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7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了更好的交流今年我国北方地区在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技术领域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在地质灾害领域的践行力度。11月16日,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技术经验交流会(北方地区)在山西太原召开。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刘传正主持。

    会上,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袁同锁总规划师首先发表欢迎致辞,并介绍了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工作的概况。国土资源部应急办胡杰处长介绍了今年我国地质灾害的灾情状况及应急工作的现状。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灾害处乐琪浪副处长从地质灾害调查思路、应急技术方法、成果表达、信息互通、机制构建等5个方面对地质灾害调查和应急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随后,来自山西、新疆、青海和北京的专家代表分别作了题为《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新疆叶城县柯克亚乡玉赛斯村滑坡堵溃型泥石流灾害成灾模式初步分析》、《青海省乐都区高家湾南侧滑坡》和《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2016年工作总结》的报告。最后,与会专家结合地质灾害科技创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北方地区当前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交换了工作思路,分享了技术经验。

    此次会议为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专家们相互分享了新的技术方法和宝贵的应急经验。这对进一步做好我国北方地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技术支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国土资源部应急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以及我国北方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代表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座谈交流

    专家报告

    2016年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技术经验交流会(北...

    为进一步提升水上物探技术能力,科学实施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陆联合地质结构探测,服务江西鄱阳湖地区综合地质调查工作,2021年7月20-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组织开展了水上瞬变电磁测深技术野外现场试验。武汉地调中心勘查技术室地球物理专业人员、“鄱阳湖-洞庭湖-丹江口库区综合地质调查”二级项目负责人参加,武汉地大华睿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有关专家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次水上瞬变电磁测深技术试验,主要内容有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技术与常规瞬变电磁(使用重叠回线)技术对比、不同装置距水面不同高度耦合效应对比。试验过程分为浅水区试验、深水区试验2个阶段。试验前,勘查技术室及二级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安全教育提醒。在浅水区试验阶段,项目组成员将做好防水处理的不同装置分别架设在塑料艇上、用救生圈将装置固定在水面上和悬浮在水中,进行对比试验,从中选择适合目标水域施工并满足项目勘探深度要求的装置,优化关键技术参数。在深水区试验阶段,在柴油机动力船的牵引下,上述装置沿垂直主构造方向低速移动,做了连续测量与单点测量效果对比、瞬变电磁观测点RTK GPS定位等试验,最终完成整条剖面勘探。

    本次试验最终顺利完成,试验结果表明:在鄱阳湖水域,重叠回线测量深度较大,但浅部信息缺失并且数据质量欠佳,反磁通线圈回线的探测深度则较小,但基本能够满足项目需求;与将线圈贴在水面上相比,线圈不接触水面时的探测效果更好。

    此次水上物探试验是武汉地调中心加强水上物探方法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通过此次试验与培训,勘查技术室相关地球物理专业人员掌握了水上瞬变电磁法的野外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注意事项,为实施好“鄱阳湖-洞庭湖-丹江口库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2021年物探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支撑服务好长江中游城市群鄱阳湖沿湖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地质物理工作技术条件,也将为武汉地调中心地球物理工作业务转型发展与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后续技术方法储备。

    浅水区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水上试验 

    浅水区重叠回线瞬变电磁法水上试验 

    深水区水上瞬变电磁法试验准备 

    深水区水上瞬变电磁法试验

    武汉地调中心积极探索水上物探技术方法

    2020年春末夏初,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简称“资源所”)思茅盆地中生代海相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组,按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和资源所党委统一部署,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与云南省当地政府沟通协调,了解当地疫情动态及复工要求,办理复工复产手续。5月中旬项目组成员顺利进驻工作区,正式全面开展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重点地区江城县地处三国交界处,防疫形势复杂,防控措施严格,在进入江城县之前途经边境检查站,经历各项检查、提供多种证明文件,历时3个多小时才顺利过关。

    野外工作期间,当地气温超高、紫外线超强、蚊虫超多且毒性超大、餐饮极其不便,项目组克服了各种困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连续测量勐野井组剖面1740米,采集样品17件。为深入认识钾盐矿床赋存层位的地质特征打下基础,为锻炼团队野外工作能力提供了机会,为培养年青的钾盐调查专家提供了条件。

    下一步,项目组将继续认真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和资源所党委的工作要求,坚持疫情防控和项目推进两手抓、两手硬,高效优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争取发现新的钾盐矿层,为祖国边疆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为地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实的依靠。

    勐野井组剖面测量的第一皮尺,起点在良马河村

    地层出露差,钻草丛刨出新鲜面

    找个阴凉处,简单吃口午饭

    思茅盆地钾盐项目组全面开展野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