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百年 > 百年征文

我的地质情缘

来源:地调局广州海洋局 作者:王功祥 发布时间:2016-11-21

记得我4岁时村里来了一批陌生人,这批人统一的灰色套服着装,从一辆辆卡车上卸下大批物质材料,堆满了村里唯一的柏油马路,引得大人小孩都来围观。他们分工忙碌着:有条不紊地铺设着长长的线缆;在水稻田里将一台台钻机一字排开,轰轰鸣鸣地钻着孔;将一条条长长的装满白色粉末的管状物小心翼翼地塞入钻孔中…一切准备停当后顿时哨声四起,围观人群被强制驱离。紧接着一声声巨响,水稻田里腾起阵阵冲天泥浆,人群骚动,小孩啼哭,鸡飞狗跳。消停后走近一看,一个个盆口粗的大洞深不可测,泥浆四溅,秧苗散落。“真厉害呀!”“这是在干嘛呀?”人们窃窃私语。我和小伙伴们因为好奇,每天跟着他们看热闹,直到他们转场消失不见才依依不舍地回来。长大后才知道这是地质队在开展石油勘探。这是我平静童年时代荡起的唯一涟漪,那段让我充满无限向往的记忆至今挥之不去。

1991年我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为我的第一报考志愿。报到伊始,学校为每人分发1套深蓝色地质服,1双笨重的地质鞋,1个墨绿色水壶,1个地质背包:内装1把地质锤、1个放大镜、1个罗盘。开学的一周基本是思想教育,然后是观看让我们激动不已的地质考察及天体运行等录像。期间地质老师带着我们在学校附近的南望山走马观花了一遍,介绍了南望山主岩-砂岩的形成机制,运用罗盘量岩层产状,判断岩层走向及古河流向等。大一、大二学的是基础地质学,教室周围布满各种岩石样品,每个样品均有详细信息说明(包括产地、岩性及形成地质年代)。期末地质学考试分笔试和岩石鉴别两个阶段,岩石鉴别面试轮到我时,主考老师拿出一块白色岩石叫我认,我接过来摸索了一会说是流纹岩,当时老师用十分诧异的眼神望着我,着实让我心里直发毛,其实那块岩石压根就看不出任何的纹理,还好蒙对了!。那次考试有好多同学没有通过,因为考试标本并不是教室里陈列的那些标本,形状色泽均有所不同。

1993年暑假我们开始了第一次地质实习。校车载着我们两个班68个学生前往湖北崇阳,一路盘山而行,望着窗外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我们欢呼雀跃,好不激动!但好景不长。头三天老师带着我们穿山越岭了解各种地质构造:断裂、向斜、背斜,并介绍岩层的产状、走向、岩性特征及其形成地质年代。随后我们被分成10个小组开始地质填图工作。各组路线俱不相同,每组路径总长50公里。每个小组均有明确分工:有专门做记录的,负责路线方位并开路的,用罗盘量产状的,判断岩性的,收集标本的。我们每天天刚放亮就赶紧起床,紧急洗漱完毕,灌满水壶,抓些包子馒头(包括中午的干粮),背起地质包就出门。一路披荆斩棘,敲敲打打,量取岩层产状及走向,确认露头岩性,记录相关信息。太阳升起之时就是遭罪之始:高山围蔽,没有风,只有扑鼻的热浪。顶着炎炎烈日挥汗如雨,还必须忍着不能乱喝水,否则后面就没水可喝了。太阳落山前务必准备返回,否则蚊虫叮咬不说,很容易迷路的。回到实习基地整理完当日资料,吃完饭后赶紧冲凉躺倒,以备次日养精蓄锐…20天艰苦的日子终于过去了,每个人黝黑一片,精瘦了不少。随后校车载着我们到达湖北黄石的一个黄铁矿采矿场,但见四面金光闪闪,晶莹剔透的石英矿脉一道道的平行斜插地底,地面满是散落着的黄铁矿石,紫水晶,白水晶。只要看着顺眼,瞅着漂亮的我们一股脑儿的装进地质包,手里还都攥着几个。回校后免不了在其他同学面前炫耀一番,甚至将其作为谈恋爱的资本了。

大学三年级正式开始接触专业知识:地震、重力、磁力、电法、测井。开课不久学校就对我们两个物探班进行了改编,一半人改学计算机,我依然执着选择了物探专业。94年暑假我们前往河北秦皇岛进行专业实习。磁力测量时要卸掉腰带,掏空口袋所有的铁质物品,然后背着磁力仪主机,手持磁力探杆穿梭在没人头的棉花地里进行测量。重力测量时老师安排6人负责美国产的拉格斯特重力仪,这是一套比较昂贵的进口设备,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其他人则使用国产的石英弹簧重力仪,每到一个测点,先将底座调平,然后开始测量,中途不时抬着设备回到分基点联测。地震实习相对麻烦些,在埋好检波器后,在地下挖一小坑,放置铁板,然后抡起大重锤敲击铁板,每一锤的地震信号极其微弱,往往要挥300下才能有清晰的叠加信号,挥大锤每人轮流,身材魁梧臂膀粗壮的自然肩负重担。

30天的专业实习结束后,我们随即被派往安徽安庆,协助武汉地震局大别山地震剖面大调查。每天下午5点我们被送往各个接收点等候,零点准时开始记录。我的观测点正好位于一片墓地中,尽管月光皎洁,面对阴森森的坟堆,总感觉上面魅影重重,让我毛骨悚然,我也不时用手电到处照照藉以壮胆。夜深人静,任何稍微的风吹草动都让我心惊胆战,只有远远看见来接我的汽车灯光时高高悬起的心头才如磐石落地。好在只有10天时间,要不真要疯了。因为我的特殊蹲位,我额外获得300元的奖励,我就用它在当地添置了皮鞋、西装,还打起了领带,人模狗样的了。

199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一次随奋斗五号出海执行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调查,一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境由然而生,看着船劈波斩浪,枪阵激起的阵阵浪花,心绪早就飘到九霄云外。随后到探宝号从事海洋重磁调查、长排列大容量地震调查,到海洋四号参加地质取样、多波束测量、海底摄像、温盐深测量、长锚系观测、奋斗五号近岸的单道、声纳、浅剖调查、地质钻探,以及海洋六号的ROV作业等。这几十年来我们走南闯北,奔赴太平洋,深入南极洲,探索印度洋,为国家的海洋权益、矿产资源、能源开发而努力奋斗。我们迎合大海的喜怒哀乐,探索来自地球深部的奥秘,义无反顾地开展着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海洋地质调查事业。海上历练,见证了无数次千钧一发危机时刻同志们的挺身而出,举杯时的豪情万丈,失去亲人而不能见的悲壮。

这辈子注定与地质调查结下不解之缘。我骄傲,我是地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