责人吴满路研究员汇报课题研究成果



    评委们观摩新型四分量压磁应力监测系统工作演示

      7月1日,经过两个课题负责人现场汇报,并在深部探测中心观摩新型压磁法原地应力测量和监测系统运行演示、质询答疑和集中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两个课题组均圆满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内容,技术指标达到要求,全部通过验收。其中,两个课题主要的创新性成果和认识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次建立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深孔地应力监测区域网,取得高质量深井地应力测试数据与原地应力深度随变规律,为我国地壳活动性监测和地震预警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在青藏高原东南缘(龙门山断裂带和滇西北地区)和北京地区完成了大量地应力测量,获取了丰富的地应力基础数据,深入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北京地区现今地应力环境,并建立了一批长期应力监测站,初步构建了地应力监测网络平台。

      基于实测数据,重点研究了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现今地应力环境。提出了汶川地震后沿龙门山断裂带地应力作用分段性特征,分析了断裂带不同段稳定性,进而探讨了汶川地震成因机制及其对该地区地应力调整的意义。

      利用大量地应力监测数据,针对特定的地震事件,对相关监测台站的监测数据进行了识别和分析判断,探索了应力变化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

      采用三维线弹性球壳模型,以中国大陆基础数据库地应力资料和本课题实测地应力数据为主要约束条件,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从应力场演化角度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机制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采用三维黏弹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华北地区的初始应力场进行了反演研究,给出了该地区浅表层应力作用方向和强度特征,讨论了柔性下地壳对应力随深度变化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华北动力环境及其对断裂活动性的影响。

      二、自主研发、改造了新型应力应变监测装备,在深孔压磁应力解除法和压磁应力长期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技术进步

      在原压磁测量系统、水压致裂测量系统基础上,成功研制出新型压磁应力解除系统、新型压磁监测系统以及新型水压致裂测量系统,测量深度、测量精度以及仪器设备性能指标显著提高。

      通过压磁应力解除法、水压致裂法系统野外对比测量,对这两种原地应力测试技术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为测量技术规范制定提供了依据。

      研制的压磁应力解除系统、压磁监测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地应力绝对测量及地应力相对观测领域,并已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及应用成果。






    深部探测专项在探索实验地壳现今活动性监测方面取得...

    为进一步提升水上物探技术能力,科学实施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陆联合地质结构探测,服务江西鄱阳湖地区综合地质调查工作,2021年7月20-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组织开展了水上瞬变电磁测深技术野外现场试验。武汉地调中心勘查技术室地球物理专业人员、“鄱阳湖-洞庭湖-丹江口库区综合地质调查”二级项目负责人参加,武汉地大华睿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有关专家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次水上瞬变电磁测深技术试验,主要内容有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技术与常规瞬变电磁(使用重叠回线)技术对比、不同装置距水面不同高度耦合效应对比。试验过程分为浅水区试验、深水区试验2个阶段。试验前,勘查技术室及二级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安全教育提醒。在浅水区试验阶段,项目组成员将做好防水处理的不同装置分别架设在塑料艇上、用救生圈将装置固定在水面上和悬浮在水中,进行对比试验,从中选择适合目标水域施工并满足项目勘探深度要求的装置,优化关键技术参数。在深水区试验阶段,在柴油机动力船的牵引下,上述装置沿垂直主构造方向低速移动,做了连续测量与单点测量效果对比、瞬变电磁观测点RTK GPS定位等试验,最终完成整条剖面勘探。

    本次试验最终顺利完成,试验结果表明:在鄱阳湖水域,重叠回线测量深度较大,但浅部信息缺失并且数据质量欠佳,反磁通线圈回线的探测深度则较小,但基本能够满足项目需求;与将线圈贴在水面上相比,线圈不接触水面时的探测效果更好。

    此次水上物探试验是武汉地调中心加强水上物探方法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通过此次试验与培训,勘查技术室相关地球物理专业人员掌握了水上瞬变电磁法的野外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注意事项,为实施好“鄱阳湖-洞庭湖-丹江口库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2021年物探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支撑服务好长江中游城市群鄱阳湖沿湖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地质物理工作技术条件,也将为武汉地调中心地球物理工作业务转型发展与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后续技术方法储备。

    浅水区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水上试验 

    浅水区重叠回线瞬变电磁法水上试验 

    深水区水上瞬变电磁法试验准备 

    深水区水上瞬变电磁法试验

    武汉地调中心积极探索水上物探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