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地图作为国际三大通用语言之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可以说,人们日常的出行、工作、旅游、学习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地图产品。

    地图通过丰富的线条、颜色、符号和文字等信息,描绘出地表的整体风貌,可是你知道它是怎么制作的吗?

    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古代制图学家裴秀就提出了“制图六体”理论,通过分率(比例尺)、望准(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和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等理论总结了地图制作的经验和方法。裴秀的“制图六体”对后世制图的影响十分深远,直到明末西方的地图投影方法传入中国,中国的制图学才迎来再次革新。

    如今,一张纸质地图的制作需要通过测、编、绘、印四个步骤,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第一步“测”

    地图制作的第一步是“测”,主要目的是获得地物的位置信息。由于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体,其表面高低起伏变化大,确定地面点的位置,需要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确定它的水平和高程的零点,也就是起算点(X、Y、Z)的(0、0、0)点。其中,大地原点是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水准原点是高程的起算点和基准点。在我国地图测量的起算点中,大地原点在陕西省永乐镇,水准原点在青岛。

    我国当前使用的最新国家大地坐标系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其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是 测制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基础。

    确定坐标系统之后,利用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以及集成系统,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并且通过关联各类型地物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居民地、道路网、通信设备、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和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形成基础地形图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目前获得地物空间地理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外业测量、航空遥感测量、街景采集、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等,由于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多样便捷,所以数据的类型也更加丰富。

    第二步“编”

    地图制作的第二步是“编”。通过测量获得各类数据和信息后,如何在此基础上制作成各类用途的地图呢?这就需要为地图的绘制设计规则,并且遵循相关地图编制行业规范。

    编制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首先要确定地图制图区域和尺寸大小。

    制图区域关系着地图内容的范围大小和制图核心,一般有全国、省、市域、县域和城区范围,有时还会因工作需要定制特定区域范围的地图。

    尺寸大小关系着地图的载体大小和应用场景,一般有全开、对开、4 开、8 开、16 开等常规尺寸。景区旅游地图通常采用 2 开或 4 开的尺寸,这样更方便携带和手持查看,办公挂图或作战图则采用全开或更大尺寸,便于更全面详细地展示图中各类地理要素。

    不同的制图区域和地图尺寸决定了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也同样决定了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比如,一张实际比例尺为 1:3200万的中国地图,图中表示内容主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界线,特别行政区界线、省级行政中心等信息。一张实际比例尺为 1:1600 万的中国地图,与 1:3200 万的中国地图相比,在内容上增加了地级市行政中心、县级行政中心等信息。

    一张实际比例尺为1:740万的城区地图,与1:1600万的中国地图相比,在内容上增加了地区界以及更多的县级行政中心。

    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表示区域范围越小,比例尺就越大,地图所能展示的内容就越详细。

    其次是确定地图的内容表示。

    除了基础地图外,根据需要还会编制专题性地图,地图内容的主次信息表达会更加分明,地图设计的层次感也会更加强烈。

    最后是确定地图表达方式。地图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数学基础、地图符号、图例和图面视觉效果设计四个方面。数学基础设计即地图投影、制图网格密度及地图比例尺的设计。地图符号设计是专题地图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艺术性。图例是地图上使用符号的归纳和地图内容的必要说明,便于读图和理解地图内容。图面视觉层次主要体现在专题要素突出、有层次差别。地图构图要保证地图主题得以充分表现,图名、图例、比例尺、文字说明、图片、图 表、附图等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第三步“绘

    地图制作的第三步是“绘”,就是依照设计好的规则利用数据成果绘制成地图。在传统制图时代,制图者使用专业绘图工具以手工绘制的方式制作地图,制作一张地图往往需要大半年时间。由于传统地图制作工艺复杂 、耗时较长,所以每一幅地图都十分珍贵。在古代,通常能使用地图的都是帝王,甚至大部分官员都没有资格使用地图。

    不过,到了数字化制图时代,依靠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提取、综合取舍、分层符号转化、图外整饰,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地图数字化绘制。

    第四步“印”

