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武世骨骼化栉水母立体复原图。
近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早期生命研究领域获得重要进展。欧强副教授及合作者对来自云南澄江生物群的一系列栉水母化石的研究论文《寒武纪骨骼化栉水母演化轶史》近期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进展》发表。
由于出现双胚层体构、初级组织分化及简单网状神经系统,栉水母动物门被认为是地球“动物谱系树”最原始的分支之一,与多孔动物、刺胞动物、扁盘动物等低等无脊椎动物门共同构成基础动物亚界,是探索地球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关键环节。因此,该门类的起源及早期演化史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欧强及合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支持下,研究发现、论证了来自云南澄江生物群的一系列栉水母化石——包括辐翼宝石栉水母、剑形奇妙栉水母、半球头盔栉水母等六属六种,揭露了该门类在早寒武纪世一段隐秘的演化历史。
这些珍稀化石记录了该门类演化早期超乎想象的躯体构型:现代栉水母躯体如果冻一般柔软且脆弱,而该时期的栉水母普遍出现棘刺、辐条、顶辐板等硬化骨骼系统;与现代栉水母两辐射对称的躯体构型相比,该时期的栉水母呈现出原始的八辐射对称体制;此外,该时期的栉水母具有两倍于现生类群的栉带数目及独特的辐翼、辐瓣、口裙等构造。
现代生物学家将栉水母动物门分为两个纲:触手纲和无触手纲。鉴于硬化骨骼等创新性状及形态多样性,研究者将该时期的栉水母纳入一个新纲——硬骨纲,作为该门类一个重要分支。该纲的骨骼不仅作为刚性支撑体系,还作为抗衡天敌或天灾的防御系统——推测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海洋生态环境恶劣,生存压力巨大,连完全软躯体的动物门也被迫“披挂上阵”,装备“铠甲”。然而,这套“装甲”的出现可能仅代表了一次失败的“军事演习”——虽然历尽艰难险阻,这一分支类群仍难逃灭绝的命运;或者,它们后来改变了生存策略,“抛盔弃甲”,逐渐演化为“柔弱无骨”的现代类型。
研究人员表示,无论何种情况,栉水母动物门的骨骼化创新事件都使我们洞察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更加波澜壮阔的场景、使我们触摸到“早期动物树”更为清晰的脉络。