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6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1月17日至30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越南科技翰林院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三名青年科技研究人员。在为期14天的访问期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为越方来访人员开展了系统的“海洋地质与地质灾害”专题培训,进一步深化了中越两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此次培训是在中越两国政府签署的相关协议基础上进行的,旨在加强双方在海洋地质与地质灾害研究方面的合作。培训期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越方来访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来访人员不仅参观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样品库、实验检测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等重要设施,还听取了关于海岸带地下水监测、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沉积演化、海岸带浅层气调查以及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碳循环等多个领域的专题报告。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专家们就各自的研究领域与越方来访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双方不仅分享了各自项目的最新进展,还就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这种学术上的交流与合作,无疑为中越两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中越海上低敏感领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培训也是双方在前期合作项目基础上的进一步延续与深化。自2013年中越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已在长江三角洲与红河三角洲全新世沉积演化对比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增进了两国科学家之间的互信与友谊,也为解决两国在海洋科技领域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次越南青年科技人员的来访,不仅体现了越方对中越海洋科技合作的重视与支持,也展示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实力与担当。未来,双方将继续秉持合作共赢的原则,紧扣国家和地区发展需求,围绕碳循环、地质灾害等关键领域开展持续合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越海洋科技合作再续新篇——越南青年科技人员到访...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的 “深刻吸取教训,进一步排查并消除危化品等重点行业安全隐患,夯实各环节责任,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的重要批示,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 “安全生产月” 和 “安全生产万里行” 活动的通知》 (安委办 [2019] 10号) 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依照自然资源部综治办、自然资源部安委办提出的 “超前防范,消除隐患” 的原则,并根据局2019年安全生产工作安排,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 2019年6月25日联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组织开展了 “危险化学品知识培训” 与 “易制爆、易制毒从业人员培训”。资源所所领导高度重视,涉及危险化学品工作的职工积极响应,在京相关工作者全员出席。

    培训课程中,首经贸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安全评价师、安全培训师刘志敏老师从化学品实验室安全、化学品实验室消防与应急处理、化学品实验室安全管理与事故案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教学与案例分析。化学实验室安全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的贮藏、包装、防护知识;化学实验室消防与应急处理主要包括依据不同化学品的特性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法;化学品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日常工作中操作规程的制定、监督与遵守,以及对相关人员的管理与科学知识的普及。培训课后,资源所安全生产处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联合组织开展了易制爆从业人员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爆危险化学品74种名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考核。用实际有效的行动敦促大家时刻牢记 “生产再忙,安全不忘,人命关天,安全在线”。

    为了更好的预防与处理应急事故,培训还请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高伟波进行了 “初级急救员” 理论知识的讲解,并带领大家学习了 “CPR”——心肺复苏术。由于心肺复苏术是一项关键的操作技能,该所计划在日后的工作中,定期开展初级急救员培训与复训,提高职工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坚持 “超前防范,消除隐患,安全第一,未雨绸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形成安全生产工作 “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 的工作体系,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书,逐步形成 “尽责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 的良性机制。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资源所组织开展危化品从业人员知识培训与急救员培训...

    2018年11月13日-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岩溶景观与岩溶生态地质”国际培训班顺利举办。此次是自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成立10年来内容最为丰富、活动最为多元的培训班。

    此次培训班分别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桂林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学员们在广西南宁参加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学习区域合作研究进展,推动区域矿业合作发展;赴湖南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提名地开展野外实习,参加第二届湘西地质公园国际研讨会,聚焦湘西地质公园的岩溶特色,为湘西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进行广泛宣传,为湘西十八洞地区脱贫攻坚贡献重要力量;在广西桂林参加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桂林)国际健康旅游高端论坛,为支撑桂林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出力。

    培训班期间,来自美国、奥地利、巴西、波兰、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印尼、泰国、缅甸等国的14位教员做了精彩讲座。

    据悉,本次培训班招生20人,报名50人,扩招至25人,录取率仅为50%。来自欧美、拉美等21个国家的学员主动积极报名,即使无法获得全额资助也积极要求参与此次培训课程。

     

     

