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七月的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天蓝云淡。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出现了十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手持仪器来到一块植被较为茂盛的区域,娴熟地操控装备进行草原类判别、草原型辨识、高度测量等草原调查工作。他们正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草原资源调查项目组的小伙子们。

    我国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草地资源调查,形成了一批较完整的草原资源成果。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目前,我国草地资源与生态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前的调查数据已不能准确反映现状,无法满足宏观决策和草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亟须通过调查获取和更新数据资料。“我们就是为草原做体检的人。”小伙子们自豪地说。

    查明内蒙古草原资源现状

    我国是草原资源大国,天然草原面积达3.9亿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1%。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草原面积最大的省份,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7%。自2020年始,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的统一部署安排,中国地调局呼和浩特中心主要承担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资源调查工作。

    据该中心主任李海广介绍,随着全国自然资源管理新体制的建立,为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成为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新使命。该中心自承担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资源调查及试点任务以来,科学统筹,积极谋划,引进研究机构的专业团队,为草原资源调查取得优质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7月,该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开展业务合作,组建了10个调查工作组,共计36人,计划在40天时间内完成922个外业调查项目,涉及区域覆盖了内蒙古的大部分草原。

    “这次调查样地共涉及6个草原类,分别为温性草甸草原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荒漠类、地草甸类,需要查明草原类型、植被生物量、覆盖度、高度、优势种等属性,最终将提交内蒙古草原资源外业调查报告。”项目负责人索晓晶介绍道。

    除了进行常规的草原资源调查以外,该中心还引入新设备,启动了锡林浩特市草原资源试点工作,开展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和草畜平衡研究,进一步查明锡林浩特市草原资源主要优势种和产草量。研究成果可助力当地政府科学确定载畜量及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指导草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调查作业现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21年3月,我国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要整合优化草原调查队伍,健全草原调查技术标准体系。未来,我国将构建以国家队伍为主导、地方队伍为骨干、市场队伍为补充、高校院所为技术支撑的全新草原调查监测组织体系。

    针对草原资源调查任务新、技术弱、基础差等问题,中国地调局呼和浩特中心草调项目组组织了室内基础理论学习,为项目组成员讲解草原资源调查的概念、分类及调查基本流程;在此基础上,又聘请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介绍草原资源调查的基本情况,开展现场样地调查培训,围绕草灌样方调查和高大草灌样方调查等展开实训,耐心细致地解答项目组成员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7月15日,该中心吹响了向草原进军的冲锋号,草调项目组闻令而动,按照“主攻东部,兼顾西部,分工作业,协作推进”的原则,分批开赴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阿拉善等作业区域。

    记者跟随第三工组来到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通过连续多日的朝夕相处,对草原资源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这项工作原来大有学问——

    在一片植被长势较有代表性的区域,索晓晶向记者介绍:“我们选择在这一片开展调查,是因为这里的草地具有普遍性,调查结果能反映出该区域植物的生长情况。”

    行进至一片带有洼地的草原区域时,植被虽然长势良好,但工组却没有停留。技术负责人高贺解释道:“虽然洼地周边植被长势良好,但在草原上不具有代表性。”

    在具体的调查环节中,成员们先圈起一米见方的范围,在上面覆盖一个网绳间距10厘米的网兜,然后调查这一区域内有多少种草类、草的高度等各种数据,再拿出相机拍照留底,并在平板电脑上录入原始数据,最后用剪刀小心翼翼地从草根处把植被全部齐根剪下,装进事先准备好的样品袋。科室负责人项磊表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带回基地进行烘干处理,然后通过对样品再次称重,分析该区域植被的产草量。

    野外调查期间,各工组对所承担的调查区域绘制了样地工作部署图,对调查样地进行了整体规划部署。所有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严格按照调查规范选取样地、样方,填写调查App和纸质表格,拍摄调查照片。就这样,一个一个数据汇聚在一起,描绘出了内蒙古草原资源的现状。

    宝剑锋从磨砺出

    中国地调局呼和浩特中心草调项目组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不足30岁。项目组成员大多是九零后,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专业基本与现在的工作没有关联。面对新的领域,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跟随专家现场实习,为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打下了基础。

