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1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地调中心”)科普团队精心组织,以“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为主题赴多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在广安市官盛镇,成都地调中心国土空间综合研究团队与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成的联合宣传组,通过展板、横幅、宣传材料以及现场讲解答疑等形式,向当地群众普及了“全国土地日”的背景知识,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在大关县文化广场,成都地调中心战略性矿产勘查团队向市民展示了当地产出的铝土矿、石英砂岩矿等标本,详细讲解了成都地调中心近年来在当地取得的找矿成果。团队还向群众介绍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意义。在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基地,成都地调中心自然资源督察技术团队也通过展板宣传的形式,向干部职工普及了督察执法和耕地保护的相关知识。

    此次全国土地日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土地资源保护的认识。未来,成都地调中心将继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为推动耕地保护贡献更多力量。

    广安市官盛镇活动现场

    大关县文化广场活动现场

    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成都地调中心赴多地开...

    2020年7月10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组织25名党员来到广安市邓小平故居开展“不忘初心、弘扬优良家风”主题党日活动。

    缅怀小平、感恩小平、学习小平。沿着青石板小路,大家依次参观邓小平铜像广场、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缅怀馆和邓小平故居,在邓小平铜像前全体党员集体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一致表示要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广安之行,领略到伟人为我国革命胜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波澜壮阔、力挽狂澜的一生;感悟到伟人从小立志、注重教育、奋斗不息的优良家风,接受了深刻的党性党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家庭家风教育。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是深入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成都综合利用所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让党组放心、让职工群众满意的政治机关的活动内容之一。

    162876402319706061

    在邓小平铜像广场合影

    448011415942549306

    全体党员面对邓小平铜像集体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620786903773106428

    参观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909532118613175315

    在广安市邓小平故居开展“不忘初心、弘扬优良家风”主题党日活动

    成都综合利用所开展“不忘初心、弘扬优良家风”主题...

    泥页岩为一种易碎的岩石,在野外露头中极难获取满足实验测试要求的完整的柱状样品。图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广安市油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项目何江林,冒着酷暑,用胸膛顶住猛烈抖动的钻机,钻取高质量样品,溅出的泥浆脏了鞋子裤子。(成都理工大学张成摄)

    何江林冒着酷暑钻取高质量泥页岩样品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广安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李明辉(左三)与广安市邻水县县委书记赵璞(左二)、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党委书记钟超(左四),在邻水县高滩镇倒碑村现场交流2020年度广安市华蓥山东翼地热试验井孔位选址相关事宜。

     

    李明辉在四川广安现场交流地热试验井孔位选址事宜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福建、海南、承德、宜昌、广安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示范区)开展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试点,以“精准对接需求、定向科技攻关、迅速行动支撑”等构建了“中央引领、地方跟进”的高效运行机制并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协议,形成了“转型升级支撑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科技攻关破解制约地方发展难题、成果转化探索生态地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服务模式,相关工作进展和成效得到自然资源部和试点省、市人民政府的高度评价。

    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经过3年的探索,有效促进了从综合地质调查转向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成果与进展

    一是转型升级支撑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以综合地质调查为基础探索了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及技术方法,为自然资源管理奠定了技术基础,承担编制《承德市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积极主动支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以“双评价”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形成“中央引领、地方跟进”机制。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将持续按照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探索地表基质层、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作。

    二是科技攻关破解制约地方发展难题。城市综合地质调查立足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攻关地下探测技术,破解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地下水保护、岩溶塌陷灾害、孤石影响地铁建设等难题;生态地质调查立足支撑生态保护与修复,攻关地质控制理论和技术,破解福建长汀水土流失、识别磷源支撑磷矿产业调整和废弃硫铁矿生态修复与治理等难题;地质资源调查立足绿色发展,攻关海砂资源、地热资源、浅层地温能等探测与开发技术,破解地质资源、清洁能源等支撑城市绿色发展关键难题;特色地质资源调查立足支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攻关富硒、富锶等地质资源元素形态及迁移转换理论技术,破解草莓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矿泉水开发利用等技术难题。

    三是成果转化探索生态地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开展土地质量、地质遗迹、地热资源开发、地质文化村建设、矿泉水产业开发、富硒特色产业发展等,探索多途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