     
    “岩溶景观与岩溶生态地质”国际培训班顺利举办

    为提升野外作业人员应急救护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推动职业健康标准化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于近日邀请四川省红十字会专家对部分野外作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护培训。在开班仪式上,成都地调中心分管安全工作的副主任作了简短的动员讲话,一是对省红十字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二是希望参训人员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党政领导对培训工作都给予了关心和支持;三是要求参训人员严肃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演练,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切实提升应急救护能力。

    培训课程为期2天共计16学时,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的理论与实践,以及蛇伤、溺水、雷电等野外意外伤害的救护知识。培训班上,授课老师讲解内容深入浅出,各个案例生动鲜明,现场互动活跃,掌声不断。在操作实践课中,共分成4小组进行现场模拟事故操作,学员们分别进行了心肺复苏、创伤止血、现场包扎、骨折固定以及蛇伤等的应急救护实训,让学员们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极大地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

    本次培训共有60人参加,48位参训学员进行了现场考核并取得了红十字会急救员证,由此产生了成都地调中心第一批红十字会应急救护人员,形成了成都地调中心现场应急救护的主力军。培训班的顺利举办也为成都地调中心2018年贯彻落实好局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成都地调中心举办首届野外作业应急救护培训班

    为了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能力水平,2017年7月28日下午,地调局地质力学所第一批党员干部培训班在井冈山江西干部学院举行开班式。

    江西干部学院院长郭评生院长介绍了江西干部学院建院历史、培训教学理念和培训课程安排。培训班以“践行井冈山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为主题,动员参加培训的每位党员都要听从指挥、认真学习,加深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和实践,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党建和地质科技创新工作开展。

    培训班要求,一是通过教育培训,实现以井冈山精神为引领,促进地质力学学科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二是认真学习革命历史,弘扬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三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把井冈山精神与地质调查工作相融合,打造“内在动力”的力量源泉。

    开班仪式结束后,吴方宁教授以“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为主题作了精彩的专题讲座。

    开班仪式现场

    授班旗仪式

    开班式现场

    地质力学所第一批党员干部赴井冈山培训班举行开班仪...

    为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5月24日,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邀请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资深审核员李凡研究员进行了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新版培训。

    李凡研究员结合典型案例,从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基础知识、2008版与2015版的主要区别、ISO9000—2015基础术语、管理原则及核心术语和2015版1-10章详细解答等5个方面展开讲解。培训既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又结合实际讲解了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为普及2015版ISO9001标准和启动质量换版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会议要求大家会后进一步加强学习,掌握培训课程、尽快启动中心的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改版。通过培训讲座,大家纷纷表示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三级目标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加强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质量体系建设。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各部门分管质量管理体系的负责人和干部职工约120人参加培训。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一步推进我国在地学领域与东盟国家的合作,2016年6月16日-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利用亚洲区域合作基金在成都举办了“东盟国家跨境地质编图技术方法培训”。来自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6个东盟国家的19名地矿人员和部分中方地质人员参加了全程培训。本次培训除圆满完成预设培训内容、提高了东盟国家参会人员跨境地质编图的知识和能力外,还签署了我国与东盟国家跨界地质编图项目合作框架以及中柬、中泰双边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时,与柬埔寨就中柬合作柬埔寨全国地球化学填图、水文地质填图和海洋地质调查三个合作项目达成一致,与泰国就中泰合作岩溶与地质公园、钾盐成矿地质环境、中泰铁路沿线地质环境评价三方面合作达成初步意向,并推进了我局今年拟在柬埔寨、泰国和马来西亚举办地质调查技术“走出去”培训班的合作事项。真正达到了利用培训班小平台,收获了地质调查国际合作大成果的效果。 

      为推动我局与东盟国家开展跨界地质编图对比研究, 2012年举办第一届东盟国家跨界地质编图能力建设培训班以来,今年是第三届。为充分利用培训班平台推进中国-东盟地学合作,培训班精心安排了培训课程,特别邀请了中国地质科学院李廷栋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潘桂棠研究员等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及其他学者,分别就地质图的主要功能和编图原则、中国-东南亚地区大地构造相及构造单元划分、中国跨境地质编图合作的成功案例、GIS技术在跨境地质编图中的应用、青藏高原地质编图成果、东南亚地区岩溶地质编图、水文地质编图、中国-东南亚地质编图进展与合作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授课,充分展示了中亚五国(中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韩国)合作跨境地质编图、青藏高原及邻区系列地质图件编制等重大成果和先进的编图技术与丰富的经验。开展了为期3天的龙门山地区地层-构造、汶川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等野外考察。

