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图片 > 图片新闻

地质力学研究所多学科会商把脉浙中地质找矿

来源:地质力学所 发布时间:2011-12-23

   2011年11月23-26日,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带队,组织邀请杨振宇、刘晓春、张岳桥、孟宪刚、陈正乐等多学科、多领域专家,以野外检查王宗秀研究员负责的“浙中地区古生代-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和“浙江省东阳市歌山镇天鹅尖一带银多金属矿普查”两个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实践“多学科会商重大地质科技问题”的共识和机制,会商把脉浙江金属矿地质找矿的潜力远景和新进展。
   项目组经过一年来的各项研究工作发现:
   浙中地区火山岩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出露,其中以中酸性熔岩和酸性熔岩分布最广,面积占熔岩总出露面积的99%,主要以安岩、英安质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熔结凝灰岩为主。而侵入岩主要为中性-中酸性和酸性,规模较小,多呈小岩株状产出。
   工作区内岩浆活动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均有发生,但以中生代为主,中生代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为显著特点;古生代的侵入岩主要沿江绍断裂带零星出露。研究区内岩浆活动具有带状(如江山-象山岩浆带)、环状特点,说明岩浆活动受不同构造背景的控制。岩浆活动由地表向深部存在沉凝灰质岩、火山岩、次火山岩穹窿、花岗岩的纵向组合特点,说明火山岩覆盖区的下面存在与火山岩有成因联系的侵入岩。依据重力数据的处理解释,识别出浙东、浙东南存在三个大型的环形构造,有可能是岩浆活动的深部机理。
   发现李宅南大型糜棱岩化带具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蚀变发育的矿化蚀变特征。
   专家组在与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进行充分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对工作区地层、岩浆活动、火山建造与火山机构、构造与成矿作用关系等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对研究区存在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了要把浙江地质找矿放在华南构造变形的大背景予以考虑,进一步加强矿田构造、年代时序格架研究的意见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