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经单位推荐、形式审查、初评、终评程序,中国地质学会2024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和地质找矿重大成果近日在京揭晓。

    中国矿业报7月23日三版原文

    2024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10项)分别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揭示南极冰盖驱动全球气候重大转型的机制,科技创新引领我国锂稀土等战略新兴矿产取得找矿新突破,青藏高原中部非均匀地壳变形演化及其大型断裂带的控制作用,新构造流体耦合成矿原创理论指导发现泾川超大型铀矿,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理论技术重大创新和资源突破,华北赋煤区甲烷开采-防灾-减排一体化理论技术创新及应用,四川盆地超深层天然气富集成藏理论与大气区评价,超浅层勘探理论技术创新推动发现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千亿方大气田,拉轨岗日热隆伸展带中部首次探获高温地热资源。

    2024年度地质找矿重大成果(10项)分别是:黑龙江省嫩江市铜山铜矿深部隐伏矿体勘查探获超大型单体铜矿,山东省齐河-禹城超深覆盖区发现亿吨级富铁矿资源,东天山卡瓦布拉克-星星峡成矿带发现尾亚大型含磷钒钛磁铁矿床,白云鄂博碳酸岩型铁-稀土-铌矿床勘查理论技术创新与找矿突破,离子吸附型重稀土成矿理论与找矿模型指导赣南某地区重稀土找矿重大突破,四川省马尔康市党坝矿区探明超大型锂矿床,广西大厂矿田巴力-龙头山矿区锡多金属矿找矿重大突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探获白垩系首个特大型砂岩铀矿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塔然高勒矿区探明超大型煤炭资源,鄂尔多斯盆地大吉区块探明世界级首个超大型深层煤层(岩)气田。

    中国地质学会自2007年开始组织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活动,通过遴选在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工作中做出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的成果,树立地质科技工作和地质找矿的先进典范,激励地勘行业学习先进,开拓创新,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推动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地质学会二〇二四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和地质找...

    为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成果宣传推介,共同推动此前移交的整装性成果高效转化和精准服务,6月1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哈尔滨中心”)与黑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黑河市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成果宣介会。会议在黑河市委、市政府设主会场,在北安市、嫩江市、五大连池市、孙吴县、爱辉区政府设分会场,黑河市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和农业农村局等12个相关部门以及嫩江市、孙吴县、爱辉区等5个市县区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本次成果宣介会是整装性成果交付后的重要环节,旨在更大范围、更深层面宣传介绍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成果。哈尔滨中心3位专家重点围绕黑河市富硒大豆富锌玉米高蛋白藜麦等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金矿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业经济发展、黑土地开发保护利用及侵蚀沟形成的地学机理、水资源及优质矿泉水开发利用潜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相关部门深入研讨交流,就相关部门关心关注的问题现场进行了解答。

    黑河市副市长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成果支撑黑河市实现粮食连年增产、金矿资源潜力评价和天然饮用矿泉水资源调查支撑大型资源基地建设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双方将在特色农业开发、矿业经济发展、黑土地保护、侵蚀沟治理等方面持续加强协作,推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成果支撑服务黑河市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一、项目编号:24CNIC-023729-59

    二、项目名称:黔东南地区反射地震勘探井炮辅助施工

    三、中标(成交)信息

    供应商名称: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江汉分公司

    供应商地址:湖北省潜江市园林办事处江汉路39号

    中标(成交)金额:128.5(万元)

    四、主要标的信息

    五、评审专家名单

    周克勤、刘文清、曾梅香、刘莹光、李培

    六、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及金额

    本项目代理费收费标准:中标服务费金额按国家计委有关价格〔2002〕1980号文件中规定的标准。按国家计委文件“计价格〔2002〕1980号文”的差额定率累进法下浮10%计算收费。中标服务费按国家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文件的规定,经与采购人约定,由中标人支付。

    本项目代理费总金额:1.5552 万元(人民币)

    七、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八、其它补充事宜

    九、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金光道84号

    联系方式:康春敏0316-2261009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西营街1号院通用时代中心B座15层

    联系方式:张伯天、王涛、申波010-81166161、6160、6159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张伯天、王涛、申波

