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1月22日至23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普基地迎来了新年首次科普热潮,青岛市南京路小学、实验初级中学、新世纪学校、26中以及福林小学的中小学生陆续来基地参观和研学。

    活动期间,科普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科技馆,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了地质学知识,然后结合单位的业务情况向大家介绍了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情况,同时介绍了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萤石、水晶、岫玉、方解石、海百合、叠层石、恐龙蛋等矿物、岩石和生物化石。

    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孟庆国高级工程师、耿威博士以及特邀河海大学张鹏辉博士为大家呈送了三场有关可燃冰与海洋油气资源的精彩报告。报告采取互动的方式,老师授课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答,对于积极参与的同学赠送相应的小小岩石标本作为奖励。孟庆国带领的可燃冰团队亲自指导南京路小学海洋研学团利用球棍、磁力贴拼接的方式认识可燃冰分子,同时现场展示人工合成的可燃冰,学生亲自观察、触摸并点燃,极大的激发了大家对于科学的兴趣。

     

     

     

     

     
    青岛海洋所科普基地迎来新年首批科普热潮

    为了传播“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联合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开通空中课堂,以视频连线方式为成都市第八中学、陕西省宁强县铁锁关镇初级中学的师生们讲述罗平生物群2.4亿年前的故事,普及相关地球科学知识。主讲工作由获得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科普传播青年”称号的文芠承担。提问抢答环节热闹非凡,同学们积极连线互动,大大的口罩掩盖不住同学们对于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成都地调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胡时友参加了上述活动。 

    2007年,成都地调中心的研究人员在云南东部罗平县的万亩油菜花海下发现了第一块鱼类化石。经过多年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更多门类的化石,数量众多、保存精美,由此命名为罗平生物群。它的时代是距今2.4亿年,正是地球生物大灭绝后生命复苏的关键时期,它的发现为人们开启了通往三叠纪古海洋的“时光隧道”,带领人们去探索生命灭绝与复苏的奥秘。

    目前,成都地调中心已协助地方政府申报建成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罗平生物群还先后获批“全国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全国第四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重点古生物化石保护产地”,关于罗平生物群的研究工作仍在继续深化。

    4.22世界地球日“罗平生物群”空中课堂播撒科学芬芳

    4月22日,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工程师宋庆伟(左一)为学生介绍地球知识。

    当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全国多地举行系列主题活动,科普地球科学知识,宣传环保理念。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4月22日,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工程师王俊豪(中)为学生讲解泥石流危害。

    当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全国多地举行系列主题活动,科普地球科学知识,宣传环保理念。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新华社:珍爱美丽地球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与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阳朔县人民政府、雁山区人民政府在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联合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科普活动。 

    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岩溶所“西南岩溶区碳酸盐岩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项目的重点工作区。该项目通过对遗产地内地质遗迹进行详细调查与评价,建立地质遗迹景观名录,进一步科学评估地质遗迹价值。通过开展有效的科普活动,增强群众对桂林喀斯特的认知和自我保护地质环境的意识,有效促进了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5月29日上午,岩溶所翟秀敏博士在雁山区草坪回族希望小学为50余名小学生代表进行了“认识喀斯特,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科普讲座。通过直观的图片、易懂的描述和有趣的短片,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十分生动的课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表示,从讲座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要从小做起,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爱护自己家乡的环境。项目组向学生代表发放了“认识碳酸盐岩地质遗迹,保护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科普手册。

    5月31日下午,岩溶所张远海研究员在阳朔县为葡萄镇初级中学百余名学生开展了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科普知识讲座。讲座分别从喀斯特的类型、世界遗产的定义、桂林喀斯特的特征、世界遗产地落户葡萄镇的原因以及岩溶洞穴景观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并与学生互动,识别岩石和化石标本。现场还播放了科普影视短片,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深化了中学生对于桂林喀斯特的理解与认知。

    岩溶所开展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科普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