      6月28日,培训班安排了 “中国-东盟地学研究与跨境地质编图合作研讨会”,除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之外,还邀请柬埔寨自然资源总局局长YOS Mony Rath、泰国矿产资源局局长Tawsaporn Nuchanong、老挝地质矿产局副局长Boualay SAATSY、缅甸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局副局长Kyaw Din、越南地质矿产总局副局长Nguyen Van Nguyen、CCOP技术部主任等来自东盟国家的14名地矿官员参加研讨,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州海洋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人员也参加了研讨。与会人员对跨境地质对比研究与编图、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技术培训、地质实验室建设、绿色矿业、水文地质与喀斯特地质、海岸带地质调查、地学信息交流、地学人才培养等地质调查领域多边或双边合作进行了研讨,并就合作开展跨界地质编图对比研究,参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倡议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学合作计划”等达成初步意向,并形成并签署《中国-东盟地学研究与跨境地质编图合作研讨会会议纪要》,将建立合作机制,拟定先期启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大地构造编图、成矿规律编图、喀斯特地质编图等多方面的合作。

      培训期间,我局还与老挝、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地质部门官员就地质调查领域合作进行了双边会谈,与老挝开展下一阶段老挝北部地质地球化学填图合作、与缅甸和马来西亚地质调查机构签署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等达成初步意向。

      此外,我局还就今年将在泰国、柬埔寨和马来西亚举办的“走出去”地质调查技术培训班与三个国家进行了对接,就联合举办培训班的分工协作、培训内容和后勤保障等达成共识。

      6月29日培训班闭幕式上,我局为参训学员颁发了培训证书,培训班圆满结束。



    李廷栋院士在为东盟学员授课



    各方代表签署中国-东盟地学合作研讨会议纪要



    中-柬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



    中-泰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



    闭幕式后全体人员合影
    小培训 大收获

    在中国科学技术部“中拉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邀请阿根廷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学家玛利亚德洛莉丝阿尔瓦雷斯(María Dolores Alvarez)来华进行为期一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研究,这是地调局发展中心首次引进国际人才开展交流与合作研究活动。

    地调局发展中心自2008年以来,与阿根廷地质调查局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分别在阿根廷西部安第斯成矿带的米纳比戈塔斯、萨尔塔和内务肯地区开展了1:25万区域地球化学填图的示范研究、遥感地质解译和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协助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阿根廷公共服务部、阿根廷地质调查局开展了领导之间的多次互访。为本次人才引进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德洛莉丝获得了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物理学和地质学双学士学位,现正在在职研修地质学博士课程。她曾参与安第斯成矿带中南部构造和成矿作用研究,并具有地球物理调查、数据处理与解释以及地球化学勘查等方面的工作经历,是阿根廷地质调查局优秀的青年地学专家。

    其在华工作期间,将主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地区有色金属资源潜力评价”二级项目的相关工作,参加地调局发展中心组织的数字地质填图培训课程,与中方项目组共同完成阿根廷萨尔塔图幅1:25万地球化学填图野外工作,并利用中国地质调查局自主研发的GeoExpl(International)软件进行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和地质图的编制。同时,将通过考察我国重要的铜、多金属典型矿床,合作开展阿根廷安第斯成矿带和中国冈底斯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的对比研究,进行优势矿产资源潜力分析并圈定找矿远景区。

    通过本次引进阿根廷杰出科技人员来华工作,有利于推广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先进地质调查技术,提升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国际影响力,为双方开展长期合作进一步奠定基础,有利于促进与阿根廷地质调查局在地学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地调局发展中心引进阿根廷青年地质学家开展合作研究

