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12月4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岩溶环境地质系列图》项目 中国与中南半岛岩溶地质对比研究专题组成员章程研究员等5人赴泰国,与泰国地下水资源厅的3位科研人员一起在泰国北碧省开展野外工作。本次工作内容包括对泰国西部北碧省赛要县岩溶地区原有地下河监测站的维护,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示踪实验的开展以及建设第二个国际岩溶碳汇监测点,同时与泰国地下水资源厅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和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为中泰在该区域联合开展1/5万岩溶地质填图做准备。
中国与中南半岛岩溶地质对比研究旨在通过开展泰国及缅甸、老挝等国岩溶地质调查工作, 开展中南半岛典型岩溶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地质环境调查,揭示中南半岛岩溶作用过程中碳汇的形成机制及控制因素;建立中南半岛全球岩溶碳汇效应的动态监测站;进行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岩溶地质对比研究。2013、2014年项目组已在泰国西部典型岩溶流域建立了第一个水文水化学自动化监测点,通过野外调查与监测,对泰国西部岩溶地貌发育特点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有了初步认识与掌握。通过5次联合野外调查,为泰方培训近20名年轻科技人员,使他们掌握了一整套岩溶水文地球化学调查与监测工作技术与方法。
此次野外工作,项目组在泰国西部岩溶区域进行了岩溶泉水的取样和现场测试工作,共调查了泉点19个,取回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分析样品各19组,调查路线约150千米;为了更好地计算热带岩溶区土壤的碳汇能力,项目组分别在岩溶区荒地、人工林地以及热带雨林地提取2014年埋放的岩石试片共计12组,2015年埋放试片10组。同时在普特泉上游补给区域的一个落水洞进行示踪剂投放,用将近150立方米水将280克的示踪剂投入。随后几天在Phu Toei 泉接收,同时取回样品研究其回收量。项目组选取研究区域东南部Wang Ba Dan 泉建设第二个观测站,安装了水文水化学自动在线监测仪器,同步记录水温、电导率、pH、水位及降雨量等指标。
12月2日,项目组来到泰国地下水资源厅,与地下水资源厅厅长Supot先生,副厅长Aranya女士以及项目组泰方合作成员一起进行座谈,章程研究员就此次野外工作做了简短的介绍,指出岩溶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岩溶碳汇问题都需要从全球的视野来研究岩溶科学,中泰合作项目开展有利于推动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国际化平台建设,同时服务于全球岩溶碳循环与碳汇网络建设,提出下一步岩溶碳汇和岩溶区水文地质填图的合作。泰国地下水资源厅厅长高度赞扬了项目组对泰国岩溶流域研究的贡献,同时希望继续每年派2-3人参加岩溶中心国际培训班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的项目合作。
泰国野外地质工作示踪剂投放
泰国北碧省Wang ba dan野外监测站建立
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