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保证巡视、审计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按计划推进,今年1-3月,地调局勘探技术所纪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了对整改工作的监督力度。一是对整改责任部门一月一督办,整改责任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每月由责任领导签字后报监察审计处,监察审计处对未完成工作的责任部门进行提醒,下发催办函;二是召开专题会听取责任部门整改进度工作汇报,就整改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三是3月底进行阶段性整改工作总结。

    按照巡视、审计、专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的工作计划,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计划3月底完成的阶段性整改任务现已完成,作为整改措施的重要内容,共制定了19项管理规章制度。这是勘探技术所制度建设力度最大的一次,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使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更加明确,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为贯彻落实这些规章制度,4月10日,勘探技术所纪委按照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安排,组织召开规章制度宣贯会议,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新近出台和修订的规章制度进行覆盖全员的宣传教育。

    办公室、计划财务处、组织人事处(党委办公室、安全生产管理处)、科学技术处(项目管理处)、装备管理处、监察审计处等部门负责人分别对公务用车管理规定、财务报销有关规定、人才队伍建设、因私出国(境)管理、劳务用工管理、项目管理、委托业务管理和外事管理有关规定、装备管理工作审批流程、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的监督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了详细讲解。

    会议要求,一是要切实提高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指出,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规章制度。讲政治、守规矩,必须要遵守规章制度。我们必须形成规范办事程序、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水平。二是落实规章制度是防范廉政风险的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各部门要一以贯之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健全以资金管理为核心,责任主体分工负责、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预警及时的风险防控体系,做到资金流转到哪里,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风险防控就跟进到哪里,确保项目业务真实、预算安排合理、支出内容合规、费用控制严格、账目处理规范。目前,野外经费支出是廉政最大的风险,不能强调环境艰苦,就不按规定办事。要对野外租车费、雇工费、差旅费、采购维修费、加油费等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及时发现和有效遏制违反规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这方面,各级干部和全体职工要予以高度重视。三是要共同努力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今年3月份,已完成三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职工廉洁自律承诺书的签订。各级干部要落实一岗双责,履行好监管责任,对重点业务、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经常开展教育提醒工作,逐级认真把好报账签字审核关口。全体职工要履行廉政承诺,严守财经纪律,遵守规章制度,防范廉政风险。切不可心存侥幸,违纪必被查处,失责必被追究,以身试法必依法绳之。

    会议强调,各部门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职能部门要履行好监管责任,业务部门要提高制度执行力,各党支部要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开展监督。全体职工共同努力,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提高廉政风险防范能力,保障地质调查事业顺利发展,保障干部健康成长。

    通过此次规章制度宣传教育,全体干部职工对新建的规章制度主要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提高了对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增强了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防范廉政风险的思想意识。勘探技术所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

    勘探技术所召开规章制度宣贯会议

     

       2016717日至19日,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对西南天山新疆西南天山北段15万航空磁放测量项目进行了野外资料中期质量检查。检查组认真听取了野外队长对野外飞行情况的汇报,检查了原始资料和各类管理文档,前往临时机场察看了飞机和航空物探仪器。检查组一致认为:野外测量工作方法正确,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生产安排合理,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运行正常。

    新疆西南天山北段15万航空磁放测量子项目计划工作量为64000km,其中航磁64000km、航放40000km。野外队于20164月进入测区开展野外飞行作业,截至目前已完成有效测量架次133个,累计完成工作量41001km(其中航磁41001km,航放18813km),完成了年度任务的64%

    检查期间,正在测区开展异常踏勘和物性测定工作的综合研究子项目组也来到野外队驻地,介绍了物性测定和异常踏勘基本情况。检查组、项目组和野外队三方交流了已飞测区内主要航空物探异常的解释,讨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新疆西南天山北段1∶5万航空磁放测量子项目通过野外...

    为进一步推进长江中下游流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建设,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11月20日至12月1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简称“长沙中心”)在湖南省岳阳市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洞庭湖站”)举办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培训班,16名学员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采取理论讲解、实操作业、参观见学、论文撰写及考核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和洞庭湖站科研人员针对参训人员业务能力短板弱项,围绕湖泊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领域发展概况及科学前沿、综合观测站建设理念、观测装备体系、数据采集和集成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授课辅导。培训课程安排合理、内容丰富,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参训人员较好地掌握了业务知识和实操技能。最后,长沙中心和洞庭湖站有关负责同志为全体参训人员颁发“结业证书”和4名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通过培训,密切了长沙中心和洞庭湖站的合作关系,促进了野外观测站网人才团队建设,推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工作迈上新台阶,有利于助推长沙中心打造品牌,促进业务发展。

     

     
    长沙中心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培训圆满结业

    2020年1月13日至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青岛市市南区教体局合作举办了以“海洋+实验”的为主的“海之融”寒假海洋研学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来自青岛市南京路小学、青岛51中、青岛57中、青岛5中以及宁夏路小学的150余名同学参加了研学活动。

    活动期间,青岛海洋所为中小学生呈送了“有孔虫——大海里的小巨人”“从一把海砂说起——认识矿物与宝石” “人类未来的金属资源宝库——深海铁锰结核”“石头记”和“解密可燃冰”5项研学课程,研学课程团队精心设计了研学内容,研学过程分为“VR体验+报告+实验+总结”三个环节。