    11月12-1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成功承办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合作项目“CCOP-CGS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处理能力增强”(简称IGDP)第三期技术研讨培训班(CCOP-CGS Third Workshop/Training of Integrated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Processing)。来自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等CCOP成员国的24名专业人员参加了研讨培训。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CCOP技术秘书处、地调局发展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导出席了开班式。

    培训班交流了各国物化探调查、勘查与地质数据库建设工作,培训与演练了由地调局发展中心研制提供的《物化探数据集成处理软件(RGIS-IGDP)》英文版软件的使用,研讨了下一步合作建议与计划,圆满完成各项日程,取得良好成效。地调局发展中心作为该项目的部局支撑,发挥了地质信息技术和勘查技术成果优势,为CCOP各国提供了先进技术,受到广泛称赞。

    该合作项目“CCOP-CGS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处理能力增强”在2013年和2014年已成功举办两期技术研讨与软件培训班,包括CCOP成员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泰国、东帝汶、越南),以及朝鲜、巴基斯坦、秘鲁、斯里兰卡等国共计74名专业人员参加了研讨培训课程。

    通过三期研讨培训,取得四个方面主要成果:一是参会CCOP成员国及周边国家通过介绍本国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活动,数据处理技术及其以及矿产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勘查与地质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现状,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二是参班学员培训了物化探勘查技术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处理解释软件RGIS-IGDP”的使用,展示中国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及数据处理技术方面的水平与成果,推广了先进的中国地质调查科研成果;三是地调局向参会国家代表赠送了由地调局发展中心研发的软件RGIS-IGDP,并颁发了培训证书;四是通过交流研讨,进一步明确了CCOP成员国等国家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及地质数据库集成的需求,为开展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CCOP-CGS第三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处理研讨培训班...
      11月12-14日,局发展研究中心成功承办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合作项目“CCOP-CGS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处理能力增强”(简称IGDP)第三期技术研讨培训班(CCOP-CGS Third Workshop/Training of Integrated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Processing)。来自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等CCOP成员国的24名专业人员参加了研讨培训。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马永正处长、局科技外事部舒思齐副处长、CCOP技术秘书处官员Marivic女士、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齐亚彬等出席了开班式,局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谭永杰出席了结业式。

      培训班交流了各国物化探调查、勘查与地质数据库建设工作,培训与演练了由发展研究中心研制提供的《物化探数据集成处理软件(RGIS-IGDP)》英文版软件的使用,研讨了下一步合作建议与计划,圆满完成各项日程,取得良好成效。局发展研究中心作为该项目的部局支撑,发挥了地质信息技术和勘查技术成果优势,为CCOP各国提供了先进技术,受到广泛称赞。

      该合作项目“CCOP-CGS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处理能力增强”在2013年和2014年已成功举办两期技术研讨与软件培训班,包括CCOP成员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泰国、东帝汶、越南),以及朝鲜、巴基斯坦、秘鲁、斯里兰卡等国共计74名专业人员参加了研讨培训课程。

      通过三期研讨培训,取得四个方面主要成果:一是参会CCOP成员国及周边国家通过介绍本国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活动,数据处理技术及其以及矿产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勘查与地质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现状,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二是参班学员培训了物化探勘查技术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处理解释软件RGIS-IGDP”的使用,展示中国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及数据处理技术方面的水平与成果,推广了先进的中国地质调查科研成果;三是中国地调局向参会国家代表赠送了由局发展研究中心研发的软件RGIS-IGDP,并颁发了培训证书;四是通过交流研讨,进一步明确了CCOP成员国等国家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及地质数据库集成的需求,为开展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研讨培训班代表合影,2015年11月12日,中国北京


    第3期CCOP-CGS IGDP研讨培训班开幕式


    软件使用培训辅导


    向培训班学员颁发证书并赠送软件


    下一步工作研讨
    CCOP-CGS第三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处理研讨培训班...

