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图片 > 图片新闻

在烈日和暴雨下

——入夏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纪实

来源:水环地调中心 作者:杨云龙 张仲林 发布时间:2012-07-31

身负沉重的仪器,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爬上陡峭的高坡。头顶时而烈日炎炎,汗流浃背,暴皮灼伤;时而暴雨倾盆,全身浇透,浑身打颤。这便是入夏以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工作的真实写照。

进入雨季是库区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也是水环地调中心三峡库区专业监测组最忙碌的时期。为了保护库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监测组人员怀着极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克服天气及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始终坚守在第一线。

凌晨4点多,天刚蒙蒙亮,监测组驻地已经人头攒动,在吃过简单的早饭之后,大家便开始忙碌起来:检测各类监测仪器,准备干粮和水。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天刚刚放亮,大家踏着晨辉开始了一天的监测工作。

七月的早上,库区的温度已经很高,加上身负二十多斤重的监测仪器,刚出发没走多远有的监测队员的衣衫已经被汗水湿透,而这只是一天中大汗淋漓的开始,监测过程中还要爬上陡峭的山峰,到那时几乎所有人的衣服都已经被汗水湿透。

当大家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到达监测地点的时候,温度已经明显升高。路上,在田间劳作了一个早上的农民已经唱着欢快的小曲收工回家了,他们也抵挡不住高温酷暑,每天只早、晚到地里工作一会,而我们的监测队员才真正开始了一天中最难熬的监测时光。夏日的库区湿度大、温度高,监测地点荆棘丛生,杂草密布,少有树荫。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阵阵热浪袭来,顶的人呼吸都有困难,整个人好像都要被这“桑拿天”给蒸熟了。此时大家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汗水依然源源不断地冒出来,顺着身体往下淌。带的水成了救星,恨不得一口气就灌下一大瓶,但谁也舍不得大口大口的喝,一天的光景还很长,留着水就是留着希望……

刚刚在这个滑坡监测点还艳阳高照、烈日炎炎,当赶到下一个监测点时就已经是乌云密布,顷刻间便大雨倾盆。风大雨急,雨伞根本抵挡不住,大家时常被浇个透心凉,“东边日晴西边雨”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库区小气候较多,淋雨是监测队员的家常便饭。

大家除了要面对严酷天气的考验外,还要严防“潜伏”在灌木丛中的毒蛇、毒蜂等危险动物,相比于它们的危险性和攻击性,蚊虫叮咬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监测队员们中午不能回家,就凑合着吃点干粮,榨菜、火腿肠、鸡蛋是野外用餐必备品,有的队员常年在外吃这些,胃都吃出了毛病,但是野外工作体力消耗大,不吃又顶不住,只好将就下咽,因为下一个监测点还在等待着大家……

一天的监测工作结束后,最快乐的时光便是回家了,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监测工作完成带来的喜悦冲散了一天的疲劳,灾害宏观巡查成果带来的成就感驱走了身心的疲惫。回到驻地吃过晚饭后,监测队员们还要连夜加班,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入库数据分析等,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灾害体的变形趋势以便进一步的监测预警。

当大家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床上的时候,窗外已是万籁寂静,普通人家百姓早已进入了梦乡,只有远处黑黝黝的大山和满天繁星默默陪伴着这群辛劳的地质队员们……

据悉,水环地调中心自2003年进入三峡库区以来,专业监测人员数年如一日,战酷暑,斗严寒,经历了3000多个日日夜夜,对巫山、巴东、万州、开县几十个滑坡进行专业监测预警工作,共采集到几百万条监测数据,多次对望霞危岩等多个灾害体进行了成功的预警预报,保障了监测区域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多次受到重庆市及地方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国土资源部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也多次前来慰问及调研,监测成果受到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重庆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水环地调中心三峡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人员用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充分发扬孜孜不倦、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和朴实无华的优良传统,为中心赢得了荣誉。今后,他们将继续坚守在监测一线,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队员们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赶往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