    电 话:010-81166161、6160、6159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黔东南地...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环北部湾南宁、北海、湛江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在广东湛江东海岛成功实施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第一眼巢式监测井,实现了单孔4层地下水的分层监测,成井深度达到290米,是目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井深度最大的多层监测井。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是提升地质调查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引领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支撑。巢式分层监测技术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在高密封性能监测管材研发和成井工艺完善后推出的地下水分层监测新技术。巢式监测井具有占地面积小、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成井深度大等优点。因之前巢式监测井仅应用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探索巢式监测井在南方地区的适用性和推广这一地下水监测井新技术,武汉地调中心“环北部湾南宁、北海、湛江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组在湛江市新技术开发区东海岛东南村部署施工了一眼巢式监测井。该井下入4根PVC-U监测专用井管,井管采用丝扣连接,连接处有O型圈,密封性能良好,还具有耐腐蚀、寿命长、不污染水质等优点。通过分层填砾、分层止水、分层洗井以及分层采样,实现了在单孔中4层地下水的分层监测和取样。

    在施工过程中,水环中心钻探室解伟全程进行技术指导,针对沿海细颗粒地层制定了完备的成井工艺方案,确保了该监测井的顺利实施。实施分层洗井后,水温、水位、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等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监测井分层止水效果良好,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目前,该井采集的第一批地下水样品已送往实验室做进一步分析。

    湛江东海岛巢式监测井的成功实施,实现了南方地区大埋深含水层单孔多层监测的目标,为南方地下水监测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标志着环北部湾地下水监测网络的初步建成,联合北海大冠沙和海南洋浦地区的地下水分层监测基地,将实现环北部湾地区地下水的分层同步监测。

     施工现场

    完井后的监测孔 

     
    我国南方第一眼巢式监测井成功完井

    一、项目编号:23CNIC-023729-75

    二、项目名称:黔南地区反射地震勘探井炮辅助施工

    三、中标(成交)信息

    供应商名称: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江汉分公司

    供应商地址:湖北省潜江市园林办事处江汉路39号

    中标(成交)金额:122.76(万元)

    四、主要标的信息

     

    五、评审专家名单:

    王波、魏筠、李培、陈明星、刘颖超

    六、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及金额:

    本项目代理费收费标准:中标服务费按国家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文件的规定,经与采购人约定,由中标人支付。

    本项目代理费总金额:1.5138720 万元(人民币)

    七、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八、其它补充事宜

    九、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金光道84号

    联系方式:康春敏 0316-2261009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通用时代中心B座1517

    联系方式:张伯天、王涛、申波010-81166161、6160、6159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张伯天、王涛、申波

    电 话:010-81166161、6160、6159

    http://www.ccgp.gov.cn/cggg/zygg/zbgg/202306/t20230619_20104655.htm

    黔南地区反射地震勘探井炮辅助施工中标公告

    一、项目编号:0747-2061SCCZN198

    二、项目名称:鄂西渝东地区二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

    三、中标信息

    供应商名称: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江汉分公司

    供应商地址:湖北省潜江市园林办事处江汉路39号

    中标金额:¥1,395,000.00

    四、主要标的信息:详见附件

    五、评审专家名单:姜媛、刘明坤、徐建明、李开彦、张交东

    六、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及金额:

    服务费金额:¥18,160.00

    收费标准:中标人在领取中标通知书的同时,以中标金额为基数,按照原计价格[2002]1980号、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文件规定的服务费标准向招标代理机构缴纳招标代理服务费。

    七、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八、其他补充事宜

    /

    九、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招标人信息

    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7号北京奥运大厦

    联系方式:010-64304688

    2.招标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中化商务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A2号中化大厦

    联系方式:010-59368953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刘亚宁

    电话:010-59368953

    十、附件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鄂西渝东地区二维地...

    9月20日至21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走进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华峰小学,开展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让地学科普活动走出北京,走向全国。 

    活动期间,地学文献中心将100余册科普图书捐赠给华峰小学海洋图书馆,丰富了该校图书馆的馆藏。同时在学校大厅布设“六次生物大灭绝”科普展板,为孩子们带来了通俗易懂的地质知识。科普讲解员还为4-6年级的300余名师生上了一堂题为“松科二井——探秘恐龙灭绝原因的望远镜”的科普课,用妙趣横生的方式向基层师生介绍了我国实施地球深部科学钻探战略的最新成果,普及了“松科二井”的重大成就,极大调动了孩子们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华峰小学是一座渔村小学,拥有全国首家小学海洋图书馆,有着良好的地学知识传播基础。今后,地学文献中心还将发挥资源优势,继续与这所小学深化科普合作。