    应用与转化

    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的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成果在福建、海南、承德、宜昌、广安等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一是在福建完成省级“双评价”,提出长汀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方案,攻克城市地下孤石精准探测难题,有效支撑福建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和都市区规划建设。

    二是系统总结海南省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综合调查示范性整装成果,针对海南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海岸带开发利用、江东新区和三亚重点地区规划建设、红树林湿地和岸滩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提出建议,有力支撑海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三是基于综合地质调查成果,优选划定承德市生态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区和水土生态修复区建议,研究提出承德市山体保护名录和可供利用的侧向山体资源潜力区,支撑承德市盛世上河图城市设计、山体保护立法和现代山地城市规划建设。

    四是围绕宜昌“化工围江”、矿山环境治理等问题和需求,查明流域磷的来源、沿江化工区土壤防污性能及分布、废弃硫铁矿和煤矿矿山环境现状,提出磷污染防控、化工产业布局、废弃矿山治理等地质科学建议。

    五是在广安新发现一批矿产地、页岩油气有利区、地热富集区、特色土地资源,为广安市能源资源安全提供保障;向广安市政府移交2019年地热井资料,有效支撑地热采矿权出让。

    承德月亮湖科学开发

     

     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

     

     广安华蓥山区生态修复

     

     海南红树林生态保护

     

    宜昌化工围江区修复治理

     

     

     
    地质工作服务“两省三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在四川广安铜锣山高竹新区组织实施的地热勘探试验井成功钻获地热水资源,是继去年在铜锣山牟家镇刘家沟村钻获地热水后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将为川渝高竹新区打造产城景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再添新动能。2020年11月25日下午,广安市委书记李建勤深入地热勘探试验井现场调研,对项目组在较短时间钻获地热水资源的工作成效给予肯定,对近两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以优质的地质调查成果支撑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表示感谢。

    据了解,该井位于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桂花村,由地方政府出资,成都地调中心发挥技术优势与地方政府共同组织实施,目的是查清三叠系主要热储层热储性质,获取地热地质参数,钻获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水资源。

    该井于9月16日开钻,11月12日完钻,井深1705.9米,日出水量达1500立方米、井口水温42℃。该成果有助于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和川渝高竹新区建设,助力广安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

    成都地调中心表示,将持续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华蓉山、铜锣山地区地热资源的整体评价,梳理和凝练成果,进一步做好科学论证,为地热井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地热水资源文章,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四川广安铜锣山地热勘探试验井再传捷报

    今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为做好“土地日”主题宣传,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结合工作实际以各种形式围绕“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主题开展了主题宣传。

    6月15日开始,成都地调中心派出10名技术人员分赴重庆、四川、云南,配合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成都局,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初始调查复核成果等督察工作内业比对和实地核查提供技术支撑。期间,就土地“三调”等政策法规进行了宣贯。

    6月24日,成都地调中心“四川广安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组”与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开展“土地日”主题宣传,向广安市民宣传自然资源管理知识、新版《土地法》知识。成都地调中心项目组现场向市民展示和讲解了项目组在广安发现的恐龙化石。2019年,项目组在广安市发现了马门溪龙动物群化石,这也是广安首次发现的恐龙化石,包括了马门溪龙肱骨、股骨、尾椎关节等部位的化石,牙齿类化石主要为剑龙类牙齿、蛇颈龙牙齿、角齿鱼化石。本次“土地日”展出的肱骨化石为最近刚刚发掘出土的,完整性非常好,许多市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实体化石,都很好奇。成都地调中心技术人员耐心解释,化石的发现对研究古气候的重要的意义,也同时科普了恐龙灭绝的原因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市民们都为家乡有这样的化石而骄傲,也对建设中的广安市自然博物馆充满了期待。

    6月24日,成都地调中心在单位开展了“土地日”主题宣传。以答卷有奖的形式,引导干部职工加强对自然资源管理、自然资源法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有关知识的学习,增进对自然资源管理职能的认知、了解,提升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成都地调中心还利用官网专栏开展了“土地日”科普宣传。

    广安土地日主题宣传

    向市民讲解恐龙化石

    政策法规宣贯

    等待抽奖

    成都地调中心多种方式开展“土地日”主题宣传

    知识改变命运,智慧照亮人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2019年10月14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广安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组联合华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华蓥市委宣传部、华蓥市教育和体育局等部门共同策划了“石头会说话”走进华蓥大型科普活动。活动以“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为主题,并结合第3个“国际化石日”来临,通过专家讲座、提问互动、赠送岩石标本等方式,在华蓥市第二中学开展地质科普,引导中学生节约集约利用地球资源。

