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在湖北秭归举办
发展地质力学理论 支撑地质找矿突破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杨健
发布时间:2015-12-01
11月27~30日,第五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在湖北秭归举办。
本次进修班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和贵州省地矿局联合举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王瑞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赖旭龙,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原秘书长王泽九,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赵越、马寅生以及来自全国地勘单位和行业部门的科研专家和业务骨干近40人参加了培训研讨。
专家学者们围绕“能源和矿产资源”主题,重点学习研讨了地质力学的基本理论、区域构造解析、地质力学的工作方法与步骤、地质力学的新进展;研讨了地质力学在能源、矿产资源中典型应用成果,包括油气地质力学与实践、南方地区构造改造与油气保存、地应力测量技术方法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矿田构造研究方法与应用等内容。
专家们表示,对李四光先生最好的纪念是发展他开拓的科学事业,而发展地质力学最重要的就是继承李四光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原始创新精神。对此,专家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当前露头矿、浅表矿越来越少,难识别、难利用矿越来越多,找矿难度也越来越大。丰富、发展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是实现找矿突破的时代要求,要充分认识当前实现找矿突破的艰巨性,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瞄准当前地质力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构造运动时期的鉴定、古构造型式的鉴定、各级构造型式对大矿化带和矿田的控制作用、构造型式所涉及的地壳深度等内容加大研究力度。
三是针对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特点,加强地应力测量技术方法及其技术组合研究力度,包括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技术衍生的HTPF测量技术,ASR、DSA等岩芯地应力测量技术,钻孔崩落、钻孔诱导缝地应力分析方法,偶极声波测井等测井资料地应力分析方法等。
四是加大投入,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等专项和科技计划中,加大对矿田构造调查与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丰富和完善矿田构造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基础和学科构架,搭建产学研用大平台,促进成果使用。
五是深入开展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作用和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完善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研究,加强实验研究,特别是岩石流变学研究,促进矿田构造研究向定性—定量化发展,为地质研究和找矿开拓新的途径。
新闻背景
地质力学
地质力学是由李四光创立、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在矿产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地震地质、地热地质以及地区稳定性研究方面,特别是对中国石油、煤田和若干金属矿产的预测以及解决重大工程建设和大型矿山开发中遇到的地质问题,都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培养全国地质力学研究人才,李四光亲自倡导举办地质力学进修班。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曾先后举办了四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其中:第一至三期(1962年、1964年、1966年)进修时间为一年,李四光先生亲自编写《地质力学概论》和《地质力学工作方法》教材和讲课。第四期(2008年),主要针对地质力学研究所的青年专家和研究生。
地质力学进修班旨在系统地培训地质力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围绕国家重大能源、资源、环境、灾害和重大工程中的地质科技需求,进修班每期选择特色鲜明的主题,研讨实际问题和前沿领域方向。进修班的学员毕业后,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地质力学,成为全国地勘单位的业务骨干精英,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计划以后每年举办地质力学进修班,在新时期加大培养地质力学研究人员和精英骨干力度,创新发展地质力学理论,破解能源、矿产、环境、灾害和地球系统科学重大问题,为我国由世界地质大国迈向世界地质强国积极进行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