    为进一步推进长江中下游流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建设,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11月20日至12月1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简称“长沙中心”)在湖南省岳阳市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洞庭湖站”)举办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培训班,16名学员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采取理论讲解、实操作业、参观见学、论文撰写及考核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和洞庭湖站科研人员针对参训人员业务能力短板弱项,围绕湖泊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领域发展概况及科学前沿、综合观测站建设理念、观测装备体系、数据采集和集成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授课辅导。培训课程安排合理、内容丰富,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参训人员较好地掌握了业务知识和实操技能。最后,长沙中心和洞庭湖站有关负责同志为全体参训人员颁发“结业证书”和4名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通过培训,密切了长沙中心和洞庭湖站的合作关系,促进了野外观测站网人才团队建设,推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工作迈上新台阶,有利于助推长沙中心打造品牌,促进业务发展。

     

     
    长沙中心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培训圆满结业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在地学领域与东盟国家的合作,2016年6月16日-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利用亚洲区域合作基金在成都举办了“东盟国家跨境地质编图技术方法培训”。来自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6个东盟国家的19名地矿人员和部分中方地质人员参加了全程培训。本次培训除圆满完成预设培训内容、提高了东盟国家参会人员跨境地质编图的知识和能力外,还签署了我国与东盟国家跨界地质编图项目合作框架以及中柬、中泰双边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时,与柬埔寨就中柬合作柬埔寨全国地球化学填图、水文地质填图和海洋地质调查三个合作项目达成一致,与泰国就中泰合作岩溶与地质公园、钾盐成矿地质环境、中泰铁路沿线地质环境评价三方面合作达成初步意向,并推进了我局今年拟在柬埔寨、泰国和马来西亚举办地质调查技术“走出去”培训班的合作事项。真正达到了利用培训班小平台,收获了地质调查国际合作大成果的效果。

      为推动我局与东盟国家开展跨界地质编图对比研究, 2012年举办第一届东盟国家跨界地质编图能力建设培训班以来,今年是第三届。为充分利用培训班平台推进中国-东盟地学合作,培训班精心安排了培训课程,特别邀请了中国地质科学院李廷栋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潘桂棠研究员等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及其他学者,分别就地质图的主要功能和编图原则、中国-东南亚地区大地构造相及构造单元划分、中国跨境地质编图合作的成功案例、GIS技术在跨境地质编图中的应用、青藏高原地质编图成果、东南亚地区岩溶地质编图、水文地质编图、中国-东南亚地质编图进展与合作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授课,充分展示了中亚五国(中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韩国)合作跨境地质编图、青藏高原及邻区系列地质图件编制等重大成果和先进的编图技术与丰富的经验。开展了为期3天的龙门山地区地层-构造、汶川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等野外考察。

      6月28日,培训班安排了 “中国-东盟地学研究与跨境地质编图合作研讨会”,除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之外,还邀请柬埔寨自然资源总局局长YOS Mony Rath、泰国矿产资源局局长Tawsaporn Nuchanong、老挝地质矿产局副局长Boualay SAATSY、缅甸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局副局长Kyaw Din、越南地质矿产总局副局长Nguyen Van Nguyen、CCOP技术部主任等来自东盟国家的14名地矿官员参加研讨,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州海洋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人员也参加了研讨。与会人员对跨境地质对比研究与编图、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技术培训、地质实验室建设、绿色矿业、水文地质与喀斯特地质、海岸带地质调查、地学信息交流、地学人才培养等地质调查领域多边或双边合作进行了研讨,并就合作开展跨界地质编图对比研究,参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倡议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学合作计划”等达成初步意向,并形成并签署《中国-东盟地学研究与跨境地质编图合作研讨会会议纪要》,将建立合作机制,拟定先期启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大地构造编图、成矿规律编图、喀斯特地质编图等多方面的合作。

      培训期间,我局还与老挝、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地质部门官员就地质调查领域合作进行了双边会谈,与老挝开展下一阶段老挝北部地质地球化学填图合作、与缅甸和马来西亚地质调查机构签署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等达成初步意向。

      此外,我局还就今年将在泰国、柬埔寨和马来西亚举办的“走出去”地质调查技术培训班与三个国家进行了对接,就联合举办培训班的分工协作、培训内容和后勤保障等达成共识。

      6月29日培训班闭幕式上,我局为参训学员颁发了培训证书,培训班圆满结束。



    李廷栋院士在为东盟学员授课



    各方代表签署中国-东盟地学合作研讨会议纪要



    中-柬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



    中-泰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



    闭幕式后全体人员合影


    小培训,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