    活动中,成都地调中心王子正、何江林、朱斯豹、刘慧中等科研人员为学生带去了《远古的生命大爆发》《石油天然气——工业的血液》《地球是怎么形成的》《“温泉”那些事儿》等科普讲座。讲座围绕宇宙的形成、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第一次生物大爆发、广安市的恐龙化石挖掘进展,石油与天然气的特征、形成、开采,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广安市油气资源特色,温泉的概念、开发利用和广安市温泉现状等相关主题展开。通过科普活动,学校300余名师生对前锋区的恐龙化石、广安市的油气资源及地热资源的分布有了深入的了解。华蓥市境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的财富和宝藏,这燃起了广大师生热爱家乡的情怀。矿物标本、化石标本的展示,让青少年学生们近距离的接触和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也将科学普及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们的心里。在享受了一次科学知识大餐的同时,广大师生也认识到节约利用地球资源的迫切性,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次科普活动得到了华蓥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和林业局、教育局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华蓥市第二中学师生的一致好评,社会反响热烈。华蓥市电视台及其自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成都地调中心大型科普活动"石头会说话"走进华蓥

    近日,广安铜锣山地区地热勘探试验井钻获多层可开发利用的地热水资源。该井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实施。此井设计井深2500米,在封隔上部须家河组第一层日出水量7200立方米的地热水后,于10月8日继续钻进至2149米,并在中下部雷口坡组与嘉陵江组两层都钻获地热水,两层地热水日出水量6000立方米,孔口水温42度。该井三层地热水皆为承压水,孔口自流。 

    10月2日上午,四川省广安市市委书记李建勤率队赴广安铜锣山地区地热勘探试验井施工现场调研慰问,成都地调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情况介绍。李建勤对广安铜锣山地区地热勘探试验井钻获多层可开发利用的地热水资源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井为广安市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经验和示范,对地方旅游产业和新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安铜锣山地区地热勘探试验井钻获多层可开发利用的...

    近日,广安铜锣山地区地热勘探试验井成功钻获可开发利用的地热水资源。该井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广安市战略合作项目之一,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实施,此井设计井深2500米,在封隔上部须家河组日出水量7200立方米的地热水后,继续钻进至当前1500米,中下部雷口组与嘉陵江组两层地热水混合日出水量大于3000立方米,孔口温度42度。

    10月2日上午,四川省广安市市委书记李建勤率队赴广安铜锣山地区地热勘探试验井施工现场调研慰问,成都地调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情况介绍。

    李建勤对广安铜锣山地区地热勘探试验井成功钻获可开发利用的地热水资源给予了极大肯定,认为该井为广安市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经验和示范,对地方旅游产业和新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安铜锣山地区地热勘探试验井成功钻获可开发利用的...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在四川广安铜锣山地区组织施工的地热勘探试验井取得较好效果,在钻遇须家河组地层707-726米井段自流出水,日涌水量7200立方米,孔口水温37℃。

    四川广安铜锣山地区地热钻探是成都地调中心承担的“四川广安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实施的地热勘探试验井,设计井深2500米,目的是查明该区三叠系须家河组和嘉陵江组热储层分布特征,获取地热地质参数,钻获可开发利用的地热水资源,以支撑当地旅游产业和邻水县南拓新区发展。该井钻遇须家河组地层707-726米井段自流出水,孔口水温37℃,证明了须家河地层具有赋存低温热水的价值,能够形成开发条件,为预测深部地热温度提供依据。目前,项目组已对该井段地热水采取“先保后用”的固井措施,下一步将继续保质、保量、安全高效实施深层钻进工作,并总结已有成果认识和存在问题,重点攻关多层热储热水取水工艺及深层继续钻进技术,为广安市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提供经验和示范。

    9月3日,广安市副市长徐志文、邻水县县委书记赵璞一行赴施工现场了解地热井涌水量及水温变化情况,认为该井出水“圆了广安一个地热梦、填补了区域地热工作空白”。

    四川广安铜锣山地热井出水

    四川广安铜锣山地热井获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