    地图制作的第四步是“印”。地图绘制好之后,在印刷出版前,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自然资源部门的地图审核,审核通过的地图 ,就可进行制版印刷了。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最终我们才能看到一张精美的地图。所以,一张地图的诞生并不简单,它的背后凝聚着测绘专业人士的汗水和智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的内容、形式、载体也在不断变化,除了传统纸质地图,目前还有电子地图、手机地图、互联网地图等各类地图产品,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服务于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

    一张地图这样诞生

    2018年4月17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响应自然资源部陆昊部长在海南省就围填海工程对海洋动力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的变化、保护和修复,城市河湖生态修复,深海科学与工程,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及“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等开展调研提出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启动“海南国际旅游岛自然资源图集”编制工作。

    为做好这项工作,武汉地调中心“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首席、环境地质室主任一行主动与海南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进行了需求对接和研讨。海南省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图集编制工作,邀集海南省规划委、发改委、旅游委、林业厅、农业厅、水务厅、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地质局及其下属相关单位有关人员,在海南省国土资源厅参与研讨。

    参会代表对图集的编制予以肯定,并建议在图集内容上要突出海南的特色,与海南“多规合一”“一张图”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统一数据库、坐标系统,以利于后期数据的更新。参会代表均表示在数据资料收集方面将提供帮助。

    武汉地调中心启动海南国际旅游岛自然资源图集编制工...

    近期,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提交的“重力数据光滑反演软件”、“重力数据聚焦反演软件”、“浅地层剖面测量SEGY数据预处理软件”、“海洋单频脉冲震源信号波形处理软件”、“深拖连续记录数据分解软件”、“磁带管理系统”、“海洋地质综合业务应用平台”等7项软件产品,顺利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重力数据光滑反演和重力数据聚焦反演软件(2020SR0572255、2020SR0572279)。针对常规重力反演软件不能准确有效反演密度变化缓慢和具有陡峭边界地质体的问题,上述两种重力反演软件在传统光滑反演和聚焦反演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不等式约束条件来约束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并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能够快速、较准确获取不同地下异常体的密度分布特征,应用效果良好。

    浅地层剖面测量SEGY数据预处理软件(2020SR0086229)。在浅剖地震数据处理工作中,常规商业地震处理软件存在某些功能的缺失、有些运算无法进行、部分数据的信息无法获取等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处理质量和效率。该软件实现了浅剖数据的读写、分段采集测线的连接、浅剖换能器位置的校正、道头坐标系统转换、坐标的剔除或替换、批量输出炮点航迹图等功能,有效弥补了常规商业软件的不足,有力加强了浅剖数据质检查漏工作并提高了处理效率,应用效果良好。

    海洋单频脉冲震源信号波形处理软件(2020SR0917765)。在海洋浅地层剖面采集过程中,短时单频脉冲震源得到的地震记录主频相对较高,频带相对较窄,往往会伴随着严重的空间假频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后续横向空间处理工作。该软件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实现了对单频脉冲震源信号的波形处理,有效消除空间假频现象,提高数据分辨率,在我局浅剖资料处理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深拖连续记录数据分解软件(2020SR0666771)。深拖多道地震是将震源和拖缆均布设在海底以上100米左右的深度上进行地震采集,在有效减少了菲涅尔带的同时,利用连续采集记录方式,大大提高数据横向分辨率。该软件针对深拖连续记录的地震数据,利用放炮时间截取实现深拖连续记录数据的分解,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磁带管理系统(2020SR0046260)。该软件在微软ASP.NET平台上,基于微软SQL Server数据库,使用多种编程语言开发,实现海洋地质磁带的常规业务办理、磁带数据维护、基础数据维护、以及磁带数据的查询与统计等功能,可通过浏览器方便使用,实现了对广州海洋局磁带库中保存的原始磁带、成果磁带及其生命周期进行查询、检索和管理,有力提升了该局的数据管理能力,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和研究工作提供支撑。

    海洋地质综合业务应用平台(2020SR0043809)。该软件在红帽Linux系统下开发,采用Mysql数据库,Tomcat7.0作为WEB服务器,使用JAVA编程语言开发,主要有用户中心、资源中心、应用中心、运维中心、运营中心、计费中心等功能,可通过浏览器方便使用,实现了对广州海洋局的海洋地质各业务应用系统及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为软硬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海洋局新获7项软件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