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海洋出版社共同策划、组织资深专家编著的“海洋地学科普丛书”于11月18日在首次开设海洋科学特色班的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首发。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院士秦蕴珊,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副司长雷波,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彭轩明等出席首发仪式。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出版社、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局一所及青岛市三十九中的师生近300人参加首发仪式。
彭轩明所长在首发式上致辞,对前来参加首发式的嘉宾表示欢迎。他说,海洋地学科普丛书的发行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丛书能在海洋地学界产生良好的反响,也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科学体系,从而产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雷波说,丛书反映了最新的科学进展和成果,保证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结合。希望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通过阅读丛书,能够对海洋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升公民关注、热爱、保护海洋的意识。
秦蕴珊院士为大家介绍了出版丛书的目的,并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丛书的特点。他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能够产生思考。丛书具有前瞻性可读性,不仅能增长海洋方面的科学知识,还能将读者引导到一个海洋世界,让他们去了解海洋的奥秘。姜建军表示,丛书的发行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海洋出版社落实普及科学的重要举措。他提出要以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为重点,不断创新海洋科学普及工作,进一步普及海洋知识,宣传海洋科技,强化海洋意识。
据介绍,海洋地学科普丛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秦蕴珊任编委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执笔作序,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专项资助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这是我国海洋地学领域第一套高级科普丛书。这套海洋地学科普丛书共分5册,包括《海底探索之路》《海底景观之奇》《海洋矿产之源》《海洋世界之窗》和《海陆沧桑之变》。其中,《海底探索之路》翔实系统地向读者讲述了近现代地质工作者发现、洞悉海洋演变奥秘的艰苦历程。书中展现了“水成论”“火成论”到“固定论”“均变论”,再到“地槽论”“活动论”,最后到“地板构造”理论的诞生过程。
首发式上,丛书编委会专家将书赠送给三十九中。丛书编委会专家认为,本套丛书将带着读者探索海洋、认知科学,可以向公众宣传和普及海洋地质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公众海洋意识,使更多的人关注海洋和海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