    科普报告以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介绍了海洋里微小的有孔虫、海边常见的海砂和岩石,深海里的铁锰结核以及未来新能源可燃冰,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课件演示吸引着学生们用心听,认真记。报告采取互动的方式,老师授课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答,对于积极参与的同学赠送相应的小小岩石标本作为奖励。

    每个研学课程有相应的实验操作,镜下观察有孔虫,绘制有孔虫结构图,借助显微镜测量出有孔虫的尺寸,学生们真正知道了有孔虫到底有多微小;近距离观察宝石标本,借助显微镜从海砂样品里识别矿物与宝石,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全面了解海洋里的矿物与宝石,镜下观察到颜色各异的石榴石、绿帘石、碧玺等,让学生们大开眼界;来自深海的铁锰结核,看上去黑不溜秋,但是却蕴藏着丰富的金属资源;海洋地质科普虚拟现实系统VR2.0让学生仿佛置身海底一般体验到大洋深处的海洋资源的奥秘。从几百万年到上亿年的岩石标本让学生们纷纷惊叹,认识到每一块岩石都蕴含着历史变迁的信息;同学们看到可燃冰,围拢在实验员周围观察实验现象,亲手触摸,在可燃冰点燃的瞬间,同学们啧啧惊叹,结束实验后,对照可燃冰晶体结构模型,同学们兴趣盎然地用磁力贴搭建起各种可燃冰的笼形结构。

    研学课程的最后,学生们认真完成了研学课程报告,针对个别问题的疑问,指导老师给予详细的解答,老师和同学代表填写了研学活动反馈报告,纷纷表示研学课程质量高,环节安排合理,科学家讲解通俗易懂,互动实验设计科学有趣,非常享受研学活动,同时,也提出了诸如增加科普视频播放等建议。

    据悉,青岛海洋所积极促进与当地政府和教育机构在科普领域的广泛合作,以海洋科普教育为抓手,面向青岛市中小学开展研学课程服务,普及海洋地质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利用教育部、中国科协和市南区教体局三项科普项目经费,购置了显微镜、3D打印有孔虫、孢粉、可燃冰分子模型、矿物晶体结构模型、VR头盔等教具,丰富了研学实验内容和教学模式,激发出学生探索海洋的热情,极大促进了海洋教育的发展。

     

     

     

    青岛海洋所寒假研学活动让同学们流连忘返

    2019年11月12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带队,安全生产管理处、科技处参加的检查组前往云南省元谋地区野外工作组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和调研。

    检查组对工作组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野外工作组对安全生产工作很重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认真开展野外安全生产培训,坚持每天北斗终端报平安;密切关注野外地质环境和气象环境;车辆租用和使用规范,租车手续齐全,司机年龄均小于55周岁,合理安排用车时间、行车路线。检查组对车载北斗进行了测试,车载北斗较手持北斗,具有信号强度大,易于报送成功等优点,对手持北斗终端起到了很好的补充。

    检查组驱车前往距离县城40公里外的工作区进行了现场检查,认为野外工作组野外工作时间和路线安排合理;检查组对工作组在野外工作情况进行了询问,对野外装备、救生包内药品的生产日期等进行了检查。

    检查组与工作组全体同志进行了座谈。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丢失、损坏情况进行了调研,工作组和检查组讨论提出了建议,所长办公会将讨论形成办法或制度。

     

    地质所开展野外安全生产检查
      11月13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培训班在秦皇岛柳江盆地圆满结束。本次培训班旨在宣讲新颁布的行业标准《1: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DZ/T0282-2015)》,训练水文地质调查项目业务骨干的野外工作能力,促进水文地质调查成果质量提升。

      培训班为期10天,包括3天室内学习和7天野外技能训练。室内学习期间,培训班邀请了地调局水环部、水环所、水环中心、岩溶所、航遥中心、山东地矿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的17位专家学者结合1: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要求,围绕华北陆块区域地质背景,平原区、山丘区和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特点和要求,以及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地球物理勘查、水化学同位素方法、遥感技术应用、水文地质调查综合评价、图件编制和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研讨答疑。

      室内学习结束后,全体学员分为4个小组,由12位老师带队开展了野外技能训练。在细雨低温冰冻天气中,实测绘制了华北地台元古代至中生代23个典型地层组剖面,长度累计20公里;利用秦皇岛柳江盆地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施工的勘探孔开展了非稳定流多孔抽水试验和参数计算;观摩学习了高密度电法和大地电磁测深法等物探技术方法应用;开展了重点地层界线和断层构造线的穿越和追索调查;练习使用了水文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带队训练结束后,开展了柳江盆地黄土营地区16平方千米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实测演练,现场填绘了水文地质图。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详细汇报了学习培训和野外填图演练成果,经专家教授点评考核,达到了培训目的。

      学员代表们普遍反映,本次培训班针对当前1:5万水文调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培训,培训课程安排合理,讲课专家准备充分,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实用性针对性强,所学所练可以马上应用到正在开展的水文地质调查项目中,是一次难忘的业务学习经历,对于系统提升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质量将会起到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希望今后继续举办同类培训班。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六大区地调中心、水环所、水环中心、岩溶所、监测院、探矿工艺所、发展中心等局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部分行业地勘单位、省级地勘队伍,共28家单位的120多位代表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协办。


    室内授课培训

    野外分组填图演练

    地层产状测量

    现场水样测试分析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秦皇岛柳江盆地成功举办水文地质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