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9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代表团赴泰国开展岩溶地质领域国际合作。此次工作围绕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西—东盟岩溶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执行,野外监测站点建设并纳入全球站网,以及国际标准化等岩溶领域后续合作展开。

    基于双方团队前期选点工作的开展,初步掌握了泰国沙墩地区岩溶地质概况。此次出访主要的野外工作包括岩溶地质环境监测站建设,土壤、水样品采集及岩溶地貌发育演化对比研究等。其中,水文水化学监测站选择在泰国沙墩府La-ngu河建设,按照已有关键带监测技术标准放置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实现对于水温、pH、电导率等13项水文水化学特征长期在线监测,并链接至岩溶所数据汇聚平台,钥匙交由泰方保管并进行运行维护。根据沙墩地区不同地层年代、岩性及土地利用方式采集土样31份,经初步晾晒,对颜色、硬度及颗粒大小进行分类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在Stegoden洞穴入口建设土壤监测站点。在流域不同地区共采集水样33份,包括13个地表河及20个地下水样。在沙墩世界地质公园地貌调查中,通过将不同流域区段岩溶发育特征与西南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对比发现,该地区海拔高度较低,未发育形成大规模天坑,但孤峰及海蚀岩溶较我国西南岩溶区发育较强烈。

    野外工作结束后,双方围绕前期成果及下一步合作计划进行座谈交流。在过去九年里,双方在岩溶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领域及沙敦世界地质公园联合野外调查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会上,两国专家围绕沙敦世界地质公园及Ching Dao地区岩溶调查与监测、ISO/TC 319岩溶国际标准化工作、岩溶水文、重金属污染、岩溶碳汇机制与计量方法以及泰国“洞穴—保护—社区”可持续管理模式等主题作技术报告,深入交流最新成果,并梳理下一步合作方向。

    野外调查采样

    经充分讨论,双方就四项重点工作达成一致:一是协同完成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结题工作,并持续开展沙墩世界地质公园岩溶研究,积极谋划下一轮项目联合申报。二是推进岩溶地学合作协议签署。三是泰方将以积极成员身份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岩溶技术委员会,牵头热带岩溶国际标准制定,弥补该领域空白。四是双方将开发高分辨率监测工具,建立低成本碳汇观测体系,推动在泰国推广应用。

    岩溶所推进落实中泰岩溶地质领域国际合作

    2018年11月18日至26日,依托国家澜湄合作基金“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国产卫星遥感技术及应用服务培训”项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组团赴泰,与泰国矿产资源厅联合举办了“国产卫星遥感技术及应用服务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是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次赴国外开展援外培训,由涉及卫星前端、应用及国际化推广的8人组成专家团组,与泰方遥感地质领域近20名学员开展了培训与交流,并调研了泰方的卫星遥感及应用现状与需求。

    培训班以我国陆地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的课程培训为主,内容涵盖国产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卫星数据的解释处理、高光谱技术介和遥感地质应用等内容,全方位展示了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卫星遥感优势技术与应用成效。培训班还宣传推广了中国对地观测组织。同时,培训班还邀请了多位泰方专家开展了泰国卫星遥感及航天发展的课程,并与泰国地理信息与空间技术发展局SKP产业园区、泰国国家地质博物馆开展了技术交流,在曼谷周边地区进行了生态环境外业调查。

    培训班有效促进了我国国产国土资源卫星数据资源、技术应用及中国对地观测组织等在泰国的重点交流与宣传推广。培训班还结合泰方需求,进行了初步合作探讨,为后续技术交流、合作研究及联合应用示范打下良好基础。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联合泰国矿产资源厅举办国产卫星遥...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赴泰国柬埔寨老挝开展合作编图境外调查工作”团组顺利完成对泰国、柬埔寨、老挝野外调查。

