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国土资源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统筹部署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与调查评价专项、海洋保障工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试采工程和其他专项等国家地质调查工作,全力组织实施了地质调查项目,重点加强了项目业务管理、资金管控、质量监督和资料汇交等工作,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地质调查项目总体执行情况
2014年地质调查三大专项和两大工程共部署安排了项目2793个,投入资金91.26亿元。其中,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安排项目2696个,资金74亿元;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与调查评价专项安排项目8个,资金2.5亿元;海洋保障工程安排项目53个,资金2.74亿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试采工程安排项目30个,资金9.8亿元;其他专项安排项目6个,资金2.22亿元。截止2014年12月31日,各类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情况如下:
(一)主要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21.6万平方千米,为计划的98%;1:5万矿产调查完成16万平方千米,为计划的100%;1:5万水文地质调查完成7.6万平方千米,为计划的100%;1:5万环境地质调查完成6.8万平方千米,为计划的100%;1:5万灾害地质调查完成4万平方千米,为计划的100%;航空物探完成57万测线千米,为计划的100%;1:2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完成230万平方千米,为计划的100%;机械岩心钻探完成计划的84%;槽探完成计划的94%,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总体良好,绝大部分工作量完成率高于去年同期。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完成1:5万油气地质填图662平方千米,为计划的100%;地质剖面测(1:1000-1:10000)121千米,为计划的100%;重磁法测量693千米,为计划的100%;电法剖面测量667千米,为计划的97%;二维地震测量209千米,为计划的80%;地震资料处理8322千米,为计划的100%;调查井21292米,为计划的83%。二维地震测量由于工作部署稍晚,且炸药申请手续繁杂等原因,实物工作量完成率不高,目前正在加紧施工。
——海洋保障工程,完成二维地震1130千米、完成计划的的100%;单道地震5181千米、完成计划的100%;浅地层剖面8727千米、完成计划的98%;多波束9500千米、完成计划的100%;单波束15522千米、完成计划的100%;海底地质取样2216个站位、完成计划的100%。航空重力测量27000千米,为计划的90%。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试采工程,完成二维地震38369千米,为计划的100%;海底OBS测量35个站位,为计划的100%;浅地层剖面16440千米,为计划的100%;多波束103000千米,为计划的90%;海底地质取样1336个站位,为计划的100%。
(二)承担单位人员投入情况
承担单位覆盖面进一步增大。2014年承担地质调查和海洋专项调查项目的单位456家(不含优选),比去年增加67家。其中:中国地调局及局属单位29家,地方公益性单位60家,行业地勘单位102家,院校22家,省级国土资源厅、地勘局及所属单位230家。国家海洋局系统3家,中国科学院系统5家,石油公司及其他单位5家。
2014年承担地质调查和海洋专项人数30845人。其中:中国地调局及局属单位7582人(不含聘用人员),地方公益性单位6491人,行业地勘单位6685人,院校3737人,国家海洋局系统150人,中国科学院80人,石油公司300人。省级国土资源厅、地勘局及所属单位及其他单位5820人。
(三)主要成果报告完成情况
2014年应提交各类地质调查成果报告570份,实际提交424份,占应提交总数的74%。其中:区域地质调查提交72份;矿产资源地质调查提交109份;水工环地质调查提交42份;地球物理化学勘查提交11份;遥感地质调查提交4份;信息化建设与资料服务提交11份;地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提交72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提交1份;海洋地质调查提交66份;其他提交36份。
地质调查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虽然良好,但是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机械岩心钻探的完成情况虽然好于去年,但执行率仍然较低。二是某些单位滥摊滥挤成本,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与经费执行率不匹配。三是工作量的调整随意性大。
二、地质调查项目监督管理情况
2014年,中国地调局组织开展了项目质量检查和两级项目管理情况检查。
(一)项目质量检查情况
2014年,计划开展项目检查290项,全年实际检查305个项目,超额完成了15项。其中,局机关业务部室组织检查了48 项,完成了计划的100%;大区和地科院项目办等二级管理单位组织检查了257项,完成了计划的105%。超额完成的单位为西北、西南项目办,分别完成了计划的126%和113%。
本年度项目质量检查采用随机抽查方式,检查中突出了对原始资料的实地验证,强化了检查后的督促整改,有效促进了项目质量和管理改进。检查的305个项目中,没有发现不合格项目,中国地调局也没有收到质量问题举报。项目总体质量稳定。显示出近年来各级重视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效果。项目总体进度正常,基本完成了主要实物工作量,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项目人员投入基本符合规定,项目负责人能够履行职责,施工质量基本符合项目设计书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虽然项目总体质量稳定,但仍然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一是个别单位弄虚作假,虚报瞒报工作量,套取项目资金。二是项目技术人员投入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与工作任务极不匹配,导致综合分析和研究能力十分有限,成果总体水平不高。 三是对标准规范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执行不到位,一般性质量问题不断。常见的有,对地质现象观察描述内容不丰富,地层划分依据不充分,地质填图控制点不足,样品布设不合理,采样介质选择欠妥,物性标本采集数量不够等现象。四是项目野外检查不严格,导致虚报工作量等问题发现不及时。五是对技术方法综合应用能力较低,记录和资料整理欠规范,资料综合整理不及时,综合研究不深入。
(二)项目管理检查情况
项目管理检查分两级实施,中国地调局对大区地调中心和地科院项目办等二级管理单位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大区地调中心和地科院项目办等二级管理单位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管理机构设置是否到位、管理人员配备是否齐全,管理工作是否按照规定按时推进等。
从检查结果看,各项目办组织机构和人员基本到位,项目管理制度齐全,工作部署依据充分。在项目安排上做到了与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沟通与对接,较好地满足了国家和地方需求。项目设计评审、野外检查、报告评审和资料汇交等项目管理活动开展正常。各项目承担单位进一步加强了承担项目的管理工作,大部分单位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三级质量检查正常开展,自检互检率基本达到100%,抽检率达到或超过30%,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能够及时整改,项目管理情况总体良好。
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项目办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制度建设不完善,质量管理责任不落实,不能满足项目管理需要。二是项目管理普遍存在成果评审不及时,资料汇交督促不力的问题。三是一些业务管理活动把关不严,检查中发现有,野外验收不实地核实工程及工作量、部分设计审查或成果验收意见过于笼统且针对性不强、专家个人意见记录不全等问题。四是部分项目承担单位质量体系运行不好,项目管理缺乏统筹安排,随意性大,三级质量检查流于形式。五是以包代管现象严重,外协委托业务管理不规范。
三、地质调查项目资料管理情况
2014年进一步加强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加大了地质资料催交力度。2014年度按期应汇交地质调查项目876个,全国地质资料馆、大区项目办完成了584个地质调查项目的资料接收验收工作,有252个地调项目形成的地质资料正处于验收过程中,未汇交项目38个,总体接收率为95%。
2014年,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有较大进展:
一是通过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的运行管理,实现地质调查项目运行监管与地质资料汇交监管信息互联互通,达到了项目资料汇交情况及时监控。
二是加大了地质资料汇交催缴力度,明确了未按期汇交地质资料的处罚措施。首次下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未按期汇交地质调查项目资料的情况通报”(中地调通[2014]14号),对未按期汇交资料的23家单位的33个项目进行点名通报批评,有效督促了项目承担单位的资料汇交工作。
三是组织制定了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指南,加强了资料汇交管理部门的人力物力配备,规范了资料管理工作流程,总体上提高了资料汇交的速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