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又获重大突破。
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张洪涛在国土资源部9月25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向社会发布了我国陆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重大成果。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施工项目首席科学家祝有海介绍了钻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过程,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孙家海主持了新闻发布会。
2008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海拔4062米)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2009年6月继续钻探,获得宝贵的实物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室内鉴定,获得一系列原始数据。这是我国继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首次在我国陆域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也是继加拿大1992年在北美麦肯齐三角洲、美国2007年在阿拉斯加北坡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之后,在陆域通过钻探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第三个国家。这一重大突破,证明了我国冻土区存在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对认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规律、寻找新能源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再次证明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与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广泛,资源量巨大,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全球资源总量的两倍,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勘探的重要对象。
中国高度重视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与研究工作。2002年国土资源部在启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时,同步部署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关调查研究工作,2004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开展资源远景调查和钻探技术研发,编制出我国第一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分布图,圈定了有利区带。
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钻探验证工程上马。2008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勘探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青海煤炭地质105队等精干队伍,选择成矿条件相对有利的祁连山南缘—青海省天峻县永久冻土区实施钻探工程,于11月5日发现并成功钻取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样品具有天然气水合物所具有的独特标志,岩心表面见白色棉絮状晶体,能直接点火燃烧,岩心不断冒出气泡和水珠,伴生晶型完好的自生碳酸盐和黄铁矿,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岩心呈蜂窝状构造,这一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学术认定。
在此基础上,国土资源部2009年又部署了一批钻探实验井,6月再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经现场红外热像仪检测证实为水合物的矿层,并经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拉曼光谱仪检测,显示出标准的天然气水合物特征光谱曲线,其特征与墨西哥湾实物样品和我国合成样品完全一致。目前,地质工作者仍奋战在雪域高原第一线,确保全部任务的完成。
新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位于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层之下,井深130-396米,呈薄层状、团块状,赋存于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的裂隙面上,组分主要是甲烷气体,还有少量乙烷、丙烷等烃类气体,是一种纯度高、类型新的水合物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冻土大国,冻土区总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据科学家初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天然气水合物是“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我国在冻土区发现这一潜在资源,必将极大地开拓人类寻找新资源的视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型能源。目前,人类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认识还相当有限。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有关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863项目、973项目已经启动,相关调查及开发技术研究也已纳入国土资源部“十二五”规划,与加拿大、德国等国际合作正在推进。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彻底搞清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条件、形成机理和分布特征,海域、陆域齐头并进,加快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评价、开发和环境效应研究。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国土资源报等4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到会进行了采访和现场提问。
新闻链接:冻土带可燃冰历程
1999年“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家专项开始实施,其中先后设立4个地质调查项目,对我国冻土区开展探索性调查和预研究,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组织实施。研究表明,我国冻土区具备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其中羌塘盆地、祁连山、漠河盆地和风火山——乌丽地区为找矿战略选区。
2002年,国家专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启动,同时进一步部署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
200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远景调查和钻探技术研究,初步圈定我国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永久冻土层分布范围与厚度,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编制出我国第一份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分布图和找矿远景区分布图等综合性地质图件,筛选和试验勘查方法,优化钻探取样设备。
2004年,青海煤炭地质105队在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煤田聚乎更矿区一井田勘探煤矿,发现有强烈涌气现象。
2008年10月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地科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勘探技术研究所和青海煤炭地质105队,在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区实施钻探验证。
2008年11月5日~10日,先后在133.5米~135.5米、142.9米~147.7米、165.3米~165.5米三个岩心段分别发现厚约2米、4.8米、0.2米的可燃冰岩心段,并再次进行了验证分析。
2009年1月1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1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对调查阶段成果报告进行评审鉴定,确认在祁连山南缘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钻获的样品为“可燃冰”
200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实验井,于6月再次钻获样品,经实验室用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拉曼光谱仪检测,显示所获样品的光谱曲线为标准的天然气水合物特征光谱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