    今年以来,地学文献中心的科普工作主动融入全国科技科普服务大平台,已经先后在江西赣州、云南曲靖、福建晋江等多所中小学开展科普服务,逐渐形成在全国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未来,还将与全国各地有需求的学校、乡村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地学科普工作能力、传播地质调查重大成果,努力成为地学科普领域的一面旗帜。

     

     
     
     
     
    全国科普日 地学科普走进福建省华峰小学

    在廉政文化活动周期间,地调局沈阳地调中心开展了以“逐梦新时代,清廉促发展”为主题的廉政文化系列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广泛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政宣传教育,有效促进沈阳地调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确保廉政文化活动取得成效

    沈阳地调中心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研究决定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培育高尚道德情操,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为重点,制定《中心2018年廉政文化活动周方案》,以沈阳地调中心和各党支部两个层面,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激励干事担当,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稳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全面开展廉政文化活动,营造廉荣贪耻文化氛围和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一是沈阳地调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讲廉政教育课。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成员立足工作实际,深入阐述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各项地调科研任务保驾护航。二是在沈阳地调中心一楼大厅设置展板和大屏幕滚动播放廉政文化教育图片。宣传中纪委十九届二次全会精神、沈阳地调中心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主要工作、廉政小故事等。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要做“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弘扬清风正气,从内心深处崇廉尚实、爱岗敬业。为全体职工发放《国土资源系统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案例选编—灵魂的裂缝》,为各党支部发放《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文件汇编》,为党支部纪检委员、党小组纪检监察员和项目廉政监督员发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记录本》,并将其做为党支部学习教育和日常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三是积极参加局系统廉政答题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通过参加此次答题活动,对广大干部职工如何遵章守法、遵守纪律起到了促进和教育作用。四是征集党员干部及亲属廉政寄语。广泛征集党员干部及工作人员家人对其的廉政寄语,通过图文的形式表达对党员干部及工作人员的廉政要求。五是发放局统一起草的廉政家书。传达局党组纪检组的关心关怀,提醒家属助廉,营造良好家风,推进廉政教育进家庭,践行“责任 创新 合作 风险 清廉”的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职工安心奉献,踏实工作。六是参观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组织在职职工参观阜新万人坑遗址,通过参观活动,学习了解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鼓励职工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为东北地质调查工作做出贡献。七是开展因公出国廉政纪律教育培训。为东北亚研究室从事境外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讲解沈阳地调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办法》、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违反外事纪律的典型案例和上年度局廉政风险防控专项审计发现的问题,规范出访行为。

    三、各部门、各支部自主开展丰富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

    基础地质研究室朝阳临时党支部参观了“北票市日伪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陶海营子野外临时党支部参观阿鲁科尔沁旗双胜镇红星村史馆,认真学习了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坚定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楞吉曼达坂临时党支部观看党风廉政教育主题宣传片《大揭秘-共和国第一贪污案》,牢记“本本分分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理念。扎赉特旗临时党支部学习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主讲的《正风反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了解了反腐败斗争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腐败对经济社会的危害;明白了当前我党面临的反腐败斗争工作的形式。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室锦州项目组观看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代价》。辽中南项目组组织观看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长吉经济圈项目临时党支部集中观看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片《永远在路上》,之后围绕案例展开了热烈讨论。中俄蒙野外临时党小组全体党员参观同江市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参观学习过程中,以古往今来的典型案例为警示,以廉政楷模为榜样,使全体党员得到了心灵的洗涤与净化。

    通过此次学习、答题、参观等活动,使全体党员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坚定了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的决心,尤其在当前各项目组出野外初期,更加明确了哪些是工作中的红线,不能触碰。进一步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思想,为做好野外一线地调科研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沈阳地调中心项目人员在野外答题

    观看反腐教育片

     

    沈阳地调中心显示屏和展板廉政宣传

    沈阳地调中心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

    4月2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桂东-粤西成矿带云开-抱板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二级项目组,与湛江市国土资源局、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区管理局、广东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湛江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第49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在雷琼世界地质公园三岭山景区举行。

    湛江市国土资源局、湖光岩风景区管理局、广东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湛江市科学技术协会、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基础地质室相关领导参加了活动并分别致辞。活动紧紧围绕“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主题,举办了“魅力地质——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图片展览,用48幅展板展示了中国的地质公园精美绝伦的地质地貌奇观。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岩石矿物标本展览。随后,来自各主办单位的80余人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借此向公众宣传绿色低碳的环保意识。

