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14日,我们对北查尔斯王子山比弗湖南部区域的沉积岩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考察。
贝恩梅达特组主要出露于该地区——它是假整合在拉多克砾岩组之上,由河流与森林-泥潭在时空上交替沉积形成的。贝恩梅达特组中包含了100多条煤层,单一煤层在0.2-1.5米之间,个别超过3-8米。煤层具有基本连续的厚度,并且延长数千米。其中,贝恩梅达特组下部层位的煤层最具代表性,通过南北含煤地层对比,在贝恩梅达特组下部出露的煤层虽然较上部的薄(多在1-2米之间),但是煤层数量多于上部,且露头显示下部煤层中含泥质成分少于上部。在贝恩梅达特组底部煤层上部含有大量硅化木(这些硅化木的形成与其上覆湖泊沉积初期的富含硅质水体交代有关),由于存在有舌羊齿型植物化石,因此确定该套煤层地层时代属于二叠纪,我们选择了地层出露完整的剖面进行了详细测量和取样,样品重量达到了300多公斤,圆满完成了项目设计要求。

贝恩梅达特组中0.5米厚的煤层(刘健拍摄)

贝恩梅达特组底部煤层上部出露的硅化木(刘健拍摄)

沉积岩地区地质调查与采样(陈虹拍摄)

考察队员沿着四轮摩托车辙前进(刘健拍摄)
2015年1月12-14日,我们又对营地西侧约10-15千米的拉多克湖(Radok Lake)西岸变质基底开始了详细的野外考察。拉多克湖西岸是南部营区变质岩出露最连续、也是最近的基岩区,因此是我们本次考察的重点地区。

拉多克湖西岸地质露头(陈虹拍摄)
巴蒂冰川流入拉多克湖,在湖中间形成一条长约2千米的冰舌,由于冰舌内隐伏多条冰裂缝以及高达4-5米的陡坎,无法穿越。从安全上考虑,我们决定在冰舌的南北两侧分别开展基岩剖面测量。

冰舌前缘的冰脊(陈虹拍摄)

在危险区探路前行(陈虹拍摄)
我们12日的工作剖面位于冰舌北部,湖面的雪层厚度大约有5-20厘米,下部则是坚硬的冰层,而且没有发现冰裂缝,比较安全。14日的工作剖面位于冰舌的南侧,需要从冰舌前缘绕行才能抵达到工作区。由于冰川运动,这里的冰裂缝很多很深,最宽的一条大约有1.5米,我们需要沿着裂缝边缘行走,直到找到安全通道,才能通过。而在通过危险地区的时候,James还会要求我们张开双臂,以防不测发生时能及时撑住身体,防止跌入冰裂缝。

张开双臂穿越危险地区(James拍摄)

在陡峭上坡上寻找露头点(刘晓春拍摄)
15日,我们尝试攀登了拉多克湖北侧福克斯山脊东部的一个基岩露头,这也是我们在南部营地能够步行到达的最后一个区域。该地距南营地的直线距离为10千米,但高差达800米。山脊的四周都被皑皑白雪覆盖,从南营地出发行走约2小时后,我们进入了冰雪覆盖区,每一脚踩下去都有30-50厘米的深坑,再加上是走上坡路,因此没过多久,膝盖以下就已经湿了。四个小时以后,我们大概翻越了4-5个山垄,在离露头大约还有2.5千米时,被前面超过50-70厘米的深雪挡住了去路,虽然尝试着往前行走,但发现雪越来越深,根本无法前进。岩石露头近在咫尺,但实在无法抵达,虽心有不甘,却只能放弃。我们也意识到,北查尔斯王子山地区的徒步考察该结束了。

近在咫尺却无法达到的目标(刘晓春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