    七八月份的内蒙古大草原,晴天时,强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雨天时,大雨往往毫无预警且来势凶猛。极端的天气给草调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下午时分,经过暴晒后的马路至少有四五十度,车胎温度升高极易出现爆胎。有一次,项目组在达茂旗满都拉地区调查时,就遇上了爆胎。因为草原幅员辽阔,从驻地到工作地路途遥远,他们在路上足足等了四五个小时才等来救援车辆,回到驻地时已接近凌晨。

    草原是各种鼠类活动频繁的场所,鼠疫防控不容小觑。野外调查期间,项目组偶尔会接触到带有病菌的鼠类粪便,因此消毒水、酒精纸巾是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在被蚊虫叮咬时,他们也只能强忍着各种瘙痒与不适,不敢随意用手擦拭或拍打。

    如果说森林是“肺”,湿地是“肾”,那么草原就是“皮肤”,是陆地生态之基。据统计,我国草原总碳储量近400亿吨,是仅次于森林的第二大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草调工作对内蒙古大草原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除了通过调查提供精准数据外,还将为保护天然草场有序化生长、鼓励牧民有序化放牧、发展草原旅游文化提供支撑。

    经过两年的磨炼,中国地调局呼和浩特中心草调项目组已成长为我国专业的草原调查力量,未来必将为草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锻造一流草原资源调查劲旅
      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承担的“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地下水资源勘查与区划”项目,在巴音和硕盆地和乌兰花盆地成功发现了两处富水区,总面积达952平方公里。有望缓解该区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困难的问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一致赞誉。

      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前人将巴音和硕盆地划分为贫水区,有些地区方圆30公里范围内无深井,人畜饮水十分困难,牧民只能到几十公里外拉水。拉回的水储存于旱井内,储存期少则十天,多则二十多天,储存的水极易变质,产生有害元素。即使有的牧户有自备浅井,也由于水质较差(矿化度高,多为半咸水或咸水且氟含量高),长期饮用,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缺水不但造成农牧业减产或绝收,也严重地影响了当地人民身心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先后组织30多名技术人员在巴音和硕盆地进行了详细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充分运用物探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结合该地区地层岩石组合、岩性及地形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研究,结合当地生产、生活需要确定钻探孔位,最终选定在丘陵缓坡处(并未选址在丘间洼地内)为最佳井孔位置。布置的DK06孔单井涌水量达1156.00 立方米/天,该孔为目前北部牧区出水量最大的深孔。经水样分析,为微咸水,对于当地长期饮用半咸水或咸水的缺水区牧民来讲,已是较为优良的饮用水。本次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圈定的富水区面积约872平方公里,其成果填补了该区水文地质勘查的空白,也为该区农牧民在附近地区打井解决缺水问题起到示范效应并为确定找水靶区提供依据,也为未来在该区规划发展农牧业、建设工业园区提供水资源支持。

        据前人资料结合现状调查结果,乌兰花盆地钻孔最大涌水量仅为542 立方米/天。项目组在该盆地内施工了DK13孔,该孔单井涌水量达4012 立方米/天,超过周围机井涌水量的三倍多,而且水质优良。结合周围钻孔,圈定了乌兰花盆地富水区,其面积约80平方公里。该富水区可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持,DK13孔移交地方后,合同营村将在该井南部建设500-1000亩的滴灌区,通过进一步的水文地质勘查,有望成为乌兰花镇的后备水源地。本次找水不仅极大地缓解了乌兰花镇用水困难的局面,也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今后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当地政府专门为之立牌留念,并送锦旗表示感谢。

      本次水文地质勘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严重缺水的四子王旗寻找了水质、水量较好的地下水,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项目与地方需要结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方面展现了内蒙古地调院作为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公益性单位,通过水文地质勘查项目可为地方经济做贡献,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当地缺水区政府和百姓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和欢迎和期盼。


    照片1  牧民拉水现场


    照片2  DK06孔正式抽水试验现场


    照片3  野外检查时品尝DK06孔水质(试抽)


    照片4  村委会在DK13孔旁立碑


    照片5  乡政府送来锦旗
    巴音和硕盆地和乌兰花盆地发现两处富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