    4月22日,作为此次地球日系列科普活动之一,武汉地调中心“桂东-粤西成矿带云开-抱板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二级项目项目组在湖光岩风景区内举行了科普日现场答题活动,并以展板的形式对二级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展示,现场还安排了项目组科技人员进行现场答疑。活动现场共有80余人参与了答题活动,多人就感兴趣的地质问题与项目组科技人员进行了交流。此次活动既达到了普及地学知识的目的,又增加了公众对地质工作的认知度。

    活动开幕式现场

    绿色骑行

    答题活动现场

    武汉地调中心与湛江市国土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第49个地球日...

    2021年5月17日,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学生科学兴趣,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雪峰古陆周缘页岩气地质调查”项目组,在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湍江小学开展了一场以“走近地球科学,认识页岩气”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

    项目组成员以科普讲座的形式,向湍江小学的师生们进行了地球科学科普知识介绍与宣传,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科学探索热情。活动中主要以图文、视频、互动讲解等多种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页岩气”“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过程”等内容,宣传了广泛的地球科学知识,系统展示了近年来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娄底地区取得的页岩气勘探成果,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地球科学探索存在的神奇魅力。生动有趣的地球科学科普知识深深吸引了广大同学们的注意力,拓展了他们对地球科学领域知识的认知和了解,营造了学校学科学、爱科学的浓厚氛围。

    本次科普活动受到了湍江小学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好评,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取得了圆满成功。

    项目组人员认真讲解

    项目组人员与师生们集体合影

    武汉地调中心在冷水江市湍江小学开展页岩气科普知识进校...

    2017年8月25日至8月30日,第十五届国际地质灾害减灾论坛(The 1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disaster Reduction, ISGdR)在日本岛根县的隐歧岛、松江市以及京都府宇治市举行。本次国际论坛由日本岛根大学自然灾害减灾中心、国际地质灾害减灾协会、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滑坡研究中心、日本隐歧岛国际地质公园等共同主办,共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英国、荷兰、捷克、尼泊尔等国家的134位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

    应国际地质灾害减灾协会主席Fawu Wang教授的邀请,地调局地质力学所孙萍博士出席了此次国际论坛,并作了题为“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sm of rainfall-induced shallow loess landslides”的特邀口头报告。鉴于地质力学所对国际地质灾害减灾协会的重要贡献,本次会议聘请地质力学所所长邢树文研究员为协会高级国际顾问,同时继续聘请孙萍博士为新一届国际减灾协会主席助理及协会期刊Geoenvironmental Disasters编委。

    本次论坛包括学术研讨会、野外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参观等内容。参会专家学者就“UNESCO在地质灾害减灾方面的工作”、“地质灾害分析中的新方法”、“岩土介质分析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地震地质灾害研究”、“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研究”、“城市防灾综合问题”“大型工程的地质灾害情况”等多个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对日本隐歧岛的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海蚀等地质灾害进行了野外考察,对隐歧岛的地质变迁、地质灾害的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期间,与会专家还参观了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的大型环剪实验室和离心机实验室。

    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和丰富的野外考察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地质灾害领域各国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该领域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也宣传并展示了地质力学所在地质灾害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巩固了先前建立的国际合作关系。

    与会专家代表合影

    野外地质灾害考察

    参观京都大学环剪实验室

    地质力学所参加第十五届国际地质灾害减灾论坛

     

    沿海地区土地受海水侵蚀发生海岸崩塌

    国家海洋局近期发布的《201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16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比2015年高38毫米,达1980年以来的最高位。而且,中国沿海近五年的海平面均处于30多年来的高位。受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累积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辽宁、河北和海南等省的海岸侵蚀范围加大,辽宁、河北和山东等省的海水入侵较重,高海平面加剧了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的风暴潮与洪涝灾害。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年来海平面的快速上升?面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各种危害,应如何应对?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海洋地质专家。

    全球气候变暖是海平面上升的根本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是海平面上升的最根本因素。”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夏真告诉记者。

