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5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金秋十月,李四光纪念馆与“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相聚在贵州六盘水市第十九中学,为师生们带去了“为了民族的繁荣——文化名人与文化自信”巡展及宣讲活动,让边远山区的学生们近距离地学习、感受中华名人的民族精神,提升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

    在活动开幕仪式上,李四光纪念馆连同其他几家联盟单位分别与十九中签订了展览协议,授予十九中学为各馆的研学基地,并举行了授牌仪式,约定在展览及研学活动、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签约结束后,十九中学组织了学生征文及朗诵名家名言活动,各馆代表为十九中学赠书,并为获奖学生颁奖。

    各馆代表还为师生们详细讲述了14位名人(宋庆龄、李大钊、鲁迅、郭沫若、老舍、徐悲鸿、梅兰芳、李四光、詹天佑、梁启超、红线女)的生平事迹,激发了参观展览师生们的爱国热情,弘扬了文化名人的伟大民族精神。

     
     
    李四光纪念馆走进山区学校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李四光纪念馆结合“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疫情影响下,博物馆业更加关注宣传模式的创新和数字化的文化体验,李四光纪念馆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探索在后疫情时代名人纪念馆的“恢复与重塑”,为承担新时代地质文化建设、服务区域教育发展提供内驱动力。

    “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展”开幕

    5月14日,“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文化活动暨“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展”启动仪式在郭沫若纪念馆举行。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馆学会、中共北京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由“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承办。李四光纪念馆作为联盟成员之一,参加了活动。

    展览运用大量的实物及资料、照片,展现了宋庆龄、李大钊、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徐悲鸿、梅兰芳、李四光、红线女、詹天佑、李叔同、康有为、梁启超等14位近现代文化名人的人生轨迹和杰出贡献,让观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受这些近现代杰出人物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以及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优秀品格。通过专题展览让文化名人走进社会,走近大众,将文化名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继续发扬光大。

    此次联展包括两个展览:《追求与探索——文化名人的历史印记》图片展,计划在北京宋庆龄故居、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桐乡市茅盾纪念馆、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天津梁启超纪念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同步展出。之后在其他省市的博物馆、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巡回展出。

    《传承文化名人之精神、点亮博物馆未来之光——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展》于5月15日至6月10日在徐悲鸿纪念馆展出,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地相继联展。

    倾听藏品之声,献礼建党百年

    5月18日,百集音频节目“藏品有话说”在新华网正式上线。该节目由北京市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北京博物馆学会联合新华网共同制作,讲述北京地区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的爱党爱国藏品故事。

    李四光纪念馆的藏品“小小公文箱”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冲破重重阻挠,历经艰辛的“漫漫归国路”。通过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追寻红色足迹,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激励鞭策公众以更加奋发向上的姿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该件藏品入选“藏品有话说”节目的“浊酒不销忧国泪”子栏目,并将于近期播出,届时可通过新华网客户端进行收听。

    走进李四光纪念馆

    5月14日,李四光纪念馆为期两周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为了丰富社会团体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宣传周期间还举办了近现代文化名人的主题展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涌现的英雄楷模事迹,免费向公众开放。

    李四光纪念馆开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

    阳春三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所党办纪检党支部携手李四光纪念馆,共同组织开展“探访文化名人,重走红色之路”系列主题党日活动,第一站走进郭沫若纪念馆。李四光纪念馆与郭沫若纪念馆同为北京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成员,此次活动是用好红色资源、推进李四光纪念馆基地建设与支部工作相结合的创新尝试。参加活动的有人事安全党支部、地质力学党支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党员同志们透过垂花门,感受着郭沫若先生《科学的春天》一文中描绘的“人民春天”的景象,嗅着庭院中腊梅徐来的淡雅幽香,重温着这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弃医从文,投笔从戎,追求理想,以身报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卓越一生。参观结束后,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女士讲述了李四光与郭沫若相识相交的过往,党员同志们与郭沫若纪念馆领导进行深度交流。

    郭沫若与李四光同为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上下求索、苦心孤诣,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及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二人分别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及副院长职务,工作中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推进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都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正如郭沫若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我要以松柏的态度来刻画出自己的年龄,能成为合抱的大木给天下的劳人以一片清荫,即使中途遭了电击或者枯死,我也希望它的残骸能够供给贫苦人一把取暖的柴。”这是先生的信念,也是老一辈爱国知识分子共同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

    背景介绍:

    北京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由全国8地,14位名人的19家故居纪念馆组成。这14位名人分别为宋庆龄、李大钊、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徐悲鸿、梅兰芳、李四光、红线女、詹天佑、李叔同、康有为、梁启超。联盟每年紧扣党和国家的宣传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在国内外不间断开展主题展览、出版、讲座、演出等文化活动,弘扬以“8+”名人为代表的中华名人精神,展示他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追求,被誉为“博物馆界的乌兰牧骑”。

     

     
    探访文化名人,重走红色之路——走进郭沫若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