    2018年5月10日至20日,出访团与泰国矿产资源厅进行了项目交流,并与泰方专家一同调查了中泰铁路沿线环境地质问题以及沙墩世界地质公园滨海岩溶地貌。5月10日,出访泰国矿产资源厅,双方就中泰铁路沿线环境地质调查和滨海岩溶研究进行了交流和商讨。会议期间,双方对之前的合作关系以及前期现场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此外,双方还讨论了2018年工作计划和安排,以及项目协议签署时间表。5月11日至14日,出访团对中泰铁路沿线曼谷-北标府-呵叻府段火成岩与灰岩接触带、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等进行了野外调查,15日至19日,出访团调查了沙墩世界地质公园的滨海岩溶地貌、洞穴、海水入侵情况以及地层界线等,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月21日至24日,出访团访问了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并对岩溶所正在开展的柬埔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进行了野外检查工作。5月21日,出访团与水环所、河南地矿局以及南科大的有关专家一同访问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双方就柬埔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进行了讨论,并签署访问纪要。5月22日,中方代表团调查了洞里萨湖的水文情况、水质情况、生态环境问题、渔民生活情况,并对菩萨地下水利用情况以及菩萨与磅清扬附近侏罗纪至白垩纪典型地质剖面地点开展了实地勘察;5月23日,代表团调查了磅士卑省的温泉、以及塌陷群,为后续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月25日至29日出访团与老挝水资源厅进行了项目交流,并与老挝专家一同进行了水文地质野外调查。25日,出访团访问老挝水资源厅,双方就中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合作编图进行了商讨。老方对中国与柬埔寨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联合调查表达了浓厚兴趣,并表示希望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类似合作,双方对联合开展老挝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地质编图进行了充分讨论,初步达成了共识。25日-29日,出访团对万象-万荣-琅勃拉邦沿途及周边的水库、河水、机民井、瀑布、泉和地下河出口进行了水量和水质的调查,同时对岩溶地貌、岩溶洞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

    本次为期21天的联合调查和业务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中南半岛5国水文与环境地质合作编图”地质调查二级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合作,为进一步巩固澜湄合作,促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与泰国矿产资源厅交流

    柬埔寨开展地下水现场调查

    在老挝水资源厅开展合作交流 

    岩溶所赴泰柬老开展合作编图境外调查工作

    2015年11月15日—12月4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岩溶环境地质系列图》项目 中国与中南半岛岩溶地质对比研究专题组成员章程研究员等5人赴泰国,与泰国地下水资源厅的3位科研人员一起在泰国北碧省开展野外工作。本次工作内容包括对泰国西部北碧省赛要县岩溶地区原有地下河监测站的维护,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示踪实验的开展以及建设第二个国际岩溶碳汇监测点,同时与泰国地下水资源厅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和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为中泰在该区域联合开展1/5万岩溶地质填图做准备。

    中国与中南半岛岩溶地质对比研究旨在通过开展泰国及缅甸、老挝等国岩溶地质调查工作, 开展中南半岛典型岩溶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地质环境调查,揭示中南半岛岩溶作用过程中碳汇的形成机制及控制因素;建立中南半岛全球岩溶碳汇效应的动态监测站;进行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岩溶地质对比研究。2013、2014年项目组已在泰国西部典型岩溶流域建立了第一个水文水化学自动化监测点,通过野外调查与监测,对泰国西部岩溶地貌发育特点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有了初步认识与掌握。通过5次联合野外调查,为泰方培训近20名年轻科技人员,使他们掌握了一整套岩溶水文地球化学调查与监测工作技术与方法。

    此次野外工作,项目组在泰国西部岩溶区域进行了岩溶泉水的取样和现场测试工作,共调查了泉点19个,取回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分析样品各19组,调查路线约150千米;为了更好地计算热带岩溶区土壤的碳汇能力,项目组分别在岩溶区荒地、人工林地以及热带雨林地提取2014年埋放的岩石试片共计12组,2015年埋放试片10组。同时在普特泉上游补给区域的一个落水洞进行示踪剂投放,用将近150立方米水将280克的示踪剂投入。随后几天在Phu Toei 泉接收,同时取回样品研究其回收量。项目组选取研究区域东南部Wang Ba Dan 泉建设第二个观测站,安装了水文水化学自动在线监测仪器,同步记录水温、电导率、pH、水位及降雨量等指标。

    12月2日,项目组来到泰国地下水资源厅,与地下水资源厅厅长Supot先生,副厅长Aranya女士以及项目组泰方合作成员一起进行座谈,章程研究员就此次野外工作做了简短的介绍,指出岩溶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岩溶碳汇问题都需要从全球的视野来研究岩溶科学,中泰合作项目开展有利于推动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国际化平台建设,同时服务于全球岩溶碳循环与碳汇网络建设,提出下一步岩溶碳汇和岩溶区水文地质填图的合作。泰国地下水资源厅厅长高度赞扬了项目组对泰国岩溶流域研究的贡献,同时希望继续每年派2-3人参加岩溶中心国际培训班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的项目合作。

    泰国野外地质工作示踪剂投放

    泰国北碧省Wang ba dan野外监测站建立

    座谈

    中国与中南半岛岩溶地质对比研究在泰国北碧省顺利开...