    据夏真介绍,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温逐渐上升,直接导致海水膨胀、极地冰盖和冰川融化,从而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据研究,当温度为25摄氏度时,水温每增加1摄氏度,100米厚的海水层就将膨胀约0.5厘米。菲律宾马尼拉海域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因素所占比重约为1/3。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格陵兰冰原和南极冰盖,以及山地冰川的加速融化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过去十年格陵兰冰原平均每年融化约3.03万亿吨,南极冰盖平均每年融化1.18万亿吨,格陵兰冰原所拥有的水量足以让海平面上升约7.62米。此外,许多小型陆地冰川也在加速融化,尤其高山冰川的融化速度明显超过大型冰盖,山地冰川融化在海平面上升的所有因素中所占比重约达1/3。

    2016年我国沿海地区的海平面高位上升,有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的背景,同时更是受到2015~2016年的极端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影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首席专家印萍表示,受2015年夏季开始并在冬季达到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包括我国沿海在内的西太平洋海面温度降低,海平面上升幅度小,总体低于往年水平;2016年夏季受拉尼娜事件影响,西太平洋岸海水温度持续升高,海平面达到了历史新高。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导致我国沿海海平面异常,处于近30年来的最高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二级研究员王宏则指出,具体到某一地区,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还有地质因素(新构造下沉)、人为因素(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下沉)等局地因素,在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相对海面上升。

    据夏真介绍,广东沿海的湛江市、海康城月镇、东莞麻涌、潮州南龙湖、汕头北下棠、潮阳西北西胪、海丰可塘等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其中,湛江市地面沉降最大区累计可达110.35毫米。珠三角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分布广泛、厚度大,也易造成地面沉降。

    此外,专家们还表示,区域海平面变化还受局地海温、海流、风、气温、气压、降水和径流变化等水文气象要素的影响,气温和海温升高、气压降低,海平面会突然升高。如低气压、强台风引起增水或风暴潮现象,风暴潮将海水推入封闭港湾也会导致海平面异常升高。

    海平面的加速上升加剧了海洋灾害致灾程度

    海平面的加速上升,已经成为海岸带的重大灾害。

    印萍指出,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导致沿海地区低地被淹没和土地资源损失。而与海平面上升相伴的,还有台风强度、频率增加和降雨增多,从而加剧沿海地区风暴潮、海岸侵蚀、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并引起河口内涝、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长期海平面上升还会影响城市排水系统、海堤和港口码头等安全标准。我国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沿海低地和河口地区受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影响最大。

    “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不到1米,现有约13%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若海平面再涨400毫米,那么珠三角1/4土地或变成海的一部分。”夏真介绍,渤海和黄海沿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最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也多受海水入侵困扰。2014年珠江口共监测到咸潮入侵8次,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咸潮入侵达15天。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等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出现了严重的土壤盐渍化。

    海平面上升不仅会加剧风暴潮灾害,增加超级台风出现的频率,还会加大洪涝灾害的威胁。当遇到天文大潮和季节性涨潮时,本已升高的海平面威力大幅增加,使潮水暴涨,影响区域更广,危害更大,原有的防潮工程功能减弱,海潮甚至冲毁海堤,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2008年,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缅甸,风暴潮、巨浪和高海平面共同作用,酿成严重灾害,超过12万人遇难,约200万人受灾。2014年,广东省海域共发生风暴潮3次,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60.41亿元。王宏也指出,上海、广州及天津这样的沿海大城市和沿海低地地区,特别是包括辽东湾、渤海湾、黄河三角洲、莱州湾、苏北沿海、长三角、杭州湾、闽浙小海湾及珠三角等泥质海岸带地区,因海面上升,使得致灾大潮高水位和风暴潮危害增强,沿海地区被高水头海水淹侵的程度和发生频率大大增加。

    海平面上升还造成海岸侵蚀严重。海平面上升,海洋动力作用加强,使得海岸侵蚀加剧,特别是砂质海岸受害更大。海水易对堤岸下的海砂冲刷侵蚀,造成海岸坍塌后退。资料表明,我国70%的砂质海岸被侵蚀后退,有的海岸每年“后退”数米甚至数十米。深圳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土洋收费站附近280米长的岸段受侵蚀,2010~2014年最大侵蚀距离为18.7米,平均侵蚀距离9.5米,建在岸边的篮球场完全消失。汕头潮阳区龙虎湾岸段侵蚀严重,导致部分堤坝崩塌,建筑物严重损坏,部分房屋墙角被掏空成为危房。

    科学应对海平面上升及其带来的各种危害

    海平面上升虽然是缓发性海洋灾害,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公众的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应对?

