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局党组工作部署,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党委在“七一”前后组织开展“不忘初心,弘扬优良家风”主题党日系列活动。 

    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论述,观看了央视纪录片《守望家风》,深刻认识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以良好的家风带动党风政风。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入党初心,进一步强化了党性观念,切实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此次党日弘扬廉洁家风的主题,聚焦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召开党员大会,全体干部职工结合个人实际,围绕“五查五看五改”,检视剖析问题,积极主动整改;同时,对即将出野外的人员一并开展了廉政警示教育,提醒在野外工作中严守工作纪律和廉洁纪律,不折不扣落实落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随后,开展了云端参观学习,通过网络客户端组织观看纪录片《档案:宋庆龄故居的鸟语花香》,公益专题片《战“疫”一线党旗红》,感受、传承、弘扬革命先辈修身齐家的优良家风,学习抗疫一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使命、勇毅逆行的先进事迹。

    通过此次主题党日系列活动,党员和干部深刻认识到油气调查中心是中央和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的重要精神,在陆昊部长“强化‘政治机关’意识”的明确要求下,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更是关系到党风政风。党员和干部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意识、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在工作和“八小时以外”都要自觉体现政治要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践行遵守规矩、和气做人、清白做事,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营造清正廉洁的环境。

    党委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所在党支部的主题党日系列活动。

    油气调查中心开展“不忘初心、弘扬优良家风”主题党...

    金秋十月,李四光纪念馆与“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相聚在贵州六盘水市第十九中学,为师生们带去了“为了民族的繁荣——文化名人与文化自信”巡展及宣讲活动,让边远山区的学生们近距离地学习、感受中华名人的民族精神,提升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

    在活动开幕仪式上,李四光纪念馆连同其他几家联盟单位分别与十九中签订了展览协议,授予十九中学为各馆的研学基地,并举行了授牌仪式,约定在展览及研学活动、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签约结束后,十九中学组织了学生征文及朗诵名家名言活动,各馆代表为十九中学赠书,并为获奖学生颁奖。

    各馆代表还为师生们详细讲述了14位名人(宋庆龄、李大钊、鲁迅、郭沫若、老舍、徐悲鸿、梅兰芳、李四光、詹天佑、梁启超、红线女)的生平事迹,激发了参观展览师生们的爱国热情,弘扬了文化名人的伟大民族精神。

     
     
    李四光纪念馆走进山区学校

    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根据部直属机关妇工委的通知要求,地调局发展中心工会、妇工委以着力提升女职工能力素质为主题,结合中心具体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3月7日下午组织了 “老大姐手把手传授青年女职工编织技法”的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增进了女职工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为“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公益活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月8日上午,组织参观了位于后海北沿46号的“宋庆龄同志故居”。宋庆龄女士从青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七十年经历风风雨雨,这里的一切,再现了这位极不平凡的伟大女性的品德、情操和永不休止的追求,也再现了自二十世纪开始她为之献身的中国革命史实的重大事件的侧面。她不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而且也是建设新中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宋庆龄为发展妇女儿童的文教福利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宋庆龄生平事迹展览馆,一幅幅照片、一个个物件细细回顾了这位杰出女性不平凡的一生,令人感叹、令人崇敬!……

    为丰富女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学素养,工会还为中心女职工购发了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一书。

    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促进了女职工之间的交流,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广大女职工度过了一个快乐、祥和、有意义的节日。

    地调局发展中心“三八”期间组织女职工开展系列活动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李四光纪念馆结合“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疫情影响下,博物馆业更加关注宣传模式的创新和数字化的文化体验,李四光纪念馆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探索在后疫情时代名人纪念馆的“恢复与重塑”,为承担新时代地质文化建设、服务区域教育发展提供内驱动力。

    “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展”开幕

    5月14日,“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文化活动暨“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展”启动仪式在郭沫若纪念馆举行。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馆学会、中共北京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由“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承办。李四光纪念馆作为联盟成员之一,参加了活动。

    展览运用大量的实物及资料、照片,展现了宋庆龄、李大钊、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徐悲鸿、梅兰芳、李四光、红线女、詹天佑、李叔同、康有为、梁启超等14位近现代文化名人的人生轨迹和杰出贡献,让观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受这些近现代杰出人物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以及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优秀品格。通过专题展览让文化名人走进社会,走近大众,将文化名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继续发扬光大。

    此次联展包括两个展览:《追求与探索——文化名人的历史印记》图片展,计划在北京宋庆龄故居、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桐乡市茅盾纪念馆、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天津梁启超纪念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同步展出。之后在其他省市的博物馆、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巡回展出。

    《传承文化名人之精神、点亮博物馆未来之光——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展》于5月15日至6月10日在徐悲鸿纪念馆展出,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地相继联展。

    倾听藏品之声,献礼建党百年

    5月18日,百集音频节目“藏品有话说”在新华网正式上线。该节目由北京市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北京博物馆学会联合新华网共同制作,讲述北京地区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的爱党爱国藏品故事。

    李四光纪念馆的藏品“小小公文箱”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冲破重重阻挠,历经艰辛的“漫漫归国路”。通过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追寻红色足迹,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激励鞭策公众以更加奋发向上的姿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该件藏品入选“藏品有话说”节目的“浊酒不销忧国泪”子栏目,并将于近期播出,届时可通过新华网客户端进行收听。

    走进李四光纪念馆

    5月14日,李四光纪念馆为期两周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为了丰富社会团体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宣传周期间还举办了近现代文化名人的主题展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涌现的英雄楷模事迹,免费向公众开放。

    李四光纪念馆开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

    阳春三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所党办纪检党支部携手李四光纪念馆,共同组织开展“探访文化名人,重走红色之路”系列主题党日活动,第一站走进郭沫若纪念馆。李四光纪念馆与郭沫若纪念馆同为北京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成员,此次活动是用好红色资源、推进李四光纪念馆基地建设与支部工作相结合的创新尝试。参加活动的有人事安全党支部、地质力学党支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党员同志们透过垂花门,感受着郭沫若先生《科学的春天》一文中描绘的“人民春天”的景象,嗅着庭院中腊梅徐来的淡雅幽香,重温着这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弃医从文,投笔从戎,追求理想,以身报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卓越一生。参观结束后,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女士讲述了李四光与郭沫若相识相交的过往,党员同志们与郭沫若纪念馆领导进行深度交流。

    郭沫若与李四光同为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上下求索、苦心孤诣,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及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二人分别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及副院长职务,工作中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推进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都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正如郭沫若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我要以松柏的态度来刻画出自己的年龄,能成为合抱的大木给天下的劳人以一片清荫,即使中途遭了电击或者枯死,我也希望它的残骸能够供给贫苦人一把取暖的柴。”这是先生的信念,也是老一辈爱国知识分子共同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

    背景介绍:

    北京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由全国8地,14位名人的19家故居纪念馆组成。这14位名人分别为宋庆龄、李大钊、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徐悲鸿、梅兰芳、李四光、红线女、詹天佑、李叔同、康有为、梁启超。联盟每年紧扣党和国家的宣传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在国内外不间断开展主题展览、出版、讲座、演出等文化活动,弘扬以“8+”名人为代表的中华名人精神,展示他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追求,被誉为“博物馆界的乌兰牧骑”。

     

     
    探访文化名人,重走红色之路——走进郭沫若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