    2019年9月20日-23日,为增进对中国岩溶与洞穴研究管理的了解和寻求在岩溶与环境地质领域的合作,泰国矿产资源局局长Sommai Techawan(颂迈 塔喳万)一行五人访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9月22日,召开了中泰岩溶与环境地质合作研讨会。中方详细介绍了岩溶所及“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中国洞穴及调查研究、中国与中南半岛岩溶地质对比研究、中国岩溶塌陷现状与研究进展、中泰重点区环境地质合作调查编图工作进展等方面情况。泰方详细介绍了泰国洞穴与岩溶研究和管理现状、岩溶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等内容。双方就开展中泰岩溶与环境地质合作、积极落实前期合作项目协议、支持泰国岩溶研究中心建设、积极参与“全球岩溶”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人员交流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就中泰岩溶地质环境地质合作签署会议纪要。

    来访期间,泰国矿产资源局局长一行对桂林典型岩溶地质地貌、海洋寨底野外基地管理与运行进行了考察,并参观了中国岩溶地质馆。

     

     

    泰国矿产资源局访问岩溶所

    6月29日,泰国矿产资源厅矿产资源所Montri Luengingkasoot所长、高级地质学家Anont Nontaso先生、地质学家Siriporn Soongpankhao女士来资源所访问并开展学术交流。会后双方签署会议纪要。

    会议主要围绕“思茅-呵叻-沙空那空盆地钾盐成矿对比”合作项目开展学术交流,代表团通过介绍工作区的地质背景和研究进展,提出了合作研究内容和初步的工作计划,双方就开展钾盐合作协议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交流讨论,双方一致认为开展此合作研究项目十分重要,一致同意签署两国关于钾盐方面的合作项目协议,加快推进项目的开展。

    泰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其东北部呵叻-沙空那空盆地蕴藏了巨量的钾盐,目前勘探开发程度较低,泰方一直致力于钾盐的合作研究项目。资源所非金属矿产研究室最早于2015年就提出了开展“中-泰盆地钾盐对比研究的建议”,并得到泰方积极响应;2016年6月2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泰国矿产资源厅在成都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云南思茅盆地和呵叻-沙空那空盆地成钾对比研究和资源评价是该备忘录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进一步在思茅盆地开展成钾研究和取得找钾突破,非金属矿产研究室在前期973项目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此次国际合作,该项目对于落实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推动双方钾盐矿产的勘探与开发工作具有实质意义。

    交流会之后,代表团一行参观了资源所透射电镜、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实验室。

    地调局科外部、资源所相关领导和项目组成员参加此次交流会。

    泰国矿产资源厅所长一行访问资源所 

    泰国矿产资源厅代表团来访资源所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泰国关键地质问题与重要成矿带野外调查”团组5人顺利完成对泰国关键地质问题与重要成矿带的联合野外调查,返回中国。

    本次野外联合考察为期15天,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与泰国矿产资源局联合开展。考察组考察了泰缅边界茂奇-德林达依钨锡成矿带、黎府火山岩带、难河-程逸缝合带等重要成矿带/构造带,并就关键地质问题结合野外地质现象进行了交流探讨,共完成路线地质调查约50千米,采集各类样品共156件。

    6月19日,双方在曼谷举行了野外联合考察总结会议,在泰方参加中国-东盟跨境地质编图合作机制和技术指南研讨会和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方面,推进“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共建,共同推进昌宁-孟连-清迈结合带、景洪-难河结合带、腾冲-茂奇-德林达依钨锡成矿带的对比研究,以及与泰国著名地质高校建立学术联系与合作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

    根据本次联合考察组意见,双方还同意设置日常联系人,负责具体合作项目的沟通和协调。

    本次联合考察和业务交流是落实2016年6月中国地质调查局(CGS)与泰国矿产资源总局(DMR)签署的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具体合作内容,取得的成效可加快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地质对比与编图多边合作。

    Pilok钨锡矿考察

    黎府火山岩带野外讨论问题

     

    难河-程逸缝合带硅质岩

    杨永飞博士汇报野外联合考察问题

      刘书生主任与Niran Chaimanee 处长签署会议纪要

    中泰合作泰国境内重要成矿带联合野外调查工作圆满结...