    印萍建议,一是应加强海平面上升观测系统建设,开展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灾害预测和沿海地区灾害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区划和减灾防灾战略;二是提高河口三角洲和沿海低地平原区防洪排涝标准,海岸防洪堤、港口码头和沿海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因素,并根据海平面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防洪标准和采取措施;三是开展海岸生态系统建设和滩涂修复,扩大红树林等滨海湿地面积,开展滩涂修复和养护,提高海岸带自然生态系统应对海平面上升的能力;四是严格控制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减缓相对海平面上升;五是完善海岸带避让制度,预留海平面上升的海岸空间,避免在高风险的避让线内建设重大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等。

    夏真指出,要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影响,重新修订城市防潮排涝标准,减少海岸及海堤侵蚀冲刷程度,提升河道排涝能力,以适应海平面上升。加强地面沉降监测,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减缓相对海平面上升。在咸潮影响严重区,根据海平面上升幅度及季节变化情况,合理调配淡水资源,调整供水对策,保障供水安全。合理开发利用海岸,避免大规模破坏生态系统的开发活动,为滨海湿地、红树林、芦苇等滨海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及发展空间,提高其抵御和适应海平面上升的能力。科学围填海,保护滩涂资源,减缓海水对海岸的侵蚀冲刷。加强侵蚀岸段治理,保护海岸。修建加高加固围堤或其他防护工程,在围堤外侧种植红树林水草等植被,开展生态修复,构建生态系统与围堤相结合的立体防护网;采用人工补沙或固沙工程,建设沿海防护林,维护海岸沙丘及沙滩,科学应对海平面上升影响。开展海洋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监测工作,加强风暴潮、海啸、咸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等海洋灾害的立体化监测,建立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处理、风暴潮预报的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强化海平面上升和相关海洋灾害的预警预报服务,全面提高沿海地区防御海洋灾害能力。在沿海地区向公众大力宣传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开展海平面上升危害的科普活动,增强公众对海平面上升以及风暴潮、咸潮等海洋灾害的防范意识,使大家自觉保护海洋环境,监督海岸带开发活动,避免无序非法用海。

    王宏则建议,参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海面上升预测方法,做出不同的预案(包括最坏的);在具体政策的制定上,汲取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预先在保险业等相关领域开展调研与试点,例如提高海岸带开发的税收用于成立海面上升保险储备金等;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大众与传媒的认知。

    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开展海平面上升专题调查研究

    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期关注海平面上升调查研究工作,在我国海岸带重点岸段开展海平面上升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调查海堤标高和地面沉降速率,开展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和风暴潮灾害调查,研究滨海湿地和岸滩修复技术,制定了重要沿海城市和临港工业区应急减灾方案等。在“十三五”开始实施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中,将开展应对海平面上升专题调查和战略研究,在全国重点海岸带地区开展涵盖海平面上升影响调查研究的海岸带环境地质工作,编制重点区灾害风险区划,支撑服务沿海区域建设规划、港口核电等重大工程安全、减灾防灾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据夏真介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1998年开始,先后在广东大亚湾、大鹏湾、珠江口、北部湾广西近岸、福建平海—浮叶海域,以及海南乐东—陵水海域开展了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对海岸带的环境地质问题、滨海湿地(尤其是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海岸侵淤及动力沉积作用、海水温度盐度和水质环境及海洋工程对环境地质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分析。近年来,为应对海平面上升影响及海岸带环境变化,广海局加强了对海岸带地区的地下水、咸水入侵及海滩稳定性监测,设立了《北部湾等重点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在广西和海南沿岸有重点地选择调查基线,采用多学科立体式的调查技术,进行了约10余年的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工作,建立了“三位一体”海水入侵监测系统,长期有效监测,定时采样分析;与海岸蚀淤监测剖面及调查基线结合,形成“陆海一体”监测体系。

    王宏指出,要加强海岸带、特别是最易受海面上升影响的泥质海岸带地质工作;开展综合调查与监测,包括查明海岸线蚀淤、围海造陆区块稳定性、地下水位与水质变化、毗邻浅海区地质环境变化,以及新构造活动等,并重视相关基础科学研究。王宏强调,在地质历史时期海平面变化研究方面,国内的整体水平明显落后,尤其对于地质历史时期海面变化的背景情况、变化规律与预测研究几乎为空白,是当前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在应用地质方面,要主动介入海岸带重大工程(如围海造陆)的地质环境评价工作,提供高水平的公益性地质成果。

    海平面上升,不可忽视的海洋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