    6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泰国关键地质问题与重要成矿带野外调查团组在曼谷与泰国矿产资源总局举行座谈,具体落实20166月双方签署的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精神,加快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学领域的合作。泰国矿产资源总局Tawsaporn Nuchanong局长出席座谈并致欢迎词,成都地调中心代表以及泰国矿产资源总局技术人员15人参加了座谈会。 

    Tawsaporn Nuchanong局长对中国地质调查局为推进中国-东盟地学合作做出的贡献,为泰国以及东南亚国家提供人才培训、留学生奖学金资助等给予高度评价,表示将会更加紧密地推进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合作。他表示将出席中国地质调查局7月在昆明举行的中国-东盟跨境地质编图合作机制和技术指南研讨会8月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矿业论坛,并发表演讲。他强调,泰国矿产资源总局愿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一起加快推进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国跨境合作研究与编图,同时愿与中方一道推进“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共建。 

    针对现阶段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合作,Tawsaporn Nuchanong局长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希望2018年的跨境合作研究与编图研讨会在泰国举行。二是希望泰国在华的留学生的论文选题放在跨境合作项目中来,做跨境对比研究。三是极力赞成和支持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的建设,并希望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在泰国设立分支机构。 

    成都地调中心泰国关键地质问题与重要成矿带野外调查团组此行还将联合5名泰方技术人员,在泰国开展为期24天的地质矿产野外考察,共同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球科学合作计划实施。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与泰国矿产资源局座谈会交流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与泰国矿产资源局座谈会交流双方关注地质的问题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与泰国矿产资源局座谈会交流后合影

      

     
    成都地调中心赴泰开展地学合作

    2016年8月2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组织人员赴泰国分别与泰国矿产资源厅、地下水资源厅等机构的领导和专家举行会谈。

    泰国矿产资源厅厅长Tawsaporn Nuchanong先生认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是泰国矿产资源厅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的重要一步;基于岩溶所在岩溶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国际引领地位,希望与岩溶所在岩溶地下水、岩溶地质环境、地质公园申报与洞穴开发、石笋研究及气候变化地质记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岩溶所负责人转达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要求培训班要办出成效、办出特色、办成样板的指示,并指出,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开启了双方合作的序幕,并对泰方的工作表示感谢。

    双方回顾了第一阶段(2011-2015)合作以来的工作成果,泰国地下水资源厅副厅长Aranya Fuangswasdi女士指出前期工作开展顺利,希望下阶段的合作更富有成效。岩溶所负责人指出双方前期合作取得了四点成果,一是双方建立了友好的情谊;二是中方通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培训,为泰方培养了人才,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三是开展合作编图、建立监测站并开展岩溶对比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四是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得到了CCOP和中泰双方的肯定。双方商定在第二阶段就“中泰岩溶与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地质环境图件编制”和“岩溶动力系统研究及岩溶区水文测量全方位培训”三个方面开展合作。

    双方就中泰铁路沿线环境地质调查、泰国岩溶地区含水层研究和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三个项目的合作进行细节沟通,泰方希望合作协议草案拟定和项目设计工作同步进行,并期待9月底在桂林能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并就有关协议做好充分准备。双方明确了进一步工作分工,明确了项目设计编写人和联络人。会议结束前,岩溶所负责人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邀请Tawsaporn Nuchanong先生参加9月在天津举办的国际地质矿业大会,厅长先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最后,中方代表团与泰国矿产资源厅就合作内容、机制、方式、相关成果以及进一步开展编图工作等签署了会谈纪要。

    参加会谈的泰方代表有矿产资源厅环境地质处、矿产资源保护和管理司、矿产资源信息中心、金属矿产部、国际合作部负责人,地下水资源厅地下水勘探与评价处负责人以及资深顾问、地质专家和规划与政策分析师等。中方代表有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秘书处,岩溶所科技处、岩溶资料信息中心相关人员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制图专家。

     
    岩溶所积极推进